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网络在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问政是我国电子政务实践中的创新形式,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网络问政以其方便性、及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逐步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本文以中安在线网站网上问政平台为例,探析网络问政在联接政府部门与民众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力图使平台在政府管理创新、公共政策制定、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丹 《新闻世界》2014,(3):100-101
互联网时代,网络在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问政是我国电子政务实践中的创新形式,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网络问政以其方便性、及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逐步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本文以中安在线网站网上问政平台为例,探析网络问政在联接政府部门与民众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力图使平台在政府管理创新、公共政策制定、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杨 《报刊之友》2014,(9):28-29
自2008年“网络问政元年”以来,“网络问政”以其独有的传播优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网络问政”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也面临着现实困境,“网下问政”的助力无疑对“网络问政”的困境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老百姓只要点点手机、敲敲键盘,就可直接与相关部门对话,政府部门也可通过网络问政平台问政、问计、问需于民,网络问政渐成常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作为湖北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一直高度重视网络问政的发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网络问政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导致网络问政效力发挥受到制约。本文以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为例,对其网络问政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旨在对更好地完善网络问政对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网络问政,是适应新时代网络发展需要,架起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也是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的必然趋势。通过网络问政,让党委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近年来,河南洛阳网通过积极探索,闯出了一条“网络问政”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网络问政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问政形式,在反腐倡廉以及民生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网络的虚拟性等固有特征也催生了网络问政的一些弊端,影响了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本文着力于对网络问政的理论解析、现状分析以及前景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促进网络问政的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希望网络问政能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蓝云 《中国记者》2013,(7):22-23
奥一网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新闻互动社区网站,是广东网络问政核心互动平台。本文是作者有关奥一网网络问政的探索历程,如何理解网络问政内涵,以及关于网络问政和"两个舆论场"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24):56-61
为了了解边疆民族地区网络问政发展的现状与水平,本文以内蒙古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采取分层抽样、配额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各类群体对网络问政这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持肯定的态度,但对网络问政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而且对各类网络问政平台的利用率比较低,参与的形式比较单一。研究认为真正制约边疆民族地区网络问政发展的关键要素有以下三点:各类群体的思维框架问题;网络问政机制问题,权力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政领导事无巨细,公务繁忙,较少关注网络事项。从近年来官员网络问政的情况及表现看,官方网上的处理事项更多的是个人行为,是基于个人的判断和把握形势,所以并没有上升到组织系统的操作水平。网络要求政府通过这个角度看,网络问政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示范如何更好的处理党政事务以及规范党的各级领导人。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传播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网络问政的发展以及政府形象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为考察这种政治沟通新方式的传播效果,对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在整体效果上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状况;在性质类型上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民主参政型相对缺乏;在互动参与上,网民与政府、网民与网民、网民与意见领袖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提高网络问政效果需要包括政府、媒体、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当前学界关于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理论梳理,归纳了学者对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研究的对策探究,并综合分析了学者的观点,整理出了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当前国内关于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研究中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杨朝娇 《东南传播》2010,(12):30-32
广东网络问政实践中,网民对公共事务的平等参与塑造了理性公民,网络问政平台拓展了公共空间,网络问政议题形成了公共舆论,这体现了网络问政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延伸。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角度通过加大信息公开来保障公共领域的合法性,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建设来拓展公共空间,从公众角度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而形成理性、批判性、建设性的公众舆论等是现代公共领域借助网络时代得以扩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公众的政治参与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网络问政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对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阐述网络问政对政府形象塑造的积极影响,分析网络问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借助网络问政平台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基本策略,对于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政府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网络问政一直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是各地政府网站,一条是各地新闻网站搭建平台。新闻网站凭借着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传播力以及巨大的网络流量,搭建的问政平台不但早于而且取得的效果总体上要高于政府网站,在城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新闻网站在网络问政的发展中涌现出了胶东在线"网上民声"、红网"百姓呼声"、大河网"焦点民声"、奥一网"网络问政"、宁波网"对话"等一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网络问政栏目,2017年红网"问政湖南"再次问鼎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标志着网络问政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本文是地方新闻网站网络问政历程及发展的回顾思考。  相似文献   

15.
袁刚 《新闻通讯》2013,(12):56-57
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网民参政热情的高涨,“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和网民双重关注的热词。网络问政为网民与党委、政府提供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也为网民提供诉求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便捷之路。但在问政过程中,题材的收集、受众的选择以及传播方式等互动路径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指出当前日益高涨的网络问政为档案工作构筑了新语境,网络问政语境下的档案工作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并由此提出创新档案工作的若干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问政平台深度打通,广播、电视问政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推进,形成了功能齐全、形态多样,覆盖面更广、传播力更强的全媒体问政平台。媒体以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专业的栏目为问政载体,以舆论监督为问政推进器,以制度建设为重要依托,开启和推动了网络问政平台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网络问政具备政府组织与公众展开大规模公共协商的潜力,而公共协商的关键是规则体系的构建。为系统构建和阐释适应于网络问政平台的规则体系,基于公共协商视角的研究框架,通过对典型网络问政平台案例资料的文本分析,可以得到网络问政的规则要素,即旨在促进公众参与的制度规则、推动有序互动的组织规则和致力于形成共识的对话规则,这些规则要素贯穿于网络问政的组织、流程和技术等不同维度。由此,需要着眼于公共协商不同环节的功能实现,在协商规则的指引下进行管理机制的系统规划和流程设计,网络问政的持续深入发展和公共协商潜力的发掘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威客模式下网络问政的路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问政的要义,是如何恰当而充分地利用网络的媒介特质为政府的公共管理分忧解难.BBS模式在体察民情民意上有显著的量的优势,但也因此使问政者总是处于如何萃取和回应海量意见的困境;正在萌芽的威客模式,对网络问政效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网络问政的路径创新,主要取决于如何把网络的媒介技术优势更好地融入政  相似文献   

20.
网络暴力的蔓延窒息着互联网上信息流通、理性讨论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舆论的引导便凸显出了它的必要性和价值来。从网络问政开始,到目前风行于全国各地的电视问政,无不指向唱响主旋律,集聚正能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