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要练就过硬的"文字纯洁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先生说过:“编辑的任务是把关。”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编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文稿找茬挑错的人。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文稿由作者完成到最后出版,编辑是必经的中间环节。而作者群由各行各业人员组成,某些作者可能缺乏文字实践经验,文稿中出现不合乎语言  相似文献   

2.
图书报刊差错多的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编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编校人员的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中除职业道德、业务素养水平等有重大影响外,心理素质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工作责任心很强,业务功底扎实的编辑负责编校的书刊出版后,也会懊丧地发现一些不应有的差错。这种情况对于采用电脑排版和因人手少实行编校合一的报刊可能更为突出。 编辑、校对是独特的精神劳动,编校人员必须具有与从事这种劳动相应的心理调适能力。这主要包括防止对文稿态度的偏差,克服阅读认知整体效应的负面影响和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一、防止对文稿态度的偏差 态度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图三个因素,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式。态度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出版物的一些差错与编辑对作者文稿态度上存在的偏差有一定关系。我们应当注意防止以下两种主要不良倾向。 1.迷信权威。当前,一些图书报刊喜欢约请名人撰稿、题词,以提高档次,吸引读者。诚然,利用“名人效应”,这本是一种很好的出版策略,但对这些“名人”:著名专家、学者、领  相似文献   

3.
编辑活动中的情感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地论证文稿的价值、定夺文稿的取舍,这是每一位编辑所应具备的起码素质,也是出版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然而,编辑,作为社会的人,必然带有社会人的共性特征和自我的个性色彩,并在思想、行为上难免将自己的情感成分带入编辑活动。正确地引导编辑的这种情感参与不仅不与客观公正地处理稿件绝对矛盾,还会成为编辑活动中的一种积极因素。 一、情感参与的必然性 编辑活动不外乎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排、校样几个程序,也即常说的编辑六艺。但六艺只是工作程序,其核心则是紧紧围绕编辑活动的宗旨和作用——架设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它实际上是处理与人(作者、读者)发生某种社会关系的活动,这种社会关系不可避免地会打上社会与时代的烙印。编辑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时候,只有客观、公正才能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情感因素无法排除。编辑在审读过程中,首先充当的是一个读者。如果作者的观点、立论、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等给编辑留  相似文献   

4.
编辑工作是融知识、学术于一体的文化生产活动,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和职业特点,它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有的人认为,编辑工作并不难做,只要熟悉了编排工艺,只要掌握了编辑、出版各环节的要求,就能干编辑。这种认识是十分浮浅的,也是十分有害的。编辑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要有较广的知识面,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结构。一个编辑不仅要能处理一般性文稿,还应能审阅本行业知识性较强的文稿,另外,一个编辑还必须在某一专业上有一定的专长,能够开展具有相当深度的学术研究。这种学术造诣,是编辑审阅文稿时发现问题、评判价值、辨析真伪的本钱。  相似文献   

5.
编辑退稿时如何稳定作者队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者是出版业的第一资源,编辑退稿时如何才能稳定作者队伍呢? 一、凭情感力量打动作者 情感的力量是无形的、深沉的,文稿是联结编辑和作者的有形中介,而情感是牵引编辑和作者的内在力量.这就要使作者在接到退稿信息时不成为一个消极的、一蹶不振的挫败者.作者的写作目的、投稿动机与退稿事实形成逆反状态时,作者会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价值冲突与期待分裂感,出现焦虑、失望的情绪,其苦闷的心态需要编辑主体的情感予以慰藉.  相似文献   

6.
编辑应该有对作者的服务意识,这也是尊重作者的表现。但是在具体的编辑活动中,编辑的服务意识却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以刊用作者稿件前后划界的话,可以从刊用稿件前和刊用稿件后看出编辑服务意识的缺失。刊用稿件前,编辑活动一般有组稿、编稿、签发等几个环节,编辑的工作重点之一在编稿这个环节,在编稿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最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断章取义编辑作为编辑活动的主体本来可以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对于作者文稿作必要的删改,以使文稿去除瑕疵,精益求精;也可  相似文献   

7.
善待约稿     
做编辑,约稿是常态.约稿凑热闹,谁火约谁,谁名头大约谁,古今编辑通患矣,故被爽约也常态,难免生出挫折感来.令编辑失望的作者,皆不苟且,爱护己之羽毛,不以次充好.然约三回,总得践诺一次,体会编辑之苦衷.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的现实价值,或只能在文稿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交往,所谓真,所谓情,在编辑与作者之间,可以从很多方面得到体现,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表现在对文稿的处理上:编辑部期望得到最理想的文稿,作者需要得到真正的实惠——修改时获得有益的指导性意见与一个一个具体的帮助。这是相互利益与共同事业的结合,也是编辑与作者交情得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根由。就文艺创作来说,所谓有益的指导性意见,就是对一篇作品、一部书稿思想上艺术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选题是编辑工作的基础,那么组稿就是编辑工作的重点。实现选题构想靠的是组稿工作。组稿是出版高质量图书的重要一环。1.选择作者要把一个好的选题变成一本好的书稿,必须选择合适的作者。编辑要根据选题的特点、要求,从学识、文字修养、工作经历等方面去衡量、物色作者。例如,科技图书的作者,不仅要掌握有关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严谨的写作作风,要对自己写作的图书的特点有深刻认识,并能较好地领会编辑意图,有能力在写作中创造性地实现这种意图。2.细化选题构想有的编辑人员不重视组稿工作,认为组稿…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在费城会议上达成以下两项一致意见。 对来稿的保密 审稿期间要绝对为作者保密。稿件送审中,作者以自已的科学劳动及创造成果对编辑表示信任,而成果是作者声誉和事业的依仗。作者的权利可能因为某观点在文章发表前泄漏,或因审稿中透露保密的详细材料而受侵犯。审稿人也有保密的权利,并受编辑的尊重。若有不诚实或作伪现象,就会有泄密问题。 编辑不能泄露稿件内容,色括稿件收到时间、内容、以及审稿过程中的情况、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或稿件的结局。这些内容只能作者本人和审稿人才知道。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编辑审稿三议●严少洁一、正确评价文稿,帮助作者修改有价值的文稿科技期刊编辑审稿最易舍弃文字毛病多的文稿,因此也就较易埋没一些有价值的稿件。但编辑的职责是要正确评价文稿,帮助作者修改有价值的文稿。编辑如能尽责,便可使易被埋没而有价值的科技论文面...  相似文献   

