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尔泽对待正义的方式是非常独特的,它是社会历史情境化的而不是抽象分离的,强调对思想传统的叙事性诠释,这与罗尔斯等人个人主义的、极端抽象与非历史的正义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正是因为沃尔泽对共同体、情境与传统的关注以及对共同体自我定义式的共享理解的强调与倚重,被认为是相对主义的和缺乏批判力的.这些批评误读了他的正义思想.他运用对话式诠释的“深描”(deep interpretation)方法,发展并论证了两个原则与三种权利.沃尔泽的整个思想不仅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回应,而且也是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解放三种事物的整合,它是一种深刻的现代形式的活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与道德哲学外在阐释和内部阐释区分相应,沃尔泽提出了外部批评和内部批评两种社会批判方式.由于对社群主义的倚重,沃尔泽极力强调社会批判的内部批评方式.内部批判需要批判距离的形成,然而,在沃尔泽那里,批判的距离如何形成是不清楚的,与其说内部批评需要批判距离的形成,毋宁说这一距离形成在于多元身份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正义呼声的高涨,以美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沃尔泽和英国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为代表的多元正义理论迅速发展,在社会正义理论中独树一帜.沃尔泽和米勒在多元主义正义观的立论背景、理论基础、应用原则、研究范畴等方面既有共同之处,有存在一些不同见解.我们可以将沃尔泽的多元正义思想归结为"社会类型多元正义说",将米勒的正义思想界定为"社会情境多元正义说".  相似文献   

4.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一词和黑格尔以及马克思所说的"市民社会"含义完全不同,应该翻译为"公民社会".它介于私人生活领域(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社会)之间.他所提出的国家是一种广义的国家即政治社会和公民社会的结合体.这种广义的国家概念把文化公共领域作为国家行政控制的一个领域.按照这种国家观,文化领域仅仅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而与理性共识无关.他对于国家和公民社会的这种理解适用于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而不适用于民主地管理国家.  相似文献   

5.
基佐论政治权力的社会基础和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朗索瓦.基佐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家和学者,但与主流自由主义思想家不同的是,他从社会基础和道德基础的角度,对政治的积极意义重新做了说明。他主张,政治权力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政治应该以服务社会、增进福祉为宗旨,政治治理应该以政府与社会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认识到政治参与的必要性。他批评了人民主权观,认为真正的主权是"理性、正义、真理"。这种理性主权思想的目的不只是限制权力,而是为政治权力设定道德基础而予以重新肯定。按照他的理解,正当的政治权力必然要以道德为基础,政治权力是德性的正当体现,因而是值得追求的目的。当今,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现代政治的最大难题并非如何在政治和社会之间划清界限,而是如何加强两者的结合。研究基佐关于政治权力的社会基础和道德基础的思想,不但有助于加深对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解,还可以为现代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英国文化研究的先驱人物雷蒙·威廉斯的思想对当今批判理论的意义.他的文化唯物主义立场与强调理论对社会变革与社会实践的干预性,强调文化创造共同意义世界的共同体思想,对全球化背景下促进公众对世界的共同理解,对生态批评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他预见了当今文化研究中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7.
对于“实践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莱夫和温格(Lave &Wenger)在《情境认知:合法的边缘参与》中提出的,用以表达一种“基于知识的社会结构”。他们认为,“实践共同体实际意味着在一个活动系统中的参与,参与者共享他们对于该活动的理解,这种理解与他们所进行的行动、该行动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所在共同体的意义有关。”  相似文献   

8.
夏金华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32-35,104
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及其随后的政治思想中有着深邃的治理思想.在思想上,罗尔斯认为民主社会的人们绝大多数具有政治正义观念并且按照政治正义的观念行动;在行为上,罗尔斯认为人们按照一种正当的正义观去制订宪法、法律及政策,宪法具有指导性和实际的应用性;在效益上,罗尔斯强调分配体制的认同性以及相互性,从而在理论上和具体操作上建立了他的现代社会的治理思想.  相似文献   

