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媒体这个词不知何时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层面的语境下,最终形成了一种"语焉不详""所指不清"的情形。何谓"全谋体"?"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经过搜索国外的Elsevier(SDOL)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外文期刊,发现omnimedia只以专有名词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2.
<正>全媒体这个词不知何时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层面的语境下,最终形成了一种"语焉不详"所指不清"的情形。何谓"全谋体"?"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经过搜索国外的Elsevier(SDOL)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外文期刊,发现omnimedia只以专有名词形式出现,即  相似文献   

3.
殷俊  何芳 《编辑之友》2011,(11):70-72
"全媒体"英文译作"omnimedia",为前缀omni和单词media的合成词,作为学科术语,"全媒体"在国外新闻传播学界较少提及,国内主要停留在操作和应用层面,这个概念是从20世纪90年代的新媒体、跨媒体、多媒体延伸而来。一全媒体出版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张大伟 《青年记者》2010,(16):101-102
近些年来,“全媒体”逐渐成为国内各类期刊、杂志、广播、电视中频频出现的一个关键词,诸如“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等。而在新闻传播实践领域,全媒体实验是从报业(传媒)集团开始的。然而,“全媒体”到底是什么?学界至今还没有形成共识,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不过,学者们对“全媒体”的关注和探讨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作为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总是处于改革的前沿阵地,经过风起云涌的数次改革,如今出版业又迎来了全媒体时代,面临着新的变革。全媒体的起源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全媒体"(omnimedia)  相似文献   

6.
王志宏 《出版广角》2019,(12):64-66
天津“津云”中央厨房打造了适合全媒体融合的新闻生产机制和指挥调控体系,汇聚当地权威内容,配套全媒体新闻生产机制,创新新闻表达形态,实现了天津市“播、视、报、网”的全媒体融合,为中央厨房媒体融合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率先建成并有效运用报业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同时实行采编分离、细化分工、科学考核、规范标引、统一数据库。它向业界示范了报纸编辑出版业的“第二次跨越”:由报纸出版商向全媒体新闻服务商转型。  相似文献   

8.
徐展 《今传媒》2023,(3):143-146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全媒体时代“大思政课”需要克服时空的局限性以及信息孤岛化等问题。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从新闻“四力”入手分析了全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的时代特点及践行方法,并对在全媒体时代从新闻“四力”入手讲好“大思政课”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索,为后续高校建好、用好“大思政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毛玉西 《新闻战线》2022,(12):37-40
本文从全媒体时代背景出发,从四个剖面阐释了全媒体时代如何影响新闻语言和新闻生产,分析了新闻生产在主体、议题、工具、形态四个方面的巨大变化,明晰了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三不变”;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本质没有变,新闻价值追求有意思、有故事、有意义的取向没有变,坚持“四力”要求没有变。  相似文献   

10.
郎悦 《大观周刊》2012,(28):319-319
目前,现代新闻事业发展日趋成熟,我们已经迎来了全媒体时代。在这样一个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也发生了众多变化:读者对新闻图片要求更高,动态图片更吸引眼球;草极摄影者增多,新闻摄影迎来草根时代;专业摄影记者转变角色,从“一专”走向全能。了解新闻摄影的这些变化,有助于媒体人迎接全媒体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信息传播的新时代,呼唤全媒体型的新闻人才。所谓“全媒体型的新闻人”,就是指能够掌握文字、摄影、摄像及网络等多种媒介技能的人。要成为全媒体型的新闻人,可侧重一个主业,兼顾其他;抓住每个机会,全面锻炼;发扬一种精神,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宣传     
《视听界》2012,(3):4-5
江苏广电总台全媒体大型新闻行动启动全媒体大型新闻行动“肩负新使命,迈出新步伐”4月20日在江苏广电总台启动,这是今年以来总台新闻中心推出的第一个大型新闻行动。新闻中心经过精心策划,在多次成功推出大型新闻行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首次推出了全媒体平台上的大型行动。通过江苏网络电视台、  相似文献   

13.
行业动态     
《视听界》2013,(5):4-6
“荔枝新闻”上线近日,由江苏广电总台自主研发的手机新闻客户端“荔枝新闻”正式上线。作为省级广电系中第一个推出的新闻客户端,它的上线标志着江苏广电全媒体转型、移动互联网战略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4.
郑凯 《新闻传播》2013,(12):220-221
全媒体(omnimedia)是指涵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新旧媒体的传播工具,它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方面感官来接受资讯,有很强的互动参与性,可以为不同的受众提供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方式,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这样一个大环境对新闻媒体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全媒体环境下,对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毕园 《传媒》2023,(20):44-45+47
近年来,在传播媒介的拓展与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体验型”新闻节目异军突起,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得了大量的媒体声量,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新型的“体验型”新闻节目也将“体验”的概念与视频博客(Vlog)等新传播形式结合起来,在内容生产中不断实现媒体的融合与跨界。本文在阐述“体验型”新闻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在全媒体时代内容跨界中的特征与相关新闻节目制作的创新路径,为新闻节目在全媒体时代的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周敏  徐银霞 《新闻前哨》2023,(13):31-32
面临特殊的公共事件时,一座城市的应对成为凸显其形象的契机,在武汉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媒体向外界展示出武汉是一个英勇的、有担当的、感恩的英雄城市形象。本文以湖北日报全媒体报道为分析样本,利用慧科新闻搜索研究数据库对关键词进行检索,探究媒体对武汉“英雄城市”形象的建构过程,总结媒体建构城市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衡量国际传播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我们的作品能否有效影响目标传播对象尤其是其中的“关键少数”。由新华社上海分社与CNC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合作打造的《InShanghai》,是采访在沪工作、生活外籍人士的系列英语全媒体报道,自2022年8月推出以来,影响力迅速攀升,不久前2022年上海市“银鸽奖”评选结果揭晓,《InShanghai》荣获“最佳国际新闻作品”,并在该序列名列榜首。最令人欣喜的是,  相似文献   

18.
刘苏雅 《青年记者》2023,(23):32-34
作为“硬新闻”的典型代表,科技新闻“记者难写、受众难懂”的局面常常出现。提升科技新闻质量,需要破解“知识的诅咒”导致的交流障碍,建立“读者意识”,发挥科技记者的“翻译官”作用,在传播全过程做到深入浅出,实现报道准确性和贴近性的平衡。在全媒体时代,科技新闻还应选择恰当的全媒体传播手段,扩大受众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9.
翟健 《新闻与写作》2005,(11):28-28
《新闻与写作》作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全国中文优秀期刊”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近日.正式被收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和“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王平 《新闻实践》2014,(8):53-58
2014年,恰逢萧山日报创刊60周年。7月1日,经过周密设计和精心准备,筹备多时的萧山日报机构调整在这天正式完成。围绕构建全媒体、融媒体运作体系的新机构开始运转,标志着萧山日报向着全媒体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次调整中,萧山日报将原先以单一纸媒为核心的按新闻板块不同设立的部门进行了重置,取消了时政经济部、社会民生部、副刊部、视觉中心、广告部,建立了以报纸、网络、手机报、微博、微信、无线App等全媒体集群为平台,桉生产流程设置的"全媒体管理中心”、“全媒体采集中心”、“全媒体发布中心”、“全媒体技术中心”和“全媒体经营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