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多人盘式旋转传、接球'技术在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与摸索,认为:'多人盘式旋转传、接球'技术学练方法适宜于高校篮球公选、体育专业篮球普修、专选的学练;也可作为高校篮球系列教学中非量化技术指标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传、接球教学中运用“逆向训练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篮球传、接球质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实战能力,尽快适应现代篮球运动高速度、高强度、时空激烈对抗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篮球项目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项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眼功是指在篮球教学训练与比赛中,运动员在传球、接球、投球、运球及突破、抢断、防守等基本技战术运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敏锐观察力和精准判断力。下面,笔者谈一谈篮球运动员眼功运用的基本策略。一、进攻技术中的眼功运用1.妙传与摆脱技术中眼功的运用。妙传与摆脱技术运用能否  相似文献   

4.
“挡拆”是多种掩护配合的总称,即队员在相互掩护的过程中创造接球投篮或二次进攻机会的一种配合方法。本文就篮球教学中的“挡拆”配合的训练以及比赛中的运用谈一下粗浅体会,供同仁指教。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展"四人制"篮球比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立  周磊 《天中学刊》2008,23(2):123-124
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对"四人制"篮球比赛和"三人制"篮球比赛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在运动强度的大小、篮球基本技战术的掌握和运用等效果上,"四人制"篮球比赛都明显优于"三人制",这表明"四人制"篮球比赛更适合作为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篮球意识中“个人防守意识”的内容、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结合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趋势厦个人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篮球教学训练中,从防对手摆脱接球、防对手投篮、防无球队员等8个方面,培养篮球运动员“个人防守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街头篮球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强大的感染力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所推崇.“路漫漫其修远兮”,由于街头篮球融入高校教学尚无可参考的教学模板,故本文拟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等手段,对街头篮球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希望通过适当的引入和良好的指导,使街头篮球教学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篮球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教学的过程中,篮球的学习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运球、接球、投球、上篮等动作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的复杂。很多小学生由于难以忍受反复的枯燥无味练习最终放弃篮球的学习。为了让篮球运动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中,让篮球课 堂教学更加有效。本次研究针对篮球游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实践研究,从而打造生动化、趣味性的篮球课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开展,我国高校篮球在教学与训练方法上均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目前我国篮球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仍然严重阻碍着高校篮球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对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促进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发展,就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为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举措,以求促进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了紧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提出将“领会教学法”引入到高校篮球专项课的教学中·试图通过此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实验法,验证了“领会教学法”的优越性,为普通高校篮球专项课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I"and"We"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3.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策学"与科举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使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7.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