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新闻报道中客观形式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是十分重视“客观性”的。但他们的阶级立场和世界观决定了他们的新闻报道并不能真正地客观。而且在阶级社会中看待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也不可能有超越阶级的客观。然而他们在新闻采写中尽量注意保持新闻的客观形式,却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西方新闻机构的采编规程和新闻院校的教科书都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1980年出版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新闻报道应当“求得平衡、公正和客观”。1908年,学院院长威廉斯博士制订的《记者守则》强调,新闻必须“坚持超然地位”;“正确与公…  相似文献   

2.
在编辑新闻稿件的过程中,我发现构成新闻要素的五个“W”,一个也不能丢;丢一个也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一条新闻要写清五个“W”,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有人叫何因),五个“何”。无论是我们无产阶级新闻界的老前辈,还是西方资产阶级他们的老前辈,都是这样主张的。这似乎已是新闻写作的常识。可有些人偏偏在这个常识问题上发生问题:写新闻只写三个四个甚至只写一个“W”;  相似文献   

3.
1.强调书而不是新闻本身 要正视这一点,书不是新闻,不会一周就印发2000份。你要做的是发掘新闻素材,创作新闻故事,或者将你的发行和近期的一个新闻故事联系起来。新闻发布不是做书评,也不是你要发行的书的传单或广告。几乎每个人写发布稿时都是从“新书”的角度,那不叫新闻。编辑会删掉任何类似于广告的东西。你必须承担起记者的角色,寻找“新闻”。我们通常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客观公正”是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我国新闻界部分人喊出的口号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有的新闻单位与“美国之音”同流合污,火上加油,推波助澜,公然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张目。影响极坏,作用甚劣。毫无疑问,“客观公正”的口号,来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客观报道理论”的由来及其实质,进行一番认真的整理和清算。这样做,不但有助于我们在更深的层次上认清“客观公正”的虚伪性和局限性,而且对我们树立无产阶级的新闻观点,恪守新闻工作中的党性原则,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论新闻事实的确立与意见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介无疑应当“以新闻为本位”,但是,新闻事实又与传者意见具有多样复杂的联系。西方“客观报道”的理论,最先明确、系统地阐明了西方新闻界对于新闻事实与意见关系的理解。“客观报道论”就其强调新闻的主要任务是传布事实而不是表示意见,应当不带任何偏见地、真实地“记录事实”而言。  相似文献   

6.
斯通的办报思想 ,属于美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 ,其办报的年代迄今也有一个多世纪。但是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用什么态度对待西方新闻理论?《西方新闻理论评析》一书中有三句话说得好 :“一要认真研究 ;二要实事求是评价 ;三要敢于借鉴。”我们研究西方新闻理论的目的是要从中吸取借鉴能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有用的东些。邓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指出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最近,学习胡乔木同志多年前写的《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很有感触。胡乔木同志在文中说:“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可惜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新闻工作者在学会用事实说话这方面,仍然做得很差。去年初,乔木同志在给新华社领导同志的一封信中,再次提出了“新闻总是要客观地叙述事实”的意见。由此可见,在新闻界深入地议一议这个问题,对促进我们新闻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用事实说话。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起话来。新闻避免议论过多,记者不要站到新闻里说很多话,不要写“应当”、“必须”、“认识到”、“我们认为”等等,要让事实本身说话,要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胡乔木同志有一段话讲得很精采,他在1946年《人人要学会写新闻》里讲:“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实的变动就没有新闻。但是,在新闻报道中,又离不开人和事,离不开新闻传播者的主观性和倾向性。应当看到,不依赖主观意识的“纯客观”新闻是没有的.因此,只有科学地分析主观情感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和影响,充分认识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所宣扬的“纯客观报道”的虚伪性,我们才能正确地把握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原则,使我们的新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0.
人是艺术活动的主体,电视新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大量是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最新信息,突出人的活动应当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国《最佳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一书中有一句西方新闻界奉为经典的话:“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它写人,影响人,而且通常只有当它对人有影响时,最无生气的题目才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新闻标题是“新闻的广告”,“是简洁到不能再简洁的最单纯的新闻”。写作新闻标题就是对新闻事实的精练评价。本文试对中西新闻标题的差异及其成因作一些初步的分析比较,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一中西新闻标题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 从作者主观的角度来看: 西方新闻标题多属客观评述式标题客观地概括新闻事实,让读者在了解事实的过程中去体会作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1995,(2)
“客观报道”手法的运用路透社的报道我们已经选过不少,那是因为它的许多报道确实写得有特色。比如本文。日本政坛的变化频繁早已不是新闻。但是,如果一个外国记者直接去对此加以正面揭露,那恐怕不是上策。那么上策是什么呢?还是西方记者们已经烂熟于心运用自如的客观...  相似文献   

