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析都铎时期英国贵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都铎时期是英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在经济和政治、王权和社会、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都铎王权与贵族的关系转变成为近代早期国家和贵族的关系,都铎贵族转变成为近代国家的“新贵族”。这一时期,贵族仍然行使着传统的军事和政治统治的功能,但贵族的权力性质不同于以前。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权威,行使的是君主赋予或者许可的权力。在都铎和贵族的关系上,都铎时期的英国贵族首先是都铎君主的臣民。其次,都铎贵族是都铎政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是都铎专制君主权力基础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从玫瑰战争中诞生的都铎首位新君主亨利七世在国内局势不稳定,国际形势强邻环伺的形势下,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平定叛乱,为摆脱议会控制强化王权采取了一系列增加王室财政收入的措施,这一切的中心目的是:维护政权的稳定.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英国都铎王朝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逐渐瓦解,传统的军事组织丧失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当时英国发生了一场军事革命,战争形式的变化增加了军费开支。都铎王朝的君主在战争压力下,一方面要求议会批准征税,结果在增加君主财富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议会的控制;另一方面则通过没收修道院财产,在政治上摆脱了教会的束缚。都铎王朝的君主以战争为借口,通过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增强了在世俗领域和精神领域的权威,达到了强化君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国王财政自理原则是英国基本赋税理论的重要内容.尤其在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它是议会约束国王征税的重要依据.一些学者依据都铎王朝中后期税收方面出现的某些变化,提出此时国王已经突破国王财政自理原则限制的观点.本文则借助大量事实和数据,在定量地分析了这个时期议会税收入和战争支出的基础上,证明都铎国王仍然遵守着国王财政自理原则.  相似文献   

5.
英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都铎王朝,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对商人优惠,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提高本国的产品质量,以期以对外贸易中获得阳大利润,既增加了王朝的财政收入,加强了王权,也推动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加速了资本的原台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亨利八世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代,其中尤以政治、宗教变革突出。在这一变革中,议会作为国家的一个政治机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英国历史学家历来对这个时期的议会,特别是1529—1536年持续长达7年并通过一系列宗教改革法案的所谓‘‘宗教改革议会”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评价。本世纪英国都铎王朝史权威波拉德和埃尔顿均认为“近代议会”应以亨利八世时期为开端。英国一些历史教科书甚至说,这个时期建立的新型的君  相似文献   

7.
英国是世界上首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英国早期政治制度现代化始于都铎王朝时期,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其间议会与王权既相互合作又矛盾对抗,其曲折复杂的斗争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英国独特议会传统的合理继承,是议会与王权关系的新发展,也是新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宫廷建筑是中外统治者加强王权(皇权)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同政治文化传统使中、英两国16世纪宫廷建筑消费呈现出很大的差异.首先,两国的宫廷建筑消费在"公""私"属性上存在观念上的差异:英国都铎王朝的宫廷建筑消费被认为是国王的私事,受到国王自理原则的限制;而在同时期的中国,宫廷建筑消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皇帝可以动用国家赋税修建宫殿.其次,在两国限制宫廷建筑消费上存在制度差异:都铎王朝的议会从制度上保证了英国国王不能将全民赋税用于王室宫廷建筑;而中国明代政治体制中缺少这样的监督机制,对皇帝的制约缺乏刚性.  相似文献   

9.
都铎王朝时期是英国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英国主权国家最终得以形成。与欧洲大陆不同,英国国家主权定位于议会中的国王,从而形成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国家主权原则。这一原则对英国早期政治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战场上诞生的都铎王朝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亨利七世首先使自己得到议会的承认并努力争取到各派的支持 ,之后又成功地粉碎了约克派的几次叛乱。他加强了对爱尔兰的控制 ,改善了与苏格兰的关系 ,使之不再成为反叛者的天堂。到亨利辞世之时 ,英格兰王位已牢固地掌握在都铎家族的手中 ,英国人民也赢得了和平与安宁。亨利七世不但是都铎王朝的开创者 ,更是都铎盛世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1.
[问题设计] 1.图1是都铎王朝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她被誉为"光荣女王"。图2是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她品行端庄,深受人民爱戴。请分析两者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拥有的权力有何不同。2.图3中的威廉三世在"光荣革命"后登上王位。其实他是英国议会请来的,思考议会为什么会迎立威廉三世当英国国王?他在位时,议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王权?结果如何?  相似文献   

