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上午11∶00 ,大班音乐活动。在活动结束前 ,教师组织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几位幼儿分别扮演小青蛙和害虫。在游戏中 ,“演员”和“观众”都比较兴奋 ,因为前20分钟幼儿基本上坐在坐位上 ,几位爱动的幼儿早己按捺不住了。在“演员”紧张、惊险的一追一逃中 ,“观众”也兴奋地鼓掌、呐喊。这时 ,教师看到保育员已经把饭菜端过来了 ,便宣布游戏结束 ,请幼儿把头饰收起来 ,但“演员”们兴致正高 ,仍在追逐。教师皱了皱眉头 ,又大声宣布一遍 :“请小朋友们把头饰送到我这儿来 ,其他小朋友请回坐位 ,准备洗手吃饭!”虽然教师的音量盖过了喧闹声 …  相似文献   

2.
游戏准备:青蛙头饰两个,害虫头饰六个,禾苗头饰六个。游戏前老师分配好角色,并帮助戴好头饰。幼儿站成圆圈,担任角色的幼儿,站在圈上等待音乐开始。游戏进行: 1—6小节:圈上幼儿边唱边拍手,“禾苗”站到圈内两手叉腰,“害虫”蹲到“禾苗”旁做咬禾苗状,“青蛙”跳到圈内作东找西望捕虫状。7—13小节:圈上幼儿边唱边拍手。“禾苗”合着节拍身体左右摆动作被风吹动状。“青蛙”双脚跳追捉“害虫”,“害虫”双脚跳四处逃避。“青蛙”拍到“害虫”的身体,这个“害虫”就算被吃掉了,要蹲下不动,不能  相似文献   

3.
小青蛙捉害虫(适合3~4岁幼儿)1郾活动目标(1)重点:发展幼儿在水中行走的能力。难点:体验并克服水对人体的阻力;(2)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青蛙是水中的益虫,我们要保护它,并激发幼儿参加水上游戏的兴趣。2郾活动准备青蛙头饰人手一份,不同颜色的雪花虫片若干,小桶若干。3郾玩法将大量彩色雪花片(事前经过消毒处理),撒入池中当害虫。小朋友当小青蛙,到水中去捉“害虫”,将雪花片捞起,放入事前放置在池边的塑料小桶内,并要求将雪花片按颜色放置于不同的小桶内。青蛙青蛙跳(适合4~5岁幼儿)1郾活动目标(1)重点:练习浮体、蛙泳手动作。难点:蛙泳手…  相似文献   

4.
要将一节课精彩演绎,除了把握好课堂30分钟以外,课前两三分钟也非常重要。因为幼儿年龄小,注意力转移比较慢,上课之前他们大都进行着分散性的自主游戏,快上课了,他们很难迅速从高度兴奋的自主游戏中走出来,安静地进入课堂。有时,任凭你敲铃鼓、弹琴或“高八度”地喊,总有幼儿“我行我素”,常常是“千呼万唤不过来”。因此,巧妙组织好课前活动,有利于教师和幼儿都以阳光的心态进入课堂,使整个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标 1.通过欢快的音乐节奏及自由形象的模仿动作,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能力,提高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2.教育幼儿懂得保护青蛙,爱护庄稼。 准备:青蛙头饰若干。场地设置:庄稼地在中间,是青蛙的“家”;四周是害虫“家”。  相似文献   

6.
我园自1999年10月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实践研究及师资培训》,并成为其实验基地之一。在开展幼儿科技教育课题以来,我园注重科技活动的实施,注意从教师的具体教育行为中分析其与当前教育观念相抵触的地方,并对之进行研讨,加以改进。在内容的安排上,我们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的、操作性强的活动进行实施。如“硬币游戏”、“谁的小伞飞得高”、“会变色的萝卜水”、“神奇的力”、“石膏小玩具”、“浮力小实验”、“镜子游戏”等。幼儿沉浸在操作活动中,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和操作都十…  相似文献   

7.
分两步走     
这个活动的导入活动、情景游戏都安排得很好,但给人的感觉是内容稍微多了一些。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这个内容如果分两个课时进行似乎更好。第一课时可以设计为语言、科学活动,目标是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基本特征。教师可采用春天背景图,通过故事帮助幼儿了解蝌蚪在春天里的活动,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和青蛙的基本特征,最后结合儿歌做“蝌蚪游游”的游戏。第二课时可设计为体育活动,目标是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体验游戏的乐趣,萌发爱妈妈的情感。活动一开始青蛙妈妈(教师)领着蝌蚪做游泳操,然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一)通过运动会的各项活动,加深幼儿和家长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二)增进家园了解,加深家长的亲子之情.二、小班游戏活动游戏(一)青蛙捉虫本领大目的:加深对青蛙功用的认识,培养爱护青蛙的情感.准备:青蛙头饰和用废旧纸拧卷成的“害虫”若干.场地布置:  相似文献   