13.
崔琳 《青年记者》2001,(4):40-40
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在《没有新闻的角落》一书中写道:“教育新闻是最难采写的,它不像科技有具体成果可言,不像社会新闻容易吸引人,教学秩序按部就班,平静安定,要在这种平静中发现新闻是需要特别的耐心。”相信不少从事教育新闻报道的同行都有类似的感受。如何将教育人物通讯写活、写新、写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一、巧选角度,以新抓人巧选新闻角度,是指看问题和抓新闻的角度要与众不同,角度选取的好坏,决定了文章的好与坏、平与奇。一些教育人物通讯,往往给人千人  相似文献   

14.
“客观报道”是西方新闻学中的术语。由于历史原因,建国以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前,在我国新闻界很少被人提及。最近十年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客观报道”也随西风东渐,引起了我国新闻界的较大反响。“客观报道”的核心思想是:“记者认为他们的工作需要一种超然的态度。他们成为当代争论的旁观者而不是参加者……新闻是单纯的纪事,意见必须与  相似文献   

15.
吕继红 《新闻记者》2005,(11):66-67
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客观报道的手法,上升为理论,即如胡乔木同志所说:“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①如今的媒体上,客观报道的形式似乎有所削弱,各种散文式、随笔式、故事式的报道手法当然可以运用,也都有读者要看。但就报纸总体而言,其客观地报道新闻的原则和方法,仍应该是主要的。如果一张报…  相似文献   

16.
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西方哲学史上,“客观(体)性(objechvity)问题”是与“主观(体)(subjectivity)问题”紧密相连的经典性问题。这一问题“移居”到新闻学领域后,就转变成了长期困惑人们的“新闻的客观性问题”:表面上,客观性原则在西方新闻界保持着“新闻专业理念”的地位,但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新闻的写作与呈现时,却成了一种迷思──有人队为新闻报道“不客观”,有人认为新闻报道“不可能客观”,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新闻报道“不必客观”①。1959年,在美国《新闻学季刊》春季号上,一位名叫肯·麦克罗里(KenMacrone)的美国学者发表了一篇探…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部分科研人员撰写、徐耀魁研究员主编的《西方新闻理论评析》一书已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西方新闻理论评析》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确定的国家“八五”重点课题。该课题完成后.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鉴定组认为.’‘这部著作材料扎实.论述详尽,涵盖广阔.涉猎诸多领域,并含有大量的论据,对研究西方新闻理论的学者很有参考价值。尤其是它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为指针,对西方新闻理论做出了全面、科学、系统的探索与评价.意义深远。”本著作是一…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自由主义新闻语境下的产物,指相对新闻消费主义倾向而言的以“客观准确、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社会责任、公共服务、职业道德”[1]为核心内涵的新闻理念。相对于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而言,新闻专业主义新增加了“客观真实、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等内容.鉴于这些原则与中国新闻处境有一定的相符合性,因此,继续探讨新闻专业主义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客观公正”是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我国新闻界部分人喊出的口号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有的新闻单位与“美国之音”同流合污,火上加油,推波助澜,公然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张目。影响极坏,作用甚劣。毫无疑问,“客观公正”的口号,来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客观报道理论”的由来及其实质,进行一番  相似文献   

20.
这个题目并非在“绕口令”。它指的是一种文化现象中的两项内容。出“名人”的书由来已久,而“名人”出书形成“气候”,则不过是几年前的事。出“名人”的书,内容相当丰富:写老一辈革命家的书,写反面历史人物的书、写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理论家及各个领城内名家的书。但作者都是“其他”人,而非“名人”本人,是别的人写“名人”,“名人”被人写。这类书往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