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贯是“钢铁之身”的机器人如今也有了“骨肉之驱”。科学家将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结合起来,首次研制出身上长有肌肉、高度不到1毫米的超微型机器人。这项发明可能被用于研究神经刺激器,使瘫痪病人不用呼吸器就能呼吸;或者用于研制纳米机器人,来清除血管内的脂肪斑。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你能想象吗?在医院的手术台前,机器人在为病人做复杂的手术;在远离地球的火星表面,机器人采集火星土壤标本;在未来的战场上,可能有一种体积宛如昆虫的机器人,它能使一座城市的电力全部陷入瘫痪……这些并非科学幻想,而是正在成为或将要成为的现实。嘿嘿,这就是奇奇虫要带你走进的奇妙的机器人世界。机器人是人吗?机器人当然不是人啦!有同学问:“机器人既然不是人,那为什么叫机器人呢?”这……这个嘛,说起来就话长了。(瞧,奇奇虫Google了。)几千年前人类就渴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为什么呢?为了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现     
超强纳米搭扣催生纳米机器人美国研究人员提出一种设想,制造外层采用末端成钩状的纳米管、可用于连接纳米机器人组成部件的纳米维可牢尼龙搭扣。纳米维可牢尼龙搭扣将具有强力粘胶似的能力,能够牢牢抓住细微物体,而且可以重复使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大卫·托马奈克和他的同事估计,纳米维可牢尼龙搭扣的“抓力”是普通环氧粘胶粘合力的30倍。它不仅能抓住几乎所有的物质,而且由于抓力极大,如果要将被“抓住”的物体分开,也许在纳米维可牢尼龙搭扣松扣前,被抓物体就已发生断裂。此外,研究人员表示,尽管在拉力足够大的情况下,纳米维可牢尼龙…  相似文献   

4.
《中学科技》2012,(2):48-51
如果你觉得机器人足球赛遥不可及,那就和朋友们来试试这款充满趣味的“斗虫”小机器人吧!同样是采用超级电容进行供电的振动机器人,经营稍许改造的“斗虫”机器人,  相似文献   

5.
科技短讯     
我国研制成功纳米微操作机器人一台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操作的机器人系统样机前不久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863”自动化领域智能机器人专家组的验收。这意味着能进入人类细胞内部工作的纳米机器人距离我们已经不太遥远了。这台“纳米微操作机器人”能在一块硅基片上2平方微米(一微米为百万分之一米)的范围内清晰刻出“SIA”三个英文字母(沈阳自动化所的缩写)。另一个演示显示,机器人成功将一个4微米长、100纳米粗的碳纳米管,准确地移动到了一个刻好的沟槽里,也就是说,该机器人误差不超过千万分之一米。这种纳米微操作机…  相似文献   

6.
案例: 经过几百个日夜的努力.我终于发明了一个机器人。我在它的“口腔”里安装了一个电脑芯片.当机器人“吃”垃圾时.通过感应.芯片能自动把垃圾分类.如果“吃”的是可回收的生活垃圾.那么这些垃圾就被加工成各种可利用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纳米机器人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精巧的纳米机器人。它被称为OMOM胶囊内镜系统,“腰围”仅11毫米,“身高”25.4毫米,体内装有摄像与信号传输等智能装置。  相似文献   

8.
双胞胎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一样,往往经过后天的相互学习、相互效仿,才达到了性格和行为上的一致。如果以后的机器人也能像人类一样学会学习,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更多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去做,我们的生活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于是,我设计了两个机器人程序,该程序可以使机器人“弟弟”模仿机器人“哥哥”的动作,记住机器人“哥哥”的动作,而且,机器人“弟弟”可以独立重复这些动作,并通过“思考”自主地进行一些动作的优化。这里介绍一下这对“孪生兄弟”机器人的独特“本领”。机器人“哥哥”能自由行走,检测前方的障碍,如有障碍能躲避,否则直行…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最早研制机器人的国家之一。目前,其机器人的开发与生产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机器人王国”。 在仿人形机器人的研制方面,日本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稻田大学的加藤一郎教授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仿人形机器人,被人们尊称为“仿人彤机器人之父”。 目前,日本共有160多  相似文献   

10.
新词典     
“玉米虫”玉米这个词,在网络上,尤其是在“玉米虫”群落中,是“域名”的谐音。注册域名被说成是“煮玉米”。而专门“煮玉米”的人,就成了“玉米虫”。近几年,“玉米虫”大量“繁殖”,人数可观。2000年开始接触域名“投资”的“玉米人生”(网名),就  相似文献   