9.
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方两位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东西方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从社会背景、社会目标以及治理方法等方面对孔子的"大同"社会思想和柏拉图的理想"正义城邦"思想进行分析和比较。可见,两者在本质上都是要建立一种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社会思想是两者政治理想的交汇融合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解科学知识与其科学活动的新模式.从基本范畴看,建构主义强调的"自我-他者-物"的合理重建有可能整合主客二分(符合论)与主体间性原则(共识论)之间的对峙;从知识谱系看,建构主义强调的"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的解释循环有可能超越"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的对立;从学术策略看,建构主义强调的"包容他者"或"正题-反题-合题"的发现模式有可能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对称原则"的两难.也许,辩证的科学哲学并非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社会结构大体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希腊罗马时期家庭领域与政治领域的二元结构、中世纪世俗领域与宗教领域的二元结构。以及现代社会私人领域、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的三元结构。考察西方社会结构的变迁,是准确把握基督教在现代社会中所处位置与作用的基础。基督徒彼此连接的方式以及他们对善的理解,使得基督教难以在公共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更多地变成了私人事件。  相似文献   

12.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回应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社会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社会条件改变带来的冲击过程中所体现的回应能力。它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具体的展开形式,并通过"介入-解释-反思-变革"的回应机制实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回应力存在着种种弱化的征象,如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的社会空间窄化、社会解释力缺位、社会影响力阻滞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回应力,需要我们重新阐释"生命线"论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覆盖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参与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建设;利用公共媒介,创新载体和平台。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的社会观构成了他关于社会整合问题思考的理论前提。哈贝马斯认为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的社会观都属于系统论的社会观,因而社会整合只能被理解为一种系统性的整合。哈贝马斯的社会观提出一种关于公共交往过程的主体间性,他主张国家与社会之间必须相互分离,目的在于保障政治公共领域的独立性,社会由此可以形成总体性的自我认识。同时,社会所形成的总体性的自我认识要与具有集体行动力的国家相结合,产生合法之法,最终才能实现社会整合。哈贝马斯的社会观对于理解当代社会整合的运行逻辑,推进社会整合行动,建设法治国家,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化解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核心矛盾,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治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具有价值一致性、现实互需性和内容耦合性,这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新时代,要持续巩固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组织力、感召力和协调力,夯实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价值基础,强化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主体协作,激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生动能,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成果共享。  相似文献   

15.
社会正义: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人类的价值理性和公共权力的本质特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性质要求我国政治系统要把社会正义作为价值指向与价值诉求。长期以来,我国缺少对政治系统本身的价值追问和政治实践的价值评价,使得当代我国政治合法性基础面临社会正义的拷问。社会正义不仅应该成为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成为社会制度的建构原则,还应成为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共同体主义是补充与完善西方自由主义的重要政治哲学思潮.西方共同体主义深受古典哲学思想影响,认为政治是一种远离暴力和强制的、通过理性对话实现的、为普通公民所普遍积极参与的公共存在状态.在自由问题上,西方共同体主义坚持处境化自由观,倡导在与有意义的他者的承认关系中达成自我实现;在民主问题上,西方共同体主义提出积极培育现代公共领域以实现社会民主与政治民主的协调互补;在权利问题,西方共同体主义反对剥离善性的空洞权利观,主张呈现权利要求背后的道德根源由此维系权利共生的社会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7.
王云白 《江苏高教》2024,(3):103-109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社会理想信念、社会包容与友爱、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感,以及政治效能感、政府工作评价、家国情怀等社会态度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而言,大学生情怀深厚、信任包容,社会态度赤诚且温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直接的知识学习、隐性的育人氛围、大学生对学校公共事务的参与对大学生的社会态度产生了正向积极的影响。其中,直接的知识学习与学校公共事务参与对其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隐性课程的协同效应尚不明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积极践行课程思政,在涵养情怀的同时,融入参与社会生活所需的实用性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共管理已不再是从政府到民众的单向政治过程,而是以民众的意见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以民众的需求为基石的公共行政。在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民众也不再是简单的"人民",而是具有公共参与权利与义务的公民。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则需要通过广泛吸纳公民的意见以制定公共政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因此,现代公共管理的困境与转型提出了对"协商民主"的诉求。"协商民主"理论所强调的公民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公开审议公共议题以求达成共识的理念,对于实现公民社会与国家权力的良性互动,推动政府走向善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观察、理解、分析、服务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种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知行统一,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环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到了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主要体现在强化意识、培育品格、提高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面对晚清深重的民族危机,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提出合群思想以整合一盘散沙的中国。他们不约而同地强调思想启蒙,并身体力行地参与合群活动。他们论证合群的必要性、紧迫性,并提出以知识分子为主导,新思想为指导,新团体、新制度、新道德为纽带,建立新的民族国家为目的整合模式。晚清知识分子合群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整合产生了积极影响,提升了中国社会组织化程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