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五四"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愈来愈多,大批的中国文人对西方文化以及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西方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督教文化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和研究,在创作上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进入新时期以后,这种影响愈加明显,许多作品中都体现出了强烈的基督教情愫.在王安忆的作品中,就体现出了这样一种宗教情愫.本文试图以王安忆的两部作品--中篇小说<小鲍庄>和长篇小说<长恨歌>为例,分析隐含在小说中的源于基督教的"原罪"和"救赎"这样两个主题.  相似文献   

2.
著名人类文化学家Edward.T.Hall将语境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大都属于高语境文化,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高低语境文化交际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交际的代表,对其特点、差异、形成因素、历史根源和局限性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同文化的学习、理解和尊重,避免冲突,减少误解,从而获得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3.
本尼迪克特概括的"耻感文化"模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日本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人认同等级观念和极度夸大精神力量在视公平为原则和宣扬物质的西方文化中是无法理解的."菊"与"刀"代表了日本民族文化的互悖共存的文化意象,也代表了日本大和民族的双重性格,日本人以负恩和复仇两种极端的方式来化解道德上的压力.本尼迪克特在研究中运用了文化类型学理论,对他者文化进行遥读和整合.  相似文献   

4.
在悠悠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中西美术两大绘画体系,即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与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以上两大绘画体系各有其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根深蒂固的文化根基,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西方艺术尚形,而中国艺术尚意;西方艺术重再现、重理性,而中国艺术重表现、重感性.通过中西美术比较,既可以找到其不同之中的相似之处,进而找到这些相似之中的不同,从而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中找到自身文化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个体本位为文化基因的"自由"概念来自西方,却与殷海光恃才傲物、特立独行的个性暗合,因而成就了他最近乎西方个体本位的自由观."志道之士"的历史使命又决定了殷海光个体本位自由观"分裂"与"两难"的本土命运."自由思想者"与"志道之士"两难取舍的背后,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生存之道的冲突与较量.殷海光以生命为代价向世人昭示的,与其说是西方自由理念,不如说是对西方文化的质疑,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6.
在东方主义领域,欧洲处于世界的中心,代表着文明、进步和理性,而真正的东方代表着野蛮、落后和感性,处于沉默、被边缘化和被叙述的地位,不具备与西方对话的主体性和话语权.而庞德诗学理论的建构得益于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其巅峰之作<诗章>处处蕴含着中国文化元素,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中国风景".本文拟以庞德诗学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与汉字结构在庞德诗学建构中的影像,以此质疑、颠覆东方主义与西方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7.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智者。孔子作为儒家思想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苏格拉底和孔子一样,从未著书立说,但是他影响着整个西方的哲学思想。孔子的"启发"艺术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虽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两个教学方法的背后又蕴含着巨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山装     
《初中生》2012,(31):13
正中山装由孙中山亲自设计,民国政府将其定为国服。这种衣服代表的涵义是:1.四方袋表示"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置笔架,寓意以文治国。2.门襟五粒扣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比西方多两项。3.袖口三粒扣代表"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4.后背为整片设计,代表国家统一。5.衣领紧闭,代表严谨治国。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二战前后曾对法西斯主义作出独到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本文以赖希、霍克海默、弗洛姆和阿多诺为代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法西斯主义"作一介绍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陷阱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以儒家思想价值观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崇尚中庸和平,修心养性,具有极高的养生价值.但在当今以奥运会为代表的西方强势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渐渐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致使中国体育的优秀文化,只能游离在生存的边缘.  相似文献   

11.
以《妙妙》《小鲍庄》《我爱比尔》等为代表的王安忆的"城市与乡村"系列中,主要表现了以下几点:人物身处乡村的情况下,对城市的渴望和求而不得后所遭到的排挤与异化;传统"仁义"文化对人性的贬抑和异化;后殖民主义时代下,以"阿三"对西方男性的向往,反映出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殖民和弱小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依附、崇尚心理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伤逝》和《寒夜》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鲁迅和巴金这两位文学大师对西方个性解放思潮涌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女性的影响,进行了思考. 子君和曾树生作为知识新女性,都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她们勇敢地冲破世俗樊篱,和心爱的人走到一起.她们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的激烈抗争,体现了可贵的时代精神和个性气质.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身份特殊的"留洋者",他们代表了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以拯救者的姿势给女性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但由于多种合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同样沦为特定时代的牺牲品.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畸形的家庭环境是张爱玲塑造这批"留洋者"的原因,她企盼以西方现代文明来批判僵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寻求解放的新途径.从这点而言.张爱玲无疑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五四"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赵文超 《考试周刊》2007,(1):148-149
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重压,在中国第四次翻译高潮中,中国译者在中外互译中应采取何种策略,从而有利于繁荣和弘扬汉语文化,提升其与西方语言文化平等对话的权力?本文作者以韦努提提出的"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为出发点,就此提出了个人见解,并加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是最有影响的两大体系,不管是东方绘画还是西洋绘画,都是人类精神实践活动的创造,其中必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东西方人所处的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人生观以及宇宙观的差异,反映在艺术创造和表现形式上必然有所不同.绘画是用笔等工具和墨、颜料等材料,运用点、线、空间、色彩等艺术语言,反映生活和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因而有必要从线、点以及中西方地域、文化、审美习惯的不同来研究中西方绘画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化霸权"亦称文化殖民,其实质就是通过文化侵蚀起到现实社会条件下依靠单纯的军事、政治、经济霸权所不能起到的"霸权"作用。以某西方大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采用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实现其文化霸权;面对文化霸权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中国的文化建设须在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具体构建上、在文化霸权的方式和手段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在西方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它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60年代在西方发生的包括学生运动在内的许多社会运动,都体现着60年代精神.因此要深刻理解这场学生运动,给它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必须首先解读60年代.60年代,西方各国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发达工业社会,或称后工业社会推进的转折点.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发展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摆脱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束缚,实现进一步的社会调整和文化变革,是整个社会完成转型的关键."60年代"举起个人主义和文化自由主义的旗帜,对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权威进行批判.这些批判不仅引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变革运动,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也催生了某些新的时代精神,70年代以降的一些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在延伸和扩展着60年代.  相似文献   

18.
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对赋权理论、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赋权天然地具有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怀、对小团体沟通的重视并有着强烈的社会实践性。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互动性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赋权让公众获得更多话语权,并为个体提供更大的"发声"空间。本文将以"草根"文化现象为例运用西方赋权理论探究新媒体赋权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众多中西方哲学家都在努力探讨幸福问题,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类别的幸福观。西方文化史上以理性主义幸福观、感性主义幸福观、基督教幸福观这三类幸福观为代表。中国古代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入世主义"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避世主义"以及佛家的"出世主义"幸福观,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来探究幸福观,这对构建当代幸福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阿日嘎"是流传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部的冰上体育游戏,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阿日嘎游戏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既有良好的锻炼价值,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以阿日嘎为代表的民族体育遗产正在萎缩和消失.应落实好传承、保护与推广阿日嘎等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