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距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美落幕已过去1年。在后奥运时代需要反思媒体在其中的表现,以及奥运会给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深刻变化。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媒体此次报道视野开阔,国际化思路彰显,树立了理性、建设性的报道基调,采取了宽泛的报道框架,从而最终为公众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但是,今后媒体需要从3方面改进体育报道:1)加大深度报道力度,2)坚定"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3)克服"金牌至上"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体育报》为例对我国媒体奥运报道"刻板印象"的变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奥运报道与21世纪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媒体奥运报道呈现以下"刻板印象":"唯金牌论"、"唯中国论"、"英雄主义"、"运动员被看作民族象征";进入21世纪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媒体报道的"刻板印象"发生了变迁:"聚焦金牌但不拜金"、"突出中国,兼顾世界","英雄主义"得到弱化、"运动员被看作情感主体"。并对这一变迁进行了社会学解读:1)时代背景:时代的变迁是奥运报道"刻板印象"变迁的重要推手;2)外部原因:"消费社会"人们对媒体的需求"多元化"使然;3)内在原因:媒体对"奥林匹克精神"理解的深化;4)专业运作:媒体运作的专业化促进了"刻板印象"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第29届奥运会(2008年北京)举办前夕,联合国大会又一次通过了《奥林匹克休战决议》,这对北京奥运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奥林匹克休战决议》与奥林匹克精神、人类追求和平的意愿和构建世界和谐发展蓝图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对北京奥运会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对苏联体育的报道自然成为中国媒体国际体育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为主要方法,对冷战背景下《人民日报》的苏联体育报道进行了阶段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伴随着中苏关系从同盟加兄弟、到分裂与对抗、走向“正常化”的演变,《人民日报》的苏联体育报道也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在意识形态认同阶段(1949—1965),《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侧重报道苏联体育事业发展、苏中体育交流、苏联参与国际赛事、苏联运动员创造世界纪录,并从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理想三方面积极建构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在意识形态斗争阶段(1966—1980),《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侧重报道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在体育领域的“勾结”、苏联在国际体坛的霸权行径、世界各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等,以达到批判苏联“修正主义”路线、“霸权主义”政策的目的;在意识形态淡化阶段(1981~1991),《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侧重报道苏联参与国际赛事、苏中体育交流、苏联打破世界纪录,呈现出尊重事实、客观报道、淡化意识形态色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报》奥运报道中民族认同的再现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要研究视角,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并从微观层面重点考察1984年第23届奥运会至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期间《中国体育报》6届夏季奥运会报道中民族认同的再现和建构。对《中国体育报》六届夏季奥运会报道的内容分析表明,《中国体育报》对“民族认同”议题的报道较为重视。该报通过精选在奥运会中的体育事件,加以强调,建构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成为体育与民族认同之间的接点。  相似文献   

6.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也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宠儿。外面的世界纷繁复杂,大众传媒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帮助人们选择值得他们注意和关心的事,通过强化报道,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媒体的“议程设置”。对于北京奥运会,媒体将始终坚持“人文奥运”这一理念进行议程设置,宣扬主流文化,承载人文理念。在奥运会来临之际,思考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走出议程设置的误区,既有前瞻性,又为奥运会的成功报道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内容研究,分析媒体对大型媒体事件报道方式的改变及新的报道特点.通过构建<人民日报(海外版)>相关报道的国家形象图谱和分析国内媒体如何提高中国的国家认同的研究表明:我国媒体在奥运报道中改变了过分强调金牌的报道模式和"宣传式"的报道方式,更加注重对奥运精神、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以人为本、以受众为本的报道方式.从而塑造中国积极进步、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加深受众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力.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从1952年到1984年《人民日报》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结果发现报业媒体《人民日报》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的倾向性发展和变化,表现为亲苏反美、反苏反美、反苏亲美和以我为主4个阶段。从中得出:《人民日报》对奥运会的报道主要取决于中国对奥运会的态度变化,这其中政治方面的考量是其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多家媒体联合报道奥运赛况的报道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运会可以说是竞技体育最高水平的竞技场,它将世界上不同种族、肤色、国籍、宗教信仰的参赛者融合在一起,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冲刺。而竞技场上的拼搏也吸引了众多奥运报道媒体之间的竞争,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在央视电视媒体独家拥有奥运会报道权的情况下,各省级电视媒体另辟蹊径,采用联合报道的新模式,成功地为观众奉上了另一种口味的奥运大餐。  相似文献   

10.
摘要:在自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3个语料库的基础上,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工具Keywords工具,对英国主流媒体BBC关于2008-2016年三届奥运会的中国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探索中国国家形象在英国媒体的呈现特点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BBC奥运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呈现出奥运历史不长,但实行举国体制,发展较快、迅速崛起的体育强国形象;重视奥运,强烈的民族骄傲和民族自觉意识且友好的民族形象;诚信存疑、承载国家压力而奋力拼搏成为国家机器下的棋子但又慢慢呈现多元个性的运动员形象;及重视奥运,金牌至上、经济飞速发展,但环境污染、人权自由、网络安全、社会问题居多的政府形象。另外,BBC媒体在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方面的一个变化趋势是,从以负面新闻报道为主到在尽量及时的反应速度和客观中立的立场下,以提供“事实性新闻”和“平衡性新闻”的方式报道中国,反映出外媒涉华报道日益多元化的现状。探析外国主流媒体在报道奥运赛事过程中所折射的一国国家及民族形象;为我政府的对外关系决策提供参考,为构造和建立一个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形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其中,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灵魂.贯彻人文奥运这一理念,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做好以下工作:努力展现运动员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面向大众,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积极开展公众的文明教育.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精心组织策划好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善待媒体,做好奥运会的新闻宣传和媒体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承诺,作为奥运战略具体体现之一的奥运食品工程,关系到近千万运动员、来宾、观众的食品安全、卫生营养等食品保障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了解雅典奥运会的食品供给情况。并尽快启动北京奥运食品工程,建立2008年北京奥运食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我国已经进入继2008年夏季奥运会之后新的办奥周期,应继承和发扬前一办奥周期的宝贵遗产."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并推动全民健身立法是北京奥运的宝贵遗产,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推进依法治体过程中,依法推进"全民健身与冬奥同行"成为更为迫切的现实需求,进而从制度安排、贯彻规划、推进立法、加强实施、保障安全、舆论宣传等方面,提出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社会调查、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的内涵及其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是奥林匹克的核心和灵魂.奥运会在我国举办为我国更快地走向世界提供了良机,平等、公正、友谊、和平等将会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产生出远比金牌更重要的东西.同时"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也深刻地影响着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人们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认识和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参与意识更进一步增强,健身活动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提升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参与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分析表明,目前首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存在滞后现象。提高首都高校学生奥林匹克文化素养,是成功实现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人文奥运理念的基础工作之一。因此及早进行奥林匹克文化的深入宣传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介奥运传播的方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是注意力经济的世纪,受众的注意力正日益成为媒介争夺的稀缺资源。2008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同时也是媒介的"奥运会"。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媒介要在奥运传播的竞争中获得胜利,必须加强奥运传播的运作意识,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跨越时空、制度、文化的教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发展的核心,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奥林匹克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和使命.认真分析研究奥林匹克的教育理念、教育价值,将对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也为世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初探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59  
通过对北京 2 0 0 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渊源和内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古希腊和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重要源泉 .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需要从人文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一切以人为中心 ,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中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互动 ,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 ,是北京2 0 0 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