12.
从1066年“诺曼征服”英国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国开始,英国的财政权经历了从绝对的王权到议会逐步取得征税批准权、财政监督权,以及在议会内部财政权由上院到下院的演变史。财政权的这种演变原因在于英国常年战争军费开支不断扩大引发财政危机,而“家计财政”难以支撑以及英国传统习惯等因素,并最终是由阶级经济力量对比变化决定的。财政权的演变对英国宪政传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有限政府理论的形成及协商精神的充分体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都铎圈地(十五六世纪)无论是从圈围的面积、涉及的范围,还是造成的影响,都远不及议会圈地(十八九世纪),怛都铎圈地却历来被冠以“羊吃人”,具有暴力掠夺的性质,而议会圈地则显得比较平和,波澜不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呢?本文认为,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圈地后土地的处置方式不同。前期圈地是在羊毛价格的拉动下把可耕地转化为牧场,必然造成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而后期是为提高耕作效率而进行的合法圈地,按照农民对土地享有的权利重新分配土地,没有造成农村人口的减少。  相似文献   

14.
近代英国国家建构视域中的都铎宗教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英国宗教改革中,都铎君主在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上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国家层面坚持毫不动摇的国家立场,树立国家主权和公民身份;社会层面尊重臣民宗教习惯,包容社会多元宗教倾向.同时,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不是绝对的、消极的,都铎通过将主教制度国家化,向民众大力灌输王权至尊思想,将国教塑造成为专制君主统治的思想和制度工具.由此,都铎不仅完成了教会民族化的任务,而且避免了宗教动荡,更通过吸收中世纪神学及教会体制强化了国家统治的合法性.作为现代化的先驱,都铎更倾向于用社会而不是政治的方式建构他们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西方史学界对兰加斯特议会君主制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先后出现了宪政学派、行政学派、修正学派等。这些学派通过不同的研究路径,从不同的角度对兰加斯特王朝的议会权能、王权、议会与王权关系等问题做了诠释并演绎出各种理论,使得该领域的研究不断得以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都铎议会的各种史料,如法案、两院日志、草案原稿等,指出史料匮乏曾是限制都铎议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近来随着史料的深入挖掘,该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第二部分对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在都铎议会史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对传统学派、正统学派和“修正”学派给予介绍、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7.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素有“议会之母”之称。早在17世纪,英国便成功地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君主立宪制度,实现了资产阶级与王权、贵族的政治妥协。近代英国之所以选择君主立宪制度,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8.
一、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从《大宪章》、英国议会到《权利法案》《大宪章》:又称《自由大宪章》,是英国封建专制时期(通常指都铎王朝时期,即1485-1603)宪法性文件之一。13世纪初英王约翰因违反习惯法,被迫在贵族事先拟好的《大宪章》上签字画押。规定了任何赋税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收,该文献成为议会拥有征税权的法律依据。其实质精神是贵族、骑士和市民各阶级联合政治行动,把王权置于封建习惯法的约束之下。它虽然规定的仅是封建阶  相似文献   

19.
论英格兰宗教改革对其政体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体经历了由君主专制到过渡性君主制再到立宪君主制这样一个嬗变的过程。在宗教改革初期,由于《至尊法》的通过而使王权得到强化,导致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国王在议会中”的“三位一体”的形成,使得英国政体成为君主专制和立宪君主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君主制;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由于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在英国最终确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  相似文献   

20.
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两重性,使重农抑商成为中西封建国家的共性。封建国家对待商品经济一般是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态度,但侧重于重农抑或是重商还取决于与之相联系的具体背景。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王权过早强大,来自商业和外贸的财政收入有限,故政治考虑优先,重农抑商成为传统国策;封建领主制下的西欧,王权软弱、分裂割据成为社会常态,富有的商人及其贸易的收入遂成为王权加强的重要依靠,而商人和市民也有赖于王权的加强以发展商品经济,因此由农本而重商成为王权和市民的基本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