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正江 《新闻窗》2013,(1):43-44
细节,是指新闻通讯报道人物的表情、动作、穿着、言语,事件发生的天气、所在地的场景等。《现代汉语词典》对“细节”一词解释为:一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的细微部分;二是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小情节。新闻学中的细节,其内涵与文学中的细节基本类同。  相似文献   

2.
二、对待稿件的态度在文学史上,很难找出哪一位作家能象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高尔基那样,拿出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审读文艺作品的手稿,特别是在苏维埃时代。他读过上千篇有天赋的和平庸的,初学写作的或已跨入文学大门的作者的手稿。有的人说他白白浪费那么多时间去阅读“文学毛头”的手稿。作为对这种讥讽意见的回答,高尔基说这是他真正的工作,无论是普希金,还是托尔斯泰,都是从“文学毛头”过来的。 1928年,高尔基在给《西伯利亚火花》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写道:“……在我的道路上遇到许多极有  相似文献   

3.
细节,按照辞典的解释是细微的情节或者环节,更具体一点说是构成一个完整事实或情节的微小部分。文学艺术作品例如小说、戏剧、电影等需要运用细节刻域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开展。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文艺作品。那么,以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特点的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这里指狭义新闻)需要不需要细节呢?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细节”作为对某一具体的场面景观、人物言行、事件发展的细致描写,是“形象反映”的重要手段,在文艺作品尤其是小说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恩格斯在解释“现实主义的意思”时,首先强调的就是“细节的真实”;俄国作家左琴科说,他“确信,即使不说小说细节决定一切,那末,说很多东西取决于细节是可以的。短篇里不可能把什么都写到,因而短篇的力量就在一些细节上了。”有人比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凡是经典的文艺作品,主要侧重于对社会、历史、地方等重大人物、事件所进行的宏大叙事,同时侧重于表现个人在重大历史关头的英雄行为和智慧价值的提升。而优秀的电影作品,许多改编自经典的文艺作品,尤其是优秀的小说作品,这在福建有着优良的文学传统。可以说,福建电影发展史,同时是福建电影改编史。秉承这一优良传统,越来越多福建作家的作品被改编为优秀的电影作品。  相似文献   

6.
戏曲的情节,是人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是从人物性格生发出来的,人物性格塑造,决定着情节的增减取舍。到底什么是情节呢? 我觉得,高尔基对情节的解释,是最为准确的。他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这就是说,情节是戏曲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7.
编辑艺术,是否可以说,它是对作品的加工或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广播文艺节目的编辑艺术,它是对文学艺术类有声文字的加工或处理,即以文艺作品为基础,以声音为媒介而诉诸人们听觉的编辑艺术。  相似文献   

8.
钱杏邨(1900—1977),笔名阿英,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书评家。他不仅创作了很多的文艺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更重视书评,特别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他书评文章的盛产期。他一生写  相似文献   

9.
细节描写是常用的文学修辞手法。细节描写运用得好能增强广播文艺作品的感染力。本文论述细节描写在广播文艺作品中的魅力,以及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打动听众。  相似文献   

10.
高潮原是叙事文艺作品用语,指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是决定矛盾双方命运和发展前景的关键一环。电视专题片一般都没有情节,因此也不存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但是,电视专题片一般都有一个气氛的最高点,这个最高点一般也称作高潮。  相似文献   

11.
文艺作品有情节大家都知晓,而新闻照片是否也应有“情节”呢?我认为是应该有的。新闻照片的情节应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瞬间,通过其神情、姿态、动作以及与其他人物的情感交流,引起读者的联想。这种画面上的情景、细节与读者的欣赏结合,就构成了新闻照片的情节。新闻照片表现情景和细节较容易,但表现情节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新闻摄影受瞬间的制约,它不能象电影、电视那样连续展示“过程”(即使是连续摄影,也是跳跃式的)。因此,新闻照片的情节一定要由读者“触景生情”产生联想才能得到。新闻照片能否表现情节,相当程度取决于  相似文献   

