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邓乙真副院长在体操系教学革新现场会上,号召要在全院掀起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运动.右上:四年级一班同学王骥创造的"滚珠轴承保护带".可以保获运动员在单杠上练习多种复杂的高级动作.右中:普修教研组教师创造的作单杠双挂膝下练习的保护带.右下:作双杠后空翻成支撑倒立动作时,用滑车保护带可以帮助运动员体会空中动作.  相似文献   

2.
最近体操课,我们正在学习高单杠“悬垂摆动屈伸上”这一动作。对于这个动作,同学们并不十分陌生,因为大家都曾在低单杠上做过“直角悬垂摆动屈伸上”。可是,不少能够在低杠上较好完成“屈伸上”的同学,却在高杠“屈伸上”面前遇到了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看了同学们完成高杠“屈伸上”的情况,再联系自己的一点肤浅体会,淡谈自己的看法。我们把高单杠“悬垂摆动屈伸上”和低单杠“直角悬垂摆动屈伸上”做一个分析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们的主要技术部分  相似文献   

3.
单杠练习是人体围绕着单轴做支撑和悬垂交替进行的园周运动,它在克服重力(单杠上没有慢起倒立那样克服重力的动作)和摩擦力方面(属于转动摩擦)要比其他项目小得多,故单杠练习的绝对力量要求不高,是男子器械项目中最省力的一项.由于它是悬垂项目,因而对肩、髋关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并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的时间、空间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单杠动作还有幅度大、内容多变(包括各种换握、转体和腾越等长短半径相结合的动作)、动作惊险而优美等特点,并能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果断等优良品质,所以单杠是男子竞技体操最有代表性的项目.  相似文献   

4.
以参加北京奥运会、第41届、第42届体操世锦赛单杠决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单杠连接加分动作组合的特点和趋势做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保证获得较高动作难度分和完成质量分的前提下,各国运动员正在大力发展连接加分动作组合;"扭臂握和后悬垂动作及背对杠完成的动作+飞行动作"占连接加分动作组合的71.43%;越杠非空翻类动作成主流飞行连接动作。  相似文献   

5.
一、《大纲》中有关单杠的基本术语(一)握法:握法是指学生在未进行练习动作前,两手握器械的方法.《大纲》中握法主要有三种:1.正握:是学生在器械上成悬垂或支撑姿势吋,握杠的方法:手掌向外,两手的大拇指彼此相对,两手距离同肩宽(图1).正握是最常用的握杠方法,要正确掌握.一般人在练习时,容易脱手、擦破掌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里约奥运会单杠决赛运动员成套难度动作进行统计.指出:当今世界体操单杠项目的竞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单个难度动作以D、E组动作为基础,并向着F、G、H组等高难动作发展,特卡切夫、马尔凯洛夫、科瓦克斯等飞行类动作是成套难度动作构成的核心,中穿转体(阿德勒类)动作连接飞行动作是连接的首选,下法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二连接动作仍然是主流,而"杠上+飞行+杠上"或"杠上+飞行+飞行"的三连接动作将成为连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动作节奏在体操教学中十分重要。过去在教学中多采用口头提示节奏的方法。能否研究一种提供客观信息、提高节奏感和加快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研究目的与任务本文选择单杠直角悬垂摆动屈伸上(下称单杠屈伸上)和双杠杠端跳起经屈体悬垂摆动屈伸上(下称双杠屈伸上)这两个普修教材中较难掌握的典型屈伸动作为实验内容,目的在于探索节奏强化教学的方法。探讨体操教学方法,不仅对教学理论的完善与补充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探索体操教学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了日本优秀运动员富田洋之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发展此类动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整个身体及肩关节超过杠前水平位置后两手同时撒手;团身后空翻越杠向左转体后右手先抓杠,然后左手抓杠时整个身体处于杠水平以上较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1.前言本文选择单杠直角悬垂摆动屈伸上(下称单杠屈伸上)和双杠杠端跳起经屈体悬垂摆动屈伸上(下称双杠屈伸上)这两个普修教材中较难掌握的典型动作为实验内容,目的在于探索节奏强化教学的方法。上述两个动作均为三级运动员必修的动作,又是高一级运动员的基  相似文献   

