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技风》2015,(17)
为了培养21世纪创新性人才,配合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的实施,非常有必要对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测评体系的研究和实施,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针对高中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评模型的研究是高中生素质能力测评系统的核心部分,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注重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当前各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方法的系统调研,采取抽样调查、定点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资料的归纳整理,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改革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学生量化管理的一项措施,建构开放的测评模式,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基础的支撑作用。本文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生素质测评工作为基点,从设计理念到操作环节和相关的几个因素等方面就建构开放的素质测评模式,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文章通过研究发现传统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模式不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在分析探讨创新创业型人才素质结构的基础上,从评价原则、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五个方面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出合理设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学生量化管理的一项措施,建构开放的测评模式,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基础的支撑作用。本文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生素质测评工作为基点,从设计理念到操作环节和相关的几个因素等方面就建构开放的素质测评模式,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通过搭建高校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高校科技教育团队和大学生科技社团作为其两翼,构建面向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基于由青少年群体到优异个体的递进发展模式,将提高青少年整体科学素质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相结合,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便捷的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7.
创新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教育哲学意义上的教育转向——从守成性教育、维持性教育到创 造性教育的转向,其目标在于造就创新人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功能、伦理功能和认知功能,有助于培养时代所需、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新时代复合应用创新型人才素质和特征,提出了新时代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以真正实现新时代"互联网+一带一路"引领下地方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社会需求的医学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人才培养模式已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等医学人才也就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哲学素质又是人文素质的核心,要培养医学人才的哲学素养就l五、须解决哲学教学与学生情感与认知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应用型高校的主要建设任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则是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核心。该文在分析金陵科技学院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通过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法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学生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相融合的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邹丽丽 《科教文汇》2014,(36):43-44
数学理论的运用和普及是信息化社会中创新活动的基础;数学教育对人的创新思维与人格、创新能力与精神的培养功效是无可替代、无与伦比的。在所有的学科教学的创新教育实践中,数学教育起着基础与核心的作用,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得以进一步的强化和凸显。  相似文献   

12.
余文静  邵军  肖斌  曾凡才 《科教文汇》2013,(24):57-57,72
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医学生”为己任,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生物化学是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生物化学实验课更具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实验室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起一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旨在能全方位、多层次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洁  贾强  赵健  苏超 《科教文汇》2014,(18):39-39,41
新时期,推进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首要工作。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关键的技能和素质,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运用SECI模型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指标体系,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评估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质量。针对我国博士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培养环节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文对博士研究生创新的培养机制、导师配置、课程体系和激励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新思路,为促进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佴仁娣  吉利 《科教文汇》2013,(19):33-34
本文简要介绍了大学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同时对大学素质教育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海  沈田 《科教文汇》2012,(3):31-32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科技创新,关键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创新教育模式。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手段、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构建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社会经济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涵盖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和技能、创新品质等几方面的内容。高等学校应该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践平台、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建立一套系统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学承担着这个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因此,新时期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应从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改革大学生传统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独特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一个人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对于艺术设计行业而言,创新是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必须要拥有的能力。本文基于当前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情况,结合艺术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对艺术设计创新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学视野论创新心理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 《大众科技》2012,(2):177-178,167
现代教育就基础教育而言,需要注重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心理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服务的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国内外对创新素质培养的论述,对创新素质的内涵和相关因素进行了论证,剖析影响和制约创新素质培养的一系列因素,来解释创新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落实到学生的教育上,首要的内容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更要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作为核心内容的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