12.
孙士生 《兰台世界》2006,11(13):68-69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的科学评价,不是单纯的审美享受,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捧之上天"或"按之入地"都不符合促进创作、引导接受的批评目的.鲁迅说:"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1]成仿吾也指出:"像真的文艺作品必有作者的人格在背后支持一般,真的文艺批评必有批评者的人格在背后.他对他的对象,也像创作者对于一切的现象一般是很公允而沉着的".[2]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就是这样,处处渗透着自己的真诚人格.他说:"我的文章没有什么惊人的地方,但每一句话必求其合理且比较接近事实.文章若毫无可取处,至少还不缺少‘诚实"[3].解读沈从文的批评文本,这确实是一个诚实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3.
梁颐 《东南传播》2015,(6):108-111
近五年来,一批以"霸道总裁爱上普通女孩"为主要情节的电视剧被制作播出。"总裁剧"中的总裁情节母题源自文学领域,网络文学使总裁文成为了一个被大众喜爱的流派,并促成了"总裁剧"热播现象。霸道总裁情节母题从文学到荧屏的转变是情节母题流动特征的表现,未来文学和电视剧创作中仍将重复对总裁情节母题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编辑家胡风的作者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成绩显著的优秀编辑.他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养成了自己的独特思路,编发过大量的文艺作品和理论文章,不但锻炼了文学青年,而且从中发现和培养起有成就的作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主编<七月>、<希望>等著名文艺刊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行全国,并以之为中心形成了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十年很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期,当电影作为一门新兴艺术被众多现代主义作家贬低时,博尔赫斯写下多篇影评,表达了对这门艺术的热爱。电影艺术启迪了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一方面。他在创作中广泛借鉴蒙太奇手法;另一方面,他从好莱坞电影中领悟了构建小说情节的奥秘,注重情节的连续性和偶然性。20世纪后半叶,贝特鲁奇等人对博尔赫斯短篇小说的改编促进了博尔赫斯文学经典的多维度、多层次传播。电影艺术与博尔赫斯文学创作和作品传播之间的双向互动体现了20世纪文学生产和经典传播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台是新闻舆论单位,节目的主体是新闻,听众最关心的也是新闻。但是,占广播节目比例最大的则是文艺广播。文艺广播是通过广播播出的文艺作品的总称,包括的范围很广,例如,文学、戏剧、音乐、电影、歌曲等,有时还可以分得更细一些。多少年来,不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时间表怎样变动,文艺节目总是占全天播音的60%左右,而且一直受到听众的欢迎.文艺广播把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节目提供给听众,让听众在欣赏、娱乐之中接受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可以这样说,文艺作品和广播形式的结合,才得以广泛传播,使之成为大…  相似文献   

17.
还是去年年末的一天,弟弟从他的手机新闻里看到一些像文学情节一样离奇荒诞的真事,颇为感慨当今社会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听完觉得就是一篇完整的好文章,鼓励他写出来。他笑笑说,你挖苦我吧?看看鼓励无效,又觉得两人交流碰撞出来的感想值得记下来,正好年初的电台新闻里,又报道了一例类似的好心人行善事被告上法庭的新案例,颇感愤慨,更觉得悲哀,遂促成此文。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不要炒文艺作品中的原型近一时期,报纸、广播、电视报道中先后推出五六个小兵张嘎的“原型”,引起了作家徐光耀的不安。最近,他说他创作的“小兵张嘎”是艺术典型,不是真人真事。有人却仍然不择手段,胡编乱造,对号人座,一时间弄得沸沸扬扬。之所以出现这么...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文艺作品尤其是影视剧作品的传播对于城市形象宣传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本文主要就如何抓住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的机遇,更好地向外传播"文学南京"这一城市形象的问题,从南京的文学资源储量、文学资源的开发现状、影像与文学联动传播的机遇这三个方面浅析了文学南京与影像南京联动传播这一传播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有关神话书籍的分类比较特殊。它是把关于神话的研究和论述神话的流传与发展的著作入B932神话,而把用神话题材写成的文艺作品入Ⅰ文学类。前者归属哲学大类,后者归属文学大类。对于后者,比较容易理解,既然是写成了文艺作品,当然应归入文学类。而对于前者,则往往容易使人模糊,常常出现错入文学类的情况。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分类人员一定要理解《中图法》有关神话书籍分类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