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内移动图书馆用户研究成果的综述,分析讨论移动图书馆用户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移动图书馆用户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侧重主题内容的分析。[结果/结论]当前国内移动图书馆用户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用户采纳3个方面,未来应促进不同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体系,开拓用户满意度、用户认知、移动图书馆成效评估等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陈鹤阳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2):135-144
[目的/意义]总结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的研究现状,为我国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依据用户生命周期理论将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划分为认知、采纳接受、持续使用三个阶段。从文献数量分布、行为主体、行为影响因素、理论与模型应用、研究结论等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结论]提出未来研究建议:应综合多种理论模型构建符合移动图书馆特定情境的理论模型;应采用多元化研究方法,重视质性研究在分析用户的感官体验、认知体验、服务体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重要性,以获得定性的事实依据;应加强移动图书馆可持续化研究,重视用户持续使用的内容分析,挖掘用户行为动态发展的规律、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以发现和改进移动图书馆在发展和建设中的不足,提高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移动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学者们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广泛关注,从用户感知差异的角度去探讨服务质量有助于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水平。[方法/过程] 使用自建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观测量表,采用方差分析、象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从用户的性别、学科类型、使用经验和机构属性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用户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存在差异性,移动图书馆服务应重视以服务推广为核心的服务宣传,并以交互体验改进作为未来服务质量的改进重点。  相似文献   

4.
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测评是从用户角度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用户在服务体验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移动图书馆服务。首先,从年代分布、研究主题讨论了当前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测评研究概况;其次,对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测评指标体系从理论基础、构建方法、指标内容等方面进行述评,继而分析当下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测评的常用方法;最后,对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测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图2。表1。参考文献59。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虽然畅体验是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所追求的方向,然而由于移动图书馆开发商与图书馆在对用户信息需求认知方面存在着差距,以及双方在利益上存在着冲突,因此,双方如何寻求信息接受畅体验的平衡点成为焦点。[方法/过程] 以博弈论为基础,基于用户信息接受期望从认知博弈、场景博弈和信息接受博弈3个维度出发构建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博弈机理模型,以寻求信息接受博弈的畅体验。[结果/结论] 从信息接受认知、信息接受场景和信息接受体验3个视角出发对移动图书馆开发商与图书馆间的博弈进行分析,指出信息接受博弈的价值取向和博弈优化策略,以提升用户信息接受体验的愉悦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深入分析智慧图书馆及移动智能知识服务,探索科技大数据背景下移动智能知识服务体系设计及工具开发,有利于图书馆提升移动信息空间中知识服务的质量。[方法/过程]从资源、媒介、技术、用户对图书馆移动智能知识服务的影响出发,提出基于科技大数据的移动智能知识服务体系,并以慧科研小程序为例进行实践。[结果/结论 ]分别从资源内容、社交媒体、数智技术以及用户关怀4个视角介绍慧科研小程序,完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知识服务体系,提高智慧图书馆建设水平,支撑未来构建更加完善、全面的智慧图书馆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旨在研究美国城市公共图书馆移动终端服务模式。[方法/过程]选取138所美国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统计样本,对其移动终端服务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城市图书馆应在其移动阅读媒介的阅读推荐和导读服务、图书馆移动终端资源的丰富、儿童读物的增加和分类、用户需求的充分调研分析以及不同图书馆用户群体需求的满足等方面进行改进,同时本研究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并适用于我国图书馆的移动终端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接受发生在特定的场景,如何有效地进行场景化营销,提升信息接受绩效是移动图书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已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移动图书馆信息行为规律的相关研究,结合市场营销和场景理论的研究成果,从用户信息接受体验视角,剖析了移动图书馆场景营销,进而通过“场景—行为—情境”的多维度适配实现信息空间再造。[结论/发现]移动图书馆场景营销不仅可以动态地锁定目标用户,为其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和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还可以促进场景营销的不断迭代,为激发用户信息接受和刺激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指导。[创新/价值]将场景纳入移动图书馆营销视野,为移动图书馆营销提供新的思路,提升用户信息接受的持续意愿。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深入分析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过程中的体验需求,探寻影响用户需求的主要因素,以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提出优化移动图书馆设计的建议。[方法/过程]根据用户体验的需求层次理论,结合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特点,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全面剖析移动图书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剖析影响用户需求的各要素、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动态变化过程,并利用建模工具将其作用机理可视化呈现。[结果/结论]从感官体验设计、信息资源设计、交互设计和情感化设计4个方面提出移动图书馆改进建议,以提高其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一流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了解和比较中美一流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情况,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中国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提升。[方法/过程]采用网站访问调查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中国137所"双一流"大学和美国排名前100名大学的图书馆进行调研。通过对移动服务类型、移动网站提供的内容、移动参考咨询服务、社交媒体、移动预约服务以及移动打印服务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中美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差异。