12.
选题策划主要指的是选题内容和读者对象的定位,即经过编辑筛选、调整和构思而拟定的具体的文稿题目和内容。它是编辑人员对现实生活动向和读者需求的独特感受,是编辑意图的集中体现和编辑思想的能动输出,也是编辑学术水平和市场意识的综合体现。选题策  相似文献   

13.
提高图书质量必须从出版全流程来综合考虑,而实行项目负责制是对出版全流程进行监督、控制的有效手段。一、项目负责制对选题质量的监督、调控作用选题质量是图书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选题往往需要编辑提前参与策划。图书选题又是多种多样的,每个编辑不可能是"通才",只有实行项目负责制,使每个编辑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选定相关的学科领域,有针对性地搜集、了解相关信息,才可能策划出真正切合实际的、高质量的选题。选题拟定以后,作者的创作能否实现编辑意图至关重要。实践中,有许多好选题由于作者创作未能实现编辑意图,…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作者写的,无论在谋篇布局、主题表达的构思上,还是在状物拟人、抒情言志的手法上,不同的作者各有各的特点,体现出行文的不同风格。文稿到了编辑手中,要认真审读,勘误,查对引文,然后顺着作者的行文思路、语气文势进行修改加工,慎加圈点,尤其对文章的“文眼”,更应慎之又慎。就是必须改动的地方也要使作者心悦诚服,从改动处获得启迪,更要在文体的风格上与原作保持一致,甚至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如果把作者的文稿比作“新娘”,编辑只能根据“新娘”的特点来做嫁衣,把“新娘”打扮得更漂亮,而不是要改变“新娘”本身。  相似文献   

15.
编辑活动是由作者、编辑、读者三个环节构成的过程,编辑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既担负着对作者创作的文本进行文字修订的工作,也担负着对作者创作思想、意图的阐释工作.  相似文献   

16.
编辑修改权的行使涉及作者、学术期刊以及读者利益的协调。综合编辑对文稿的修改实践,文章将编辑修改权的行使分为能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两种并对其利弊进行分析,主张在处理各方关系时,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必须明确编辑修改权行使的目的是兼顾作者与期刊的利益,不能通过修改论文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作者。  相似文献   

17.
编辑意图的内涵应该说,编辑意图是一个形成中的、内涵尚不很明确的编辑学概念。本文中的编辑意图,笔者姑且把它定义为:编辑在出版运作中对出版物一系列工作目标的设想和谋划。它是一个与作者写作(创作)意图相对的概念。广义的编辑意图,既包括出版运作中宏观层面的内容,如出版物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文稿,编辑具有三种身份:读者、编者、第二作者。在编辑过程的不同时段,由于编辑所处位置导致角色的变化,相应地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呈现不同的编辑心态。业内人士常把编辑职能分为策划编辑和文稿编辑两类。这恰恰也反映出编辑过程中两个大的阶段:策划组织选题阶段和文稿加工阶段。正是在这两个阶段的运行、衔接和过渡中,编辑实施或者说完成了角色的换位,促使一部作品走完了从胚胎到出生的历史过程。美国学者麦卡锡(PaulMcCarthy)认为,策划编辑和作者撰写文稿是一种共生关系,因为“事实上,早在编辑在书稿上画下第一个修改符号之前,作者和编辑就已经展开了创造性的合作过程”。在编辑策划过程中,“作者和编者一起把某个概念或构想发展为很强的写作大纲或出版提案,然后把这份大纲或出版提案扩展为文稿”。即是说,策划编辑在文稿酝酿阶段的“提前介入”使传统的作者撰稿、编辑编稿的关系被彻底打破,编辑不仅是在创作之后从微观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还在创作之前(初),从宏观的角度,对作品的主题、框架结构、层次等根本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目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形势下,许多出版社、期刊社都把对市场的研发放到了首位;根据社会发...  相似文献   

19.
巢乃鹏 《中国编辑》2012,(4):21-23,42
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数字出版业态对编辑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角色要求,带来了编辑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凸现。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这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一句“为他人做嫁衣裳”把编辑工作长久地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许多编辑本身也习惯地以作者本位、文稿本位的思想来看待编辑工作,认为编辑工作无非就是选、审、改,出版物的质量最终取决于作者的水平、文稿的质量,编辑即使有能动性,也是非常有限的,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