10.
单杠后空翻三周下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杠后空翻三周下,是当前各种比赛中所采用的高难下法中腾空最高和空翻周数最多的动作.该动作要求运动员在离杠瞬间具备足够大的质心速度和对质心横轴的动量矩,而这些主要靠运动员在该动作的准备阶段,即离杠前的最后一个大回环中获得.因此,研究单杠后空翻三周下准备阶段的生物力学,对提高动作质量,发展新动作,充实生物力学和体操基础理  相似文献   

11.
在体操双杠教学中,后摆下是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女生双杠选用教材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掌握动作往往感到困难,因为高等学校一般女学生手臂力量和腰腹力量都比较差,支撑摆动对女生来说,怕撑不住杠,特别是向后摆动更怕碰杠。因此学生肩部和腹部肌肉过分紧张,所以完成动作较困难。但是在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研究和比较我国优秀运动员尤雅男和罗马尼亚运动员蒂卡完成的“单杠直体前空翻转体360°再抓杠”的高难度E组动作,分析他们共同的技术特点和差异点.研究结果表明:该动作在杠水平部位两手同时撒手,直体前空翻转体360°后两手几乎同时抓杠,抓杠时身体位置也在杠水平部位,重心抛物线轨迹几乎垂直向上向下运动.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此动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操教学的实践证明,教材中的有些动作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技术类型相同和结构相似的动作,互有相迁移和转移的作用。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剖析动作的技术环节,合理地利用某一动作的关键技术为学习另一动作服务,学习和掌握新的动作技术就容易得多。低单杠“经直角悬重摆动骑上”动作,是体育院校教学大纲中的一个主要教材。由于它的动作技术性较强,一般普修课的学生总是有一部分人难于掌握。原因何在呢?当然学生不能完成动作因素较多,素质差、练习时间不多、对体操的技术概念体会少等,  相似文献   

14.
双杠向后大回环转体类型动作技术,区别于单杠向后大回环转体类型动作技术,其主要区别在于器械杠的粗度和握法的不同,这样提出了对双杠的技术、握力和教法等方面比单杠有更高的要求,并阐述了双杠向后大回环转体类型动作的基本技术和教法。  相似文献   

15.
梁富亮单杠团身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规律与技术特点,对于进一步发展此类动作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实验数据为依据,对单杠团身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分析,针对运动员空翻前杠下的振浪、撒手瞬间、抓杠瞬间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7.
1前言 体操教学中的双杠前滚翻分腿骑坐的动作,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一上杠成分腿坐后,不敢做前滚翻,有的没有收腹提臀,人直往前钻,无法完成动作;有的收腹漏杠,从中间滑下去,极易发生伤害事故。究其原因,前滚翻分腿坐动作是在离地面较高的双杠上进行的,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害怕漏杠掉下来摔伤,造成心理上的恐惧,不敢在双杠上做前滚翻;还有就是教学方法不得当,常规教学中只是先进行些模仿练习,然后就在老师保护下完整练习,没有抓住学生害怕的心理和易犯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法手…  相似文献   

18.
试论单杠飞行动作的发展及其与比赛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近三届体操世锦赛单杠决赛中飞行动作的发展状况及其与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飞行动作数量和难度均有一定发展,后空翻两周越杠类动作成为主流动作,各种形式的特卡切夫直接连接被广泛采用,前空翻类型动作日趋减少,马尔凯洛夫的使用甚少.单杠比赛成绩与飞行动作的数量和难度无直接联系,而与整套动作的质量和下法稳定性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4年苏州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肖钦、滕海滨完成的单杠特卡切夫腾越动作技术的比较分析,找出了两名运动员在振浪、越杠、再握技术环节的优势与不足,为二人以及其他高水平体操运动员对此技术的掌握与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冯单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冯喆完成的单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改进和发展此类型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