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文言文教学被边缘化的今天,背诵也与文言文如影随形,几经起落浮沉。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信息获取方式的方便快捷化,背诵几乎已被视为机械和低效的同义词。其实,背诵在高中文言文的教与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规律和特点、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背诵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课堂要高效,就必须有的放矢。《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有非常明确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那么,如何放"矢"呢?本文就文言文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这一目标,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启示(:1)鼓励学生朗读文言文(。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3)引导学生用现代的方式去理解古人的文明(。4)鼓励背诵,积累文言素材,增强文言语感。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文言文分量增加,难度增大,而且几乎每篇都要求背诵.背诵能消除文言文因年代久远带来的隔阂,使学生增强语感,进而赏析文言文的行文章法,更深刻地领悟文章的思想.背诵问题解决了,文言文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但学生要学十几门功课,语文一周只有四个课时,如何真正贯彻教学大纲要求,使背诵成为学习文言文的法宝而非包袱,这确实是个难题.为此,在怎样提高背诵效率方面我做了一些摸索.……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文言文分量增加,难度增大,而且几乎每篇都要求背诵.背诵能消除文言文因年代久远带来的隔阂,使学生增强语感,进而赏析文言文的行文章法,更深刻地领悟文章的思想.背诵问题解决了,文言文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但学生要学十几门功课,语文一周只有四个课时,如何真正贯彻教学大纲要求,使背诵成为学习文言文的法宝而非包袱,这确实是个难题.为此,在怎样提高背诵效率方面我做了一些摸索.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一门学科,实用性强,需要背诵的内容也较多。到了高中阶段,对于文言文、诗歌、宋词等的学习明显加大,也要求学生不断加强背诵和记忆,不少高中生为了应付高考,仅以囫囵吞枣的方式将这些诗词死记硬背下来,很少去琢磨诗词当时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写作的心情,也就无法领略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如何开展好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背诵默写是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特别是经典古诗文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试考查的方式之一。高中生在平时学习、记诵文言文时除了常见的理解记忆法外,应该因文而异,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规律,科学高效地背诵记忆,并在考试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背诵三法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共收录了18篇讲读文言文,其中90%以上篇章或语段,书后都有明确要求:背诵。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那么,应如何加强文言文的背诵教学呢?一是条块分割法。这种...  相似文献   

8.
怎样引导学生记诵文言文?□兰州市六中田玉明文章背诵的一般原则是:理解是背诵的基础,由句子到句群、到段落是一般背诵的程序。文言文背诵除了一般背诵的程序外,又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式、词语、音韵要求等特殊点,这就要求在记诵文言文时制定出相应的记诵方法。一、...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农村初中从教十多年中发现: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总体不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初中教学的发展。为了更好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进行了探索。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一)师生对文言文教学目标认识不明现在农村存在着大部分这样的教师,他们认为教学时只要学生会读课文、记住译文,要求背诵的课文会背诵、能默写就行了,至于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则不是他们教学的任务。而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记住要点就万事大吉了。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语文课标》)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教育部分别向初中生和高中生推荐了古诗文背诵篇目--文言文各20篇、古诗词各50首。对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一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章和段落,学生须认真对待,按要求"熟读或背诵课文"。这样,明确背诵的价值,掌握背诵的要诀和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背诵是文言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和强度。如何让学生乐于背诵,易于背诵文言文是关键。掌握一定的背诵的技巧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很多同学都觉得文言文难学,总是不得要领,对大篇幅的文言文背诵更是难以应付。下面就给大家支儿招,教你搞定文言文背诵。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中文言文最难学,而文言文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很多经典文章都是需要背诵的。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无疑是摆在所有高中语文老师面前的难题。本文提出了文言背诵要遵从的三个环节,即课前反复诵读、课堂短时记忆、课后及时复习,还指出了一些科学的背诵方法,诸如理解记忆法、化整为零法、形象背诵法、结构记忆法等,以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  相似文献   

14.
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要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阅读语感,这就需要一定量的背诵,但文言文的背诵教学,历来是令学生和教师头痛的问题。汉赋《过秦论》的文字较生僻,语句较生硬,而篇幅又较长,对高一的学生来,背诵起来确实不易。但只要语句疏通了,《过秦论》的内容理解是比较浅易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过秦论》内容分析课上成一节背诵指导课,或者说是用背诵指导的方法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课内就能把课文大致背诵下来,学得轻松,自然产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背诵”。对此。学生发愁,教师为难。如何指导学生省时而有效地完成背诵任务,就成了语文教师的研究课题。仔细分析文言文教学目标,掌握词语、领会文意、背诵课文三者彼此联系,相互为用。因而要想完成其中一项任务,还需借助其他两项,使彼此协调统一、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虽然文言文作为日常使用的书面语是消失了,可是它的传承文化的功能还存在,中华几千年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大都以文言的形式记载。今天,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仍然十分有必要。事实上,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分量不低,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从初一到初三,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六册书一共安排了44篇文言文(不包括古诗),其中明确要求背诵的就有27篇,即使没有要求背诵的篇目,无一例外都要求熟读。可见编写教材的时候,编者就意识到了文言文背诵的问题。可是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状况如何呢?应该说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学生不太愿意学,老师缺少好办法教,教学效率低下等。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生要在阅读文言文、鉴赏文言文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还要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名篇。然而,令人感到遗感的是,很多学生都对文言文心存敬畏、避而远之,以至于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常常出现教师讲得累、学生不爱听的现象,当然就更别指望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强烈的阅读、探究欲望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了。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索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热情之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背诵是一个重要的要求。这在师生的心目中,是很明确的。但是,对它的处理,往往流于简单化、形式化。教师在布置上说得多,在指导上做得少。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完成背诵任务,提高背诵技能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做起:一、复述大概,解除心理压力大部分文言文篇目都有明确的背诵要求,这在教师学生的心目中是个很醒目的“任务”,教师的提醒强调,更使学生觉得任务之苦,任务之艰。心理负担重了,学习主动性没了,效果自然差了。为此,我在教学文言文时,总是明里降低要求,暗中训练能力,让学生去搁下“背”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就启发我们在学习时要注重掌握学习方法,恰当的学习方法会使我们在学习时事半功倍、受益匪浅。对于我们多数同学望而生畏的文言文学习,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就尤为重要了。多年的学习实践告诉我们,背诵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我就以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为例和同学们谈谈背诵的方法。1.通过理清课文思路来背诵思路,即思想所走之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必须学会理清思路,这是背诵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如《五柳先生传》。2.通过关键词句来背诵能起线索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但又非常重要。无论是从高中语文教学的需要,还是学生自主学习、扩大阅读面来讲,都必须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探究学生怕学文言文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因为时间的流逝,古今语言的变异,导致学生难理解,二是文言文的背诵量大,除了极个别篇章熟读外,绝大多数文言文都要求背诵,三是教师教学钻牛角尖,逐字逐句理解,一句话懂了,还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字词上,学生不甚其烦,自然就怕学、厌学了。如何引导学生喜欢文言文,进而乐学文言文,应该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一点经验,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