9.
正活动目标:1.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探索游泳圈的多种玩法,学会用多种方法玩游泳圈;2.通过游戏,正确引导幼儿学习双脚并跳的方法和技能,让幼儿掌握立定跳远的技能;3.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玩耍的乐趣,并让幼儿掌握立定跳远动作训练协调性和灵敏性。活动准备:青蛙头饰若干、害虫若干、游泳圈若干、小篮子四个、相关的背景音乐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组织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往往出现如下偏差:  游戏“主体”的偏差──在角色游戏中无疑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主导,可是, 从角色游戏的实际运作来看,这一点往往出现错位。在不少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主体” 成了表演的工具,“主导”变成了“主宰”,教师想好主题、定好情节,幼儿只是按规定去 表演,整个过程教师包得多,干扰多,幼儿难有发挥的余地。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幼儿的 积极性、主动性被压抑了。  游戏“重点”的偏差──角色游戏的重点应是让幼儿进入“角…  相似文献   

11.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它与一般表演在角色扮演等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即游戏性。这就是说,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目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在游戏时处于这样一些状态:他们中有的经常不能如愿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次只能在“娃娃家”当孩子、在“幼儿园”里做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做“乘客”、在“小舞台”下当观众、在“建筑工地”里做看门人;有的被同伴任意支配,在游戏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也有的则时常遭到同伴排斥,只能独自一个人玩或“坐冷板凳”……我们把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愿意参与活动。但却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的幼儿,称为“被动型”幼儿。  相似文献   

13.
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在游戏时处于这样一些状态:他们中有的经常不能如愿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次只能在“娃娃家”当孩子、在“幼儿园”里做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做“乘客”、在“小舞台”下当观众、在“建筑工地”里做看门人;有的被同伴任意支配,在游戏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也有的则时常遭到同伴排斥,只能独自一个人玩或“坐冷板凳”……我们把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愿意参与活动。但却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的幼儿,称为“被动型”幼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园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只注重强调示范动作要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统一机械的模仿、枯燥的练习。在这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在活动中体现趣味性,从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下面笔者谈谈对幼儿小足球游戏中如何体现趣味性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自然条件下,幼儿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玩什么游戏、怎么玩以及和谁玩,游戏中“快乐”的感觉对幼儿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然而,有些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了“导演”的角色,使游戏更多地被戴上了“教育”的帽子,也使幼儿饱尝了“要我玩”的被动滋味,致使幼儿游戏失去了快乐的原汁原味。因此,幼儿劂应科学合理地开展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快乐游戏。  相似文献   

16.
角色游戏是幼儿发挥主观想像.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它是按幼儿的意愿、兴趣、经验和能力进行的。虽然角色游戏是浓缩了的小社会,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它却是个很大的世界.他们在这里反映着现实生活,再现着现实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无心”,并将它们转化为“有意”,使幼儿的游戏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蝌蚪与青蛙     
“蝌蚪与青蛙”是历年来我们幼儿园都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为使这一活动更符合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特点,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尝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各年龄班幼儿的前期经验做了调查。不同的年龄班,所采取的调查方式不同:小班在观察实物中交谈。中班观察图片交谈,而大班采取直接谈话的形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班60%的幼儿认识小蝌蚪。但不知道小蝌蚪怎样变成小青蛙;中班63%的幼儿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但不清楚正确顺序;大班70%的幼儿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正确顺序,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从这一目标出发,我们要抓住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从幼儿关注的小事情上引发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1〕它与一般表演在角色扮演等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即游戏性。这就是说,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目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表演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意义(一)表演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表演游戏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布诺克(Block)等认为创造性表演能促进…  相似文献   

20.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游戏.即根据自己的生活。由幼儿自己确定游戏的主题、构思内容、分配角色和测定规则,发挥创造性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但过去对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认识不足,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包办代替,由教师编导角色游戏,确定主题、分配角色、分派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只是按教师的要求被动地摆弄玩具,模仿成人的生活和活动,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另一种是放任自流,教师无计划、无组织、无指导.幼儿拿着玩具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失去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根据幼儿园的教育任务,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角色游戏,我在指导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自己在放手开展角色游戏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