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1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指出: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明确政务公开内容、标准、方式,创新公开方式,提高公众参与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政务公开的可监督、广参与.而政务微博就是政务公开的创新方式,微博平台上的政务矩阵,逐步实现了各地区、各部委、全系统覆盖.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时指出,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时指出,“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温总理的这段表述,可以说是中国高层对支持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最新精神。这与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在世界媒体峰会致辞中的发言既一脉相承,又更为具体。  相似文献   

4.
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应构建统一的信息公开法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健全政府合理干预和调控机制,完善全民参与的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对于政府信息的需求推动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的不断深化使得群众能够更好地参与政事.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息公开与“微博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多重“玻璃门”难以打开.随着微博传播工具兴起,这一状况似乎有了改变的契机.特别是今年以来,在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7·23”温州动车事故、渤海油田溢油事故、故宫瓷器损坏事故等一系列热点事件中,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质疑和批评不绝于耳,对相关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形成强大压力.在这些热点事件被聚焦放大、持续关注并推动解决过程中,微博可谓无“微”不至,“微内容”、“微价值”成为推动信息公开的强大外力.本文结合相关案例,从传媒法角度探讨微博信息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分析微博时代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改进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机构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媒介,其传播效果对于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和加强官民互动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选取"江宁公安在线"在研究观察期内的微博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利用影响力评价方法计算出其微博影响力,进而分析各项微博特征与用户行为的相关性,得出政务微博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蕊 《兰台世界》2017,(19):77-80
政府信息公开是时下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是公众了解政府行为的主要途径,也是公众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依据,档案开放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档案开放制度在我国实行也有3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目的是公开一些符合规定的档案,使社会大众了解国家重大决策、办事制度等,并为大众提供学习和参考的"第一手资料"。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档案开放制度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现就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创新档案开放制度的途径提出一些观点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当前各级政府开设的微博,从数量上看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推动了政府部门与社会百姓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联系,改善了政府部门在百姓面前的形象,但是部分政府微博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凸显了政府微博的角色定位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微博必须以"政"为本业,坚持为民服务,推进信息公开,俯下身来倾听民意。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SARS等公共危机之后,无论是政府、传媒还是公众,都意识到了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应运而生.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要求,公开的主体、主动公开的范围、依法申请公开制度、不予公开的范围,以及监督保障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董妍 《档案学研究》2019,33(1):80-87
构建香港特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核心规则是不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公开资料守则》。现实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香港得到了良好的实施:公民大部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均被满足,申诉专员对公民知情权提供有力救济。内部利益吸引和外部制度制约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的核心要素;司法救济的缺失应归责于法院的过度保守而并非政府信息公开法的缺位。内地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当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升政府形象,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监督和评议制度。  相似文献   

11.
微博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微博成为最快信息源和公共讨论的平台,更多公共事件在微博上发酵、扩散,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受到质疑和批评.微博“围观”成为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强大外力,有助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社会的根本要求,是现代行政的基本趋势。文章论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宪政基础——知情权,在分析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现的对策,具体包括:(1)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树立现代公开行政、阳光行政的理念;(2)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尽快制定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法》;(3)创新信息公开方式,推行"政府上网工程"和"新闻发言人"制度;(4)设立具有权威性的国家政府信息公开协调机关,畅通政府信息公开渠道;(5)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运行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公民权利的保护救济。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微博的发展现状和影响,研究了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信息新载体在信息公开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模式,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府信息深入公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以来,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日渐普及,许多政府部门纷纷开设微博,并通过这一传播渠道获取社情民意、公开政务信息、加强网络问政、构建政府形象.但是,由于在内容建设上经验不足及缺乏思路,不少政府微博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针对这一现状,文章选取了两个运作较为良好的政府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从发布内容主题和发布方式两个方面探讨政府微博该如何加强内容建设.  相似文献   

15.
翟凯 《编辑之友》2016,(10):44-49
当前公民网络监督正借助微博广泛地开展,既需要鼓励也需要规范.现有的微博实名制与公民监督权之间存在摩擦,体现在超越了公民监督权的宪理框架,同时也弱化和影响了公民监督权的表达基础与制度基石.在当前贯彻网络实名制的大背景下,完全弃用微博实名制并不现实,因此应致力于修补微博实名制的不足,将完善法律监管和提振制度创新结合起来,推动公民微博网络监督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范新爱 《青年记者》2016,(21):77-78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型,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特征愈发明显.为实现政务信息的及时公开、与人民群众的有效沟通,各级政府纷纷开通政务微博.然而,随着政务微博数量的爆炸式增长,问题也不断凸显,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及政府公信力不足是政务微博助力政府形象塑造的最大挑战. 政务微博的特性与政府形象改善内在需求的契合度 政务微博作为创新解释行为的一部分,隶属于政府行为,也承担着解释政府行为的功能.相较于传统党报期刊、网站,政务微博自身优势为塑造政府形象带来了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微博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是继博客之后的一种新型交流互动平台。本文立足于微博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政务微博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具体应用,指出了其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不足,最后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政务公开中的档案信息公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在推进"政务公开"."政务公开"作为涉及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活动,将政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对于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档案作为政府各项工作活动的原始记录,在促进政务公开,增强透明度方面,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政务公开中的档案信息公开的现状,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2011年被人们誉为"政务微博元年"[1],设立政务微博,构建网上政务平台成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新途径,各地档案部门也纷纷加入微博行列,建起了档案微博. 1 档案微博发展现状及问题 2011年2月12日,福建省档案馆注册新浪微博,揭开了各级各地档案部门入驻新浪微博的序幕.截至2015年6月底,以"微博"作为检索词,通过机构认证等条件对结果进行筛选,最终得到各级各地档案部门注册的官方微博账号为248个,其中省级档案部门5个,市级档案部门108个,区县级档案部门117个,高校档案馆16个,档案专业杂志2个.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参与微博,这样的信息公开有助于公共生活之理性化,这样的官民互动也可以增强政府的响应性,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但在另一方面,人们也要警惕以技术升级替代制度变革的倾向。对政府、对民众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