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激发科学课堂生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激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本文阐述了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激发科学课堂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一、捕捉学生的解惑需求,激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学生基于个体生命体验之上的各种见解或疑惑。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的真实思想得以充分暴露,也就是捕捉这种“非预设生成”的见解或疑惑,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张丽 《陕西教育》2006,(10):27-27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在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若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型的课堂教学范型倡导生成教学,有人就误认为教学要从预设性教学转向生成性教学了,于是乎,预设性教学有种种弊端,成为批判的靶子,生成性教学有种种优点,成为效法的样板。其实提倡生成性教学是因为过去我们的教学中只重视预设性,没有充分考虑教学的生成性特点。提倡生成性教学并不是要批判预设性教学,并不是要将二者对立起来,并不是要将教学活动从预设性转向生成性,而是要辩证地处理教学“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静态预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地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更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上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是生成并非都是事先可预设的,非预设性生成信息也是一种资源,它和各种预设性的生成资源共同构成精彩的课堂。因此,在教学中面对各种非预设性生成信息时,要以积极的态度与科学的策略真诚应对。策略之一:以退为进“(求平均数”教学片断)1.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组别身高(厘米)第1组152154152151155150157158第2组150157155154150151…  相似文献   

8.
曹海燕 《考试周刊》2011,(74):56-57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是目前实践层面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从某种程度上说,“预设”与“生成”有着共同的本质.“生成”是一种“即时性反思”的过程。辩证地看.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成功的生成性课堂教学更其实意味着“充分的预设”。而不是想当然地“去预设”,充分的预设既有量的限定。又有质的规约。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提倡“动态生成”理念,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或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动态生成教学,包括两个意思:“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其中非预设性生成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是教师个性化地教与学生个性化地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孙茂如 《现代语文》2008,(12):37-37
“预设”与“生成”是相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而定的。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预设为主。目前,教学界一般认为“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它包括课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手段运用的设想等等。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它是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行进状态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又分为“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  相似文献   

11.
曹晨 《宁夏教育》2013,(2):31-3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这在无形中打破了原有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点。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中。生成,绝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和超越。精彩的生成基于高质量的预设。生成就好像我们看到的大树一样,预设则为其根。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随时捕捉来自各个方面的教育信息,在实践中不断探寻有效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新的重心。  相似文献   

12.
【课例说明】“非预设性教学”是我校特色的教学方法,也是省里立项的“十五”重点课题。“非预设性教学”是针对传统的“预设性教学”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教学不是由教师事先预设,而是以学生主动学习、师生合作来完成;课堂思维流程的引发不是由教师单向带动,而是师生对流、生生互动生成;教师不以知识的传递者、权威者的身份,而是以学习的组织者、高级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哲学讲求的是悟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将哲学原理咀嚼以后再“喂”给学生,学生或许会消化得很快,但往往丧失自我的咀嚼能力,表现在大量题例和材料中往往迷失“哲学的方  相似文献   

13.
陈宏 《现代教学》2010,(3):62-62
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静态预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细心处理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开放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教学中若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资源,将会活跃课堂,进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实实  相似文献   

15.
动态生成教学包含了两个方面:“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 “预设性生成”是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前,对学习月标和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时是如何思考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学生认知程度和课文内涵深度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把握、预设,然后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方法,通过互动式的探究、启发、学习,从而达成目标,使学生得到收获。  相似文献   

16.
教学生成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学生成”概念的内涵从儿童学习的角度来看,是相对于“接受”而言的,“生成性”是对“接受性”的一种超越和发展;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生成性”是对“预设性”的重要补充和修正。为了使得教学生成的基本理念得到有效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引导“生成”的教学能力,确立起强烈的教学资源意识,并具有应对“生成”的教学机智和智慧。  相似文献   

17.
从实践的层面上论述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学“预设”中产生“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利用“非预设生成”为学生、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李祎 《早期教育》2006,(8):44-44
1.教学目标的生成性:在“生成论”的教学观看来,“目标”的价值不在于定位,即规定学生必须达到某一终点,而在于定向,即明确教学过程中师生行为的性质和方向。“目标既不是精确的也不是预先设定的:目标应是一般性的、生成性的,从而鼓励创造性的、互动的转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教学的预设性目标之外,还要关注在教学中生发出来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在活动中形成,并且与活动统一,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发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预设内容的落实,又有临时性资源的生成。这些临时生成的资源有的对教学直接有利,有的属于无关信息,还有一些表面看不能直接利用,但经过挖掘、处理和转化,可能会取得“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为了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教师除了课前精心预设外,还要在课堂上敏锐捕捉学生的信息,进行机智地处理,使各种资源都能最大限度地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捕捉学生的动态信息可以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黄煌 《考试周刊》2013,(86):182-182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能够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提升教学质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突破“预设”不足,变“预设”为生成,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构建音乐动态生成式的课堂.让课堂绽放活力,是新课改派生的崭新理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