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桂芳 《青海教育》2008,(11):53-53
学习迁移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不会学习的迁移就容易思维定势,多走弯路,或走进死胡同。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化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心理学家提出“迁移”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时,称为“积极迁移”或“正迁移”;反之,则称为“消极迁移”或“负迁移”。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挥正迁移的积极作用,避免知识负迁移的消极作用呢?  相似文献   

2.
叶宁庆 《江苏教育》2001,(17):28-29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成分和培养有效地把这种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上称为迁移能力。无论是“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还是“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质上都是迁移能力的表现形式。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贯穿在中学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诸如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等方面。现代英语教学特别重视“以学论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直觉、独立学习的习惯和主动、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为迁移而教”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语文教学目标的领域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讲能力”,是至今还极少或者尚未论及的课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自读课文”组织学生开展“自讲”活动,既是检测阅读教学是否实现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目标的重要方式,又是培养学生具备“自讲能力”,实现阅读教学新目标的主要途径。培养自讲能力的可能性要靠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发挥主动作用;培养自讲能力的基本程序包括准备、施讲、质疑讨论、教师评价等四个阶段。培养自讲能力的意义是逐步实现阅读能力的纵向迁移,实现学生情感的横向迁移,实现教养,教育与发展目标的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明了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原理,并以“生态系统”一节的教学说明如何把迁移理论应用于具体教学中,以达到塑造学生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积累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不断被同化的迁移过程。复习课不是知识点的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知识点被不断“温故知新”的教学过程,教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尽可能地扩大正迁移量?消除干扰?一、培养学生纵向迁移能力,发展思维深度复习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纷向迁移的能力。如我在指导学生复习“减数分裂”时,先让学生回顾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划分以及各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有丝分裂,并分层设计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语文各项能力的形成由语文基础知识转化而来,所以中学语文教学要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教学重点,要实现“知识转化”,必须通过“迁移”,唯有迁移教学,方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培养学一的能力,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使其获得学习迁移的本领,为今后进一步掌握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今后可以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得自由,这正是当今教育界流行的“为迁移而教”的魅力所在,文章试就物理教学中的学习迁移及其能力的培养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阵地是课堂。通过比较“创造力”“迁移力”的内涵和关联,发现学生创造力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能力基础是迁移力。并从生物学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学习问题呈现形式、思维训练方式和任务设计的挑战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由“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发散和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意学生概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提供充分的变式,以防止负迁移的产生,为正迁移的产生创造条件,即“为迁移而教”。以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意学生概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提供充分的变式,以防止负迁移的产生,为正迁移的产生创造条件,即“为迁移而教”。以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孙娜 《学苑教育》2012,(16):36-36
新课程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由此可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即迁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呢?对此,我作了三点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能力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亦即使学生获得迁移的本领,这对处于知识信息激增的今天,不仅在学校课堂,而且在学生走上社会以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正是当今教育界流行的“为迁移而教”的较力所在。本文试就学习迁移及其能力的培养作些探讨。一、什么是学习迁移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骑自行车的人,有助于学骑摩托车,会拉二胡的人学拉小提琴也相对容易些。从广义上讲,以上都属于学习活动,这就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在教育教学中同样也存在着迁移。…  相似文献   

15.
岳靖 《现代教学》2007,(12):33-34
学习迁移的实质是学习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通俗地说,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孔子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到今天的“学会学习”,学习迁移能力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迁移规律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几年来,我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用有效迁移指导教学,在具体实施、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16.
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迁移能力的表述有:“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现在的各级各类考试特别是高考更是把迁移能力作为考查的核心。在此背景下,迁移能力的培养成了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因此,地理教师应通晓迁移理论,结合特定的教学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及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创造性思维不全在于思维的“反向”、“求异”、“发散”,而首先在于从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中寻找相似。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的功能,对主体(即学生)相机引导,培养学生发现相似的能力,才能实现知识的积极迁移,从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提高学生高层次的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它能使教学中固有的师生“传承”教学模式得以根本性的改造,借助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问题式阅读”中培养分析综合能力;从求同存并中培养迁移能力;从大胆质疑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迁移是“在一定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James M.Sawrey)。”迁移能力是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进行新的学习的能力,是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是一个连续的系列活动进程,只要有学习活动就会有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快速到来和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培养学生“具有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迁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善于迁移的同学,不仅学习效率高,而且创新能力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