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苏格拉底“助产术”在西方教育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天其现代教育教学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助产术”所蕴含的教育教学思想:平等的师生关系、主体性的凸显、践行启发式、教育教学生活化与苏格拉底的独立人格和知识观肾密相连。“助产术”在现代教学中的有为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知识观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然而在中国教育实践中,这种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教学方法却遭遇难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教育"认识误区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主体性教育”蔚然成风的形势下.一些追“风”者走入了“过犹不及”的道路,在对“主体性教育”认识和把握上进入了误区,一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少讲或不讲就是“主体性教育”;二是认为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少管或不管就是“主体性教育”;三是把主体性与创造性完全等同。其实.“主体性教育”有其内在的本质特征,教师应从根本上把握,以免使教育实践活动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3.
受市场经济影响,英语专业教育过分强调了经济价值,而忽视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按照科学规律办英语专业教育,导致市场供大于求。文章认为当前要加强英语专业教育的质量建设和专业内涵建设,树立“大外语观”,并从认知、知识、文化、能力、技术五个方面来阐述“大外语观”的内涵,以其推进英语专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孟子、曹丕、刘勰的“气”观构成了古代气论的基本框架,他们的“气”观各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对学创作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因而也有不同的理论意义和价值。他们的“气”观对今天的作家及创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进行主体教育或是新课程实验的学校,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评价:学生很活跃,但是纪律不好。如何看待这些评价呢?从本质上说不应该把主体教育和遵守纪律绝对对立起来,但是,实际情况确实比较复杂,有时是有人用陈旧的纪律观,来非议学生的主体性表现;有时又是由于有人对主体教育理解得不准确,以为弘扬主体性就是废止纪律,因此“活”导致了“乱”;再加上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未成熟主体,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主体性不可能立刻完善起来。所以不能简单地说这样评价是“对,还是不对”,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主体教育过程中,在“遵守纪律”上的误区 误区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产生的: 一方面是由于教育观念缺乏深刻的转变,对主体教育  相似文献   

6.
《鸡西大学学报》2022,(1):151-158
基于阐释翻译观,研究《飞鸟集》郑振铎和冯唐译本在翻译四步骤中译者主体性的差异。郑振铎和冯唐出于对原作的兴趣,“信赖”并翻译《飞鸟集》;“侵入”性地理解原文;在“吸收”步骤,郑振铎运用异化以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冯唐则使用归化改变原文的形式;最后都对译文进行了“补偿”,力求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平衡。研究发现,两译本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差异源于他们所处时代背景、所受教育、翻译目的、个人意识、文化观念和诗学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文化人”人性假设认为,文化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多样性、独特性与差异性构成了人的文化属性的基本特征。“文化人”人性假设为人们透视课程、教学和师生关系诸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同时也为人们认识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的文化属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8.
要全面认识我国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于现代育人工程,就很有必要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探索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与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之间的民族文化联系,加深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进行透析和诠释。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理论高度,为高校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目的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目的观张天宝北京科技大学高教所一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①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必须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并为之服务,但这是以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主体教育研究面临着“过时论”、“抽象论”和“终结论”的挑战,需要认真审视主体教育的现实针对性、理论定位和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人的主体性的成长和主体教育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尚未过时;主体教育不是抽象的哲学理论,它为当代教育实践明确了新的价值取向,为科学的认识教育活动中人的特性、教育过程的性质以及科学地揭示人的发展机制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立足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带来的活动的交往性,以及文化的群体性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可能和制约,将促动对主体性的内涵、生成发展的机制以及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Ogbu's (1988) “cultural model of success” guides us in understanding one's success through historical, cultural, structural (normative),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Perceptions of schooling and achievement are related and affected by these important factors. Therefore, this chapt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study, its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Background literature on South Korea, such as its demographics and history, is used to introduc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South Korean education. Finally, a brief history of Korean education provides a context for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8.
"后人类"已经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可以用来指称各种不同思想运动或学派的概念,包括哲学的、文化的或批判的后人类主义,超人类主义(就其中外熵论的、自由的或民主的超人类主义而言),女性主义研究中的新物质主义进路,以及具有完全不同视野的反人本主义、元人类主义、元人性论和后人性论等。无论对于专家还是非专家而言,后人类这个概念普泛和无所不包的使用,已经引起了方法论和理论上的混乱。探讨上述各种不同运动之间的区别,聚焦后人类主义和超人类主义所共有的指称域,并阐述这两种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思想可以表明,后人类主义为反思可能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