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要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育方式来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探讨了现代社会以“因性施教”、“双性化人格”教育为代表的几种新型教育理念和具体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现状,发现当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性别角色教育意识、性别角色教育内容、性别角色教育形式和性别刻板印象四个方面,其中尤其以性别刻板印象问题较为明显或严重。在对上述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对在职学前儿童教师培训,提升其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意识;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性别角色教育内容与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采取适当措施尽量淡化性别的刻板印象;性别角色教育还应体现出渐进的发展阶段性特点等。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把儿童从生物因素为主要特征的自然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叫做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社会化包含着很多不同的内容,如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获得、性别角色的获得等等。而其中性别角色在幼儿健康人格形成方面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儿童心理学家和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现以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调查情况的个案为依据,侧重分析了家长、教师、社会对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影响,提出了“因性施教,培养集两性优点于一身的儿童”的教育策略,并对双性化人格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作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儿童性别角色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教育中的教师性别角色认识、教材文本中人物角色、学校精神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本文对性别角色教育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性别角色是儿童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内容,3-6、7岁的幼儿阶段是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在习得性别角色的同时开始习得所处社会所固有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大量研究证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限制并阻碍了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更有益于心理健康、情绪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绘本是儿童普遍喜欢的儿童读物,绘本中蕴含的性别角色期待和性别意识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绘本阅读为出发点,探讨在教育中如何利用绘本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性别角色是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通过模仿学习以及伴随自身认知的发展而形成的。大众传媒存在的角色定型,会影响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童话中的经典之作《安徒生童话全集》所传递的“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性别角色双性化的分析,阐述了性别角色双性化的优势和培养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的必要性,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并提出改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对儿童进行双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电视媒介作为学前儿童的“重要伙伴”,陪伴着学前儿童的成长,但由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极容易认同电视媒介传播的性别角色,从而影响自身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电视媒介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有积极的影响,但也有明显的刻板的消极的影响,应在性别角色设置、特征定位、家庭和社会观念熏陶等方面采取有利于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靳松  黄干 《考试周刊》2013,(30):167-168
性别角色伴随人的一生,对儿童乃至成人的心理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性别角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性别角色形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存在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性别角色差异的现状,力求探析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差异的家庭、学校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单亲家庭中儿童性别角色的移位及其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是的社会性之一,也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单条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单亲的子女性别角色的获得又常常是被忽略的问题。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是在外部化的影响以及自身的认知发展的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单亲家庭儿童易出现性别角色的移位。本根据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实施恰当的性别角色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有关理论的探讨,考察女性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因素,指出学校教育中女性性别角色教育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的性别角色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纳教育着眼于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反对歧视与排斥,其理念已渗入到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本文试图依据全纳教育思想,分析探究两种性别角色理论和性别教育模式的利弊不足,进而提出全纳教育背景下儿童性别角色教育应坚持性别平等观念,避免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进行双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王鹏鹏  冷泽兵 《文教资料》2011,(31):164-166
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问题上,双性化人格理论可以更好地迎合时代的需要,它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不同于现在出现的中性化人格。儿童性别角色形成与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教育者可以结合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所处阶段对儿童进行双性化人格的教育,在实施双性化教育的同时,要警惕由此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性别角色类型研究及其对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类型研究经历了男性化——女性化模式,双性化模式两种范式。研究认为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者具有最理想的人格特征和最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是理想的性别角色教育。  相似文献   

15.
性别角色类型研究经历了男性化--女性化模式,双性化模式两种范式.研究认为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者具有最理想的人格特征和最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是理想的性别角色教育.  相似文献   

16.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及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性别概念和性别知识发展是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过程.要求教育者从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势;对儿童读物和教材中的角色人物做出合理的解释;尊重儿童的兴趣选择,打破男女界限;创设健康文化环境,减轻社会文化压力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不为性别所束缚.  相似文献   

17.
李烈 《班主任》2011,(6):8-10
性别角色教育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低龄儿童来讲,性别角色认知主要来自于对成人世界的观察和模仿,除了影视作品包括卡通动画中的男性角色,还有身边真实世界中的男性角色:父亲、爷爷、叔叔、舅舅,还有教师。小学阶段,儿童也主要是以观察学习来完成社会化学习的。这种  相似文献   

18.
论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进程中,父母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和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从父亲的性别化的行为模式、父亲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与功能、父亲与孩子的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等方面,探讨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认同、性别身份认同、性别行为定型等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双性化人格对于儿童认知、情绪、能力和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双性化”或“双性化人格”成为顺应新时代性别角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家庭教育这一言传身教的主阵地中实施双性化教育更是势在必行。立于双性化视角,透视双性化教育对于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涵义和必要内容,并从打破旧有认知、树立角色榜样、创设发展环境三方面提出家庭实施双性化教育的关键思路。  相似文献   

20.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主体之一,在个体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回顾了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以此分析学校教育促进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方面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