11.
《神州学人》2005,(6):35-35
一台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操作的机器人系统样机前不久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863”自动化领域智能机器人专家组的验收。这意味着能进入人类细胞内部工作的纳米机器人距离我们已经不太遥远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开设了机器人教育实验。说句实话,初次接触乐高机器人的时候,我们很难将它们与印象中的“高级”机器人联系起来——眼前这些带孔的塑料片、柱体,还有一个方头方脑的家伙,怎么可能会“变”成想动就动、想停就停的机器人呢?  相似文献   

13.
瓢虫机器人     
小小的瓢虫机器人拥有灵敏的“触觉”,每当碰到障碍物,它都会马上变换方向.而且“乐此不疲”,飘虫机器人为亮丽的外形和可爱的动作,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超龄服役的机器人。从他僵硬地迈进心理咨询室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他离全面崩溃已经不远了。通常这类机器人只有三种归宿:由他的主人支付一定的金钱交由机器人回收站收回;被主人无情抛弃,日晒雨淋,因腐蚀而彻底崩溃,暴尸街头;被主人卸下尚有价值的零件,赐予“自由机器人”的身份,变相地抛弃。后两种行为尽管在梵天城为人所不齿,还是不断有机器人被一些为富不仁的家伙抛弃在街头甚至荒野。“你好,尊敬的人类!”机器人彬彬有礼地朝我鞠躬。他的关节至少两年没好好上润滑油了,鞠躬时全身发出吱嘎声,有铁屑纷纷扬扬地飘下来。他的扬声器…  相似文献   

15.
生产车间内看不到一个人影,一大群机器人正在埋头干活。原料从车间的一头进入流水线,产品在流水线的终点源源不断地产生。难道机器人生产的产品就不需要检验吗?当然不是!这些产品都是经过严格检验的,只是那位“检验员”并不引人注目罢了。瞧,悬挂在生产线上方的摄像头就是“检验员”的“眼睛”,而它的“大脑”是放在旁边机箱内的计算机。这次凯文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先进的产品检验机器人  相似文献   

16.
纳米技术是指制造尺寸如分子般大小的机械装置的科学 ,这些机器能移动单个原子。其名称出自纳米 (nanom eter)这一长度单位 ,1纳米为 10亿分之一米 ,最早源于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在 195 9年的一次演讲 ,当时他提出用原子操作物质原子的构想。纳米机器人是纳米生产制造世界的劳动大军。顾名思义 ,这些机器人的大小为纳米量级。它们用微小的手臂拾起并移动原子 ,靠超微电脑指导自己的行动。纳米机器人基本分为两种 :普通装配工和自我复制工。这些分子大小的机器人安装有手指来操作原子 ,安装有探针来区别不同的原子或分子 ,并输入程序指挥…  相似文献   

17.
<正>从本质上讲,与数十年前相比,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机器不是变少了,而是变多了,不是消失了,而是变小了。纳米化、智能化、人性化——正是现今机器的进化趋势之所在。这三化的集大成者,就是纳米机器人。纳米机器人成为日常现实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描绘过纳米机器人的神奇。1959年,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一次题为《在物质底层有大量的空间》的演讲中提出,将来人类有可能建造一种分子大小的微型机器,可以把分子甚至单个的原子作为建筑构件,在非常细小的空间内构  相似文献   

18.
遥控机器人     
今天,上作文课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遥控机器人”。首先老师请了一位同学,把他的眼睛蒙上,让他当“机器人”,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可爱的小熊猫。接着又请了一位同学当指挥员。让“机器人”听指挥员的口令来画黑板上的图。指挥员让“机器人”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不一会儿“机器人”就被弄糊涂了。指挥员干着急也说不出话来,恨不得上去替他画。最后“机器人”画出一个“四不像”,惹得观众们捧腹大笑。这时我想“要是我上去画,一定能比他们画得好”。终于该我了,我快步走到黑板前,对“机器人”发出口令:“先画一个椭圆…  相似文献   

19.
近来,位于英国南约克郡罗斯海姆的曼格纳科学中心进行了一项“机器人生存挑战”的实验,12名机器人参加了这次实验。 一天,曼格纳科学中心和往日一样挤满了数百名参观者,他们都是来参观这些机器人表演的。 负责中心管理工作的诺·夏基教授说,当时他有点头晕,就到办公室里休息了一下,15分钟后他回到展览机器人的大厅,发现台上只剩下11名机器人在表演,再扭头一看,他差点没晕过去,原来一个名叫“盖克”的机器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从展台上跑了下来,正摇摇摆摆地向中心的大门走去! 他连忙追了上去。“盖克”也不含糊,似乎意…  相似文献   

20.
玩具小机器人散架了,电话线被拔掉了,台灯罩掉到了地板上……只要家里有孩子,就有这些无辜的“受害者”。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一起来看看孩子为什么爱搞破坏。我太想知道那是什么了那是什么呢?它白白的,还能盛饭盛菜。滴滴想着,从碗柜里拿出一个来往地上一摔。一声脆响,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