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说到底是人从言语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言语能力。以“言语”为本位的语文课程,则意味着“语文课”是教人学习言语(交际)的课,语文课的对象是动态的语言运用(听、读、说、写),即现实的言语交际和言语行为,语文教学的重心必须向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偏移。  相似文献   

2.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五种重要技能,且诸方面相辅相成,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听力是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获得语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听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教学工作之一。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听能”呢?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语文是语言和言语的复杂综合与辩证统一,语文学科是借助言语作品通过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和提高思想文化素质的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是“以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的一种对话活动,语文“既表现为由言语向语言的发展,也表现为由语言向言语的发展。而语文教学在技术层面上,也可概括为这样两个方面:通过言语让学生学习语言,通过语言发展学生的言语。”在这种“以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由言语向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基础性的活动,语文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言语环境的把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学习课文不是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而是学习言语作品这个“例子”言说的策略与智慧,以期改善言语行为、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明确语感培养目标 语感是构成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是听、说、读、写的灵魂。“听、读”教学在本质上是课文言语向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而“说、写”教学在本质上是学生文化心理结构在言语层面上的外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学生是在其语感外化和言语作品内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的。  相似文献   

7.
以现代语言学的教学理论为依据,从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教材以及学生和教师等诸方面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语言学习的“四能”包括两部分,即读和听为语言的接受技能,说和写为语言的产出技能。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如果只强调接受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产出技能的培养,其结果便是语言学习只会输入而难以输出。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言语技能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习有两种方式,即“语言——语言”与“言语——语言——言语”。我国传统的语言学习采取的基本就是“语言——语言”的学习方式,古代文学家学习语言都是如此。吕叔湘和朱德熙先生曾在《语法修辞讲话》中谈到这两种方式。他们认为“语言——语言”这种方式在古代有点“效验”,在今天就不行了,而“言语——语言——言语”这种方式在今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本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阅读的速度以及快速捕捉信息的言语技能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和工作效率。言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就略读课文的课程性质而言,教学中不应直接在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语言要素上着力,而应通过言语技能训练进行语言要素的学习。虽说语言要素就存在于言语技能之中,两者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育大纲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以“语言使用”做为教学目标,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能多层次地运用,达到交际语言的目的。在这一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材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1.
<正>1.语文学习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项创造性的学习语文学习基本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听、说、读、写掌握一定的语言交际功能,凭借语言信息,理解表达思想内容——这一过程及其结果称之为言语活动。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起始于言语活动,又复归于言语活动,它以学生的言语实践为基础,以言语教学为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目的。学生在言语训练中通过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过程,强化言语形式及其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从他人的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中把握语言规则,培养学生言语学习的动机,促成学生言语学习的转换,讲求学生言语学习的策略,最终达到学生言语学习的终极目标——形成语感。学生只有在言语实践中获得了语感,把握语言生成规律,才能形成学生的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用一定的言语形式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表达的妙处,获得言语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但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人文理解、内容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到写,了解文童写法。  相似文献   

14.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文以述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学不但是“授业”、“讲道”的过程,更是个“育人”的过程。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言语交际,语文产生与言语交际存在与言语交际情境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正如朱绍禹先生说的“听先与说、说先与读、读先与写”。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之同时,以渗透、涵泳、熏陶等方式,有机、有序地让心理健康教育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言言语与语文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言语不同于语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包括听、说、读、写等,语文教学实际是言语教学.只有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来研究语文教学的性质,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论述了如何加强汉语教学的言语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培养和提高汉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同时阐述了课堂教学中加强言语技能训练,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在语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帮学生通过具体的听、说、读、写言语训练,习得动态的口语、书面语技能,即言语技能,语文学科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中,必须把读放在优先的位置上,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尝到"语文味"。  相似文献   

18.
高玮 《学苑教育》2020,(7):83-83
小学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课程,它的实践性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若想让"语言实践"最终能带领着学生淬炼出有效的"言语"能力,就必须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从语言实践的角度出发,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积累深厚的言语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借助文本这个语言场境。对各种言语形式进行解读、感悟、积累、运用。最后转化成学生言语能力的过程。所以,以“言语形式”为抓手,磨砺学生的语文慧眼,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语文和语文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和语言也有所区别。本文认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幼儿始学言语,入学后更多的是接触言语作品,在老师引导下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与语法结构规则,进而上升到语用层面去体悟语言运用的精妙且能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运用,从而产生语感,最终回到言语,即言语—语言—言语的过程。这既是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应遵循的一条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