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多元化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山东大学的外语+X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了外语专业如何从培养单科人才向培养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转变。该模式通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改革,在保证学生的外语学习质量的同时,突破单一学科限制,整合多学科资源,实行通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该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全球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既精通法学理论与实务,又懂外语、懂科技、懂WTO规则的复合型法学专业人才.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反映全球化时代精神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教育理念;突出法律外语人才的特色培养;设置知识、能力、素质相互结合与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法和措施要侧重于改革教学方法,扩大学生自主学习;整合办学资源,加强法律服务与法学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强化涉外法律实践环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法学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相似文献   

3.
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对高校外语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国际化复合外语人才应具有的能力框架入手,从实现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人才交流合作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培养外语语言基本功扎实,学科素养高,专业知识牢固,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外语人才.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应是未来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外企业的频繁交流,各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社会对既懂商务知识,又具备扎实语言功底的口译人才需求迫切。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旨在培养全面掌握商务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同时具有较高口译水平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作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核心课程之一,高校和教师应在教学模式、实践训练、考核评估、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进和加强,以期培养出优秀的商务英语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无论是对电子商务还是对信息技术而言,都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提高运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电子商务在实践教学中要整合信息技术,形成一种全方位的、互动的实验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整合不仅整合了各种知识,也整合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培养出既懂信息技术又有所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注重对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思维,力求培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才。不论外语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全面的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外语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只有将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使外语人才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外语+职业能力"、"外语+专业技能"、"外语+专业知识"凸显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外语不再是单一的技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为社会需求的主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着眼于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这个自我建构的体系是英语和专业技术的结合体,英语教学是英语和专业知识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无论是对电子商务还是对信息技术而言,都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提高运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电子商务在实践教学中要整合信息技术,形成一种全方位的、互动的实验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整合不仅整合了各种知识,也整合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培养出既懂信息技术又有所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校来说,分化的知识以及分裂的专业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培养的是复合型的人才,这也就导致了交叉学科以及跨学科的出现,也就是所谓的知识的多元整合。本文从在英语教学法中的知识多元性、对知识进行多元整合的理论基础以及对知识进行整合的途径以及方法等问题入手,对英语教学法知识的多元整合进行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趋加快,社会各领域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外语人才成为外语教学的一大课题。教师应尽量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于语言使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时代呼唤高素质人才的出现,而我国人才如何接受国际竞争环境的挑战,成为高等院校一项迫切的任务。高校要把“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这个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有赖于培养大量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多学科、多专业、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复合的人才。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复合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应以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应该明确培养目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达到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64):5-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育改革的深入,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功利思想比较严重,教学中重应试、轻能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题"史地学科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基于三种因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需要有民族气节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当今社会多元化与经济一体化,更需要培养综合能力强、民族素质高、文理兼容的复合型人才,而历史、地理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了解世界、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工具。二是从课改理念来看,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课改理念要改变过去教学中只注重学科自身知识的单一教学而忽视相关学科的联系,要改变学科本位,使相关学科能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加强知识整合也是此次课改理念的一个体现。三是初中教学阶段教师家长急功近利,只注重孩子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注重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注重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厌学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加强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需要既懂得外语、又懂得园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ESP课程能够培养具备外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开设ESP课程过程中,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主要特征和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并指出外语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即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词汇表达得体,听说写译等实际运用能力熟练。 宽广的知识面,指应多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人文学科和科学技术知识。如外交、外事、金融、经贸、法律、新闻等。 一定的专业知识,指除外语专业知识外的某一复合专业知识,这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面。 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见解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外语专业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外语专业在工作中的运用能力主要指能够从事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杨雨竹  杜凤兰 《英语广场》2023,(17):125-128
高级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及素质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本文探讨在创新型教育背景下,高级英语课程如何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评价方式三个方面突破传统模式,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创新型学习模式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及素质提升有机融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8.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 提高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语教育的要求,因此要迅速提高对复合型外语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更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观念,同时必须提高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本文将从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必要性、提高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两方面对此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新世纪理工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由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 外语”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日渐突出。由此,构建具有理工科院校特色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工科专业与外语专业之间的复合、交融与渗透,不仅可以解决目前理工院校培养的外语人才因没有自己的特色、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不如其它综合类大学和师范大学、外语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而造成的市场竞争力差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理工院校特色的,更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量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已成多元化趋势,单一外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型人才已显得不适应市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内容,而跨文化交际则是学外语的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