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再学习、再发展的动力,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观课议课作为教学的常规活动,可促使教师教学反思,是提升反思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1.促使授课教师反思,提高反思质量。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之需  相似文献   

2.
成长是一个过程,反思也是一个过程,而决定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于教师能否成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一、创设良好的反思氛围反思型教师的成长,需要展示反思的舞台,需要支持反思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专业成长意味着需要时间,需要给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需要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杠杆,倡导教师对自  相似文献   

4.
对话和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力量。教师在对话中可以汲取专业成长的力量,在反思中可以探寻专业成长的路径。反思是一种特殊意义的对话。教师要不断实现专业成长,既要对反思进行反思,也要对对话进行反思;在对话中密切合作,在反思中加强实践。  相似文献   

5.
高职英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反思型”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它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自觉性,有利于教师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教师的专业成长应以教学反思实践为基本路径,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增强反思意识,实践反思活动;学校应该建立教学反思的长效机制,创设反思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6.
教师成长=教育过程+反思。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为有效的策略,是教师自觉成长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成长的快速通道。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体验认为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教师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准。本文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师教学反思的要求、教师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和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与同仁们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教师反思的研究近些年来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理论和实践已充分证明,教师专业发展其实就是自我反思与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力量,也是从事教学研究的基础,教师良好反思习惯的养成和反思能力的提升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重大。因此,关注教师反思的质量,其实就是关注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李爱华  刘胤 《学前教育》2014,(12):18-20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对教师成长的意义毋庸置疑,幼儿园教师写反思,最早可以追溯至十三年前。回顾走过的十多年反思之路,必须承认,反思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的反思水平发展到一个瓶颈期,特别是当下新职教师、非专业教师的大量涌入,致使教师的反思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卢豫  赵思峰 《文教资料》2007,(18):129-130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由于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关注的教学重点不同,教学反思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本文从教学反思的意义入手,探讨了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反思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师德坚持崇高化的师德标准、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和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感化,体现出传统师德人文性的一面。但是,过分崇高化的师德要求,降低了师德的现实指导作用;接受、服从的学生伦理地位观,也使学生主体性受困。为此,还原教师作为自然人的一面,落实平等对话的师生伦理原则、坚持师德建设的人文价值导向,乃是提升师德人文性,促进传统师德向现代教师专业伦理的顺利"转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信念、教育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表现的不断反思,可以促进专业发展,而构建教师反思性实践共同体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朱敏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6):99-1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网络培训与学习成为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网络学习的有效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LAMS学习活动管理系统,很好体现了学习设计理念,为网络教师学习活动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文章提出了基于LAMS系统进行教师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为促进教师网络有效学习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范式对于重新审视"两课"教师的主体性,进而反思"两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在主体间性范式下,"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并没有被否定或削弱,而是在修正中被赋予了有限性、中介性和生成性的新内涵。两课教师只有履行好这种新主体性才能妥善地处理"两课"教学实践当中的矛盾,进而提升"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审视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发现无论在教师的思想认识层面还是在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都还存在许多误区,认识上的功利性和盲目性或方法上的不得要领等现象还相当普遍,值得我们反思并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学教学论课程“过程+体验”模式的构建,充分挖掘、及时激活师范生心目中的数学教学“缄默知识”,在过程中感知其“缄默知识”并形成和丰富自己的“缄默知识”,反思自己的实践以及所观察的教学实践,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他们适应数学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成长历程和职业价值有着“天然”的内在关系;学生对教师专业化的价值及其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人性美与教师的职业道德完善,学生的学习个性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养成,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专业化维护。要发挥学生对教师专业化的功能,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即尊重自己的职业生命与专业尊严,理解学生即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素养,服务学生即专业化教师的权威之源。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主体地位的建构与解构因情况、面对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当教师和课程文本对话时,通过增强教师主体地位的意识、提升教师主体地位的能力、赋予教师主体地位的权力来建构教师的主体;当教师和学生对话时,通过弱化教师主体地位的意识、降低教师主体地位的能力、减消教师主体地位的权力来解构教师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支持,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更高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应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重视教师需要,凸显教师的主体性,应加强学校管理制度的伦理内涵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方来 《中学教育》2009,(8):17-19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我国一向受到重视,但教师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走专业化道路,使得教师从知识的传授和教育的普及的“操作工人”到突显教师的主体意识的充分觉醒,能够最大限度地使人获得自由和解放,从而使教师的主动创造的专业本质得以体现。教师为何要专业发展?从PCK的视野下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因: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