[结果/结论]加强对移动网站的开发,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功能,增加个人馆员和教学参考资源等服务以促进用户对图书馆的利用,加快发展移动参考咨询、移动预约和移动打印等贴合用户日常需求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移动视觉搜索能有效地帮助用户从海量的文本、图像和视频等视觉数据中快速找到其感兴趣的信息,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能丰富和深化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理论和信息服务思想。[方法/过程]介绍数字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的应用需求及表现形式,探讨移动视觉搜索研究历程及其在数字图书馆情境中的重要性,并对数字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机制的内涵、分类与架构设计等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提出应从移动环境软硬件资源局限性、用户需求多样性、移动用户体验质量、互操作性、协同管理等5方面着手建设数字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以用户原创内容、互动分享关系、自组织活动和参与式服务设计为特点的移动图书馆社群化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从用户视角入手,探究移动图书馆社群化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而构建移动图书馆社群化服务理论模型。[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方式对10名受访者进行调查,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提炼影响用户参与的因素,并对因素间的作用路径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最终归纳出影响用户参与的4个主范畴,即基础服务质量、社群化服务价值、用户社群化关系和参与式服务设计,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理论模型,帮助从用户角度深入了解移动图书馆社群化服务的构建方向,为移动图书馆未来在资源组织、服务更新等方面完善自身功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探索和识别场景时代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于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和空间再造的意义。[方法/过程]以信息接受畅体验理论、用户认知理论、动机驱动理论、期望确认理论、用户满意度理论、自我效能理论以及技术接受理论为基础,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场景-用户-情境"出发,运用DEMATEL方法聚焦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结果/结论]根据综合影响指数排名识别出关键性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调控对策及服务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Purpose/significance] The demand for readers to access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through the mobil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ut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 models has fallen into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development form, lack of humanistic features, and poor service results. Through case study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seek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Method/process] Taking 42 "double first-rate" universities' mobile librar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network,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Studying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APP service, mobile webpage and WeChat platform.[Result/conclusion]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both APP and mobile webpage use the fixed templates generally. The content and function homogenization phenomenon is serious, which lead to poor user experience. The management of WeChat Official Accounts is unevenness of quality, and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Mini Program is not high. Focus on some part of mobile library, instead of providing all services. Develop WeChat library and perfect service promotion. These will becom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obile library services.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画像构建实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意义]利用用户画像的构建方法,探究并呈现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群体的差异化行为特征,有利于图书馆更为精准地知晓潜在的用户需求和实际使用行为,对于改进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方法/过程]总结用户画像在图书馆的实践现状,提出基于移动图书馆特定情境下构建其用户画像标签体系,借鉴VALS 2用户细分的态度量表从使用心理偏好入手重构标签描述体系。以标签体系设计问卷并调研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的人口统计属性、使用行为和使用心理偏好等变量,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选取适宜的用户画像个数。借助R语言wordcloud2软件包可视化展示不同用户画像的特征标签云,针对每个画像,结合人口统计属性、使用行为和特征标签展开描述与讨论。[结果/结论]提出一种构建特定业务情境下用户画像的分析方法,为高校移动图书馆提升精准用户定位和开展差异化服务提供实证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针对已有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问题,对该领域相关实证研究加以梳理和再分析。以明确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一般性因素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方法/过程] 利用元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收集与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梳理和识别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关键因素。从移动图书馆的知识内容特征、技术媒介特征、用户个体特征和接受情境特征等4个维度构建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因素模型。[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影响我国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感知有用性、任务-技术匹配、感知质量、感知易用性、便利条件、个体创新、自我效能、社会影响、主观规范和感知成本等10个因素。其中,感知成本和任务-技术匹配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个体创新和自我效能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最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是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最显著的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