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0年来,中国国防报与全国人民、全军战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与中国国防报同行,中国国防报与我们相伴,我们是中国国防报的忠实读者,中国国防报是我们的亲密战友。为什么这张报纸越办越红火,越来越受到地方读者和各级领导的重视,越来越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根本原因在于:第一,中国国防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大政方针的重要阵地。她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促进国防建设为己任,及时传递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部的声音,积极宣传党管武装制度。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丁增义 《军事记者》2006,(12):13-13
二战名将麦克阿瑟说过:老战士不会死去,他们只会慢慢消失。对于创造了长征这样一个世界军事史上奇迹的红军前辈们来说,尽管穿越了70年时空隧道,但是他们铸造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褪色,永远值得后来者继承和发扬。军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宣传规模空前。我们时事部根据报社的总体宣传计划,从8月1日开始到10月23日,总共编辑了12个《长征·广角》专版,推出了“我和长征有个约定”、“红色旧址”、“万水千山的诉说”、“寻访老红军”、“外国人写长征”、“邮票上参加过长征的著名人物”、“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长征路上新景观”等近10…  相似文献   

3.
<正>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成功的伟大转折点,被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习近平语)。四川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铸就长征精神的众多元素都与四川密切相关,让四川成为红军长征中出奇制胜的战场、会师加油的驿站、战略转移的桥梁和长征精神的主要凝结地。因此,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征程,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历史中惊天动地的恢弘篇章,是四川最闪亮的红色名片。  相似文献   

4.
哈思挺 《新闻窗》2006,(5):13-14
8月25日至9月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北京市互联网新闻管理办公室联合主办了“2006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追寻长征足迹、穿行多彩贵州”大型采访活动,隆重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着力宣传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多侧面展示多彩贵州新形象。寄希望能通过互联网强化“多彩贵州”形象符号。  相似文献   

5.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以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突破敌人层层堵截,战胜重重艰难险阻,以无数英雄红军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部壮丽的史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强大精神力量。70年过去了,长征这块用红军的血与肉铸就的革命基石和历史丰碑,永远铺垫在共和国的大厦里,永远矗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做好长征的宣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此8月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新闻综合广播、宁化广播电视台联合在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的宁化县进行了大型特别直播活动——万里长歌·八闽情怀》。以此向全国听众展示了宁化、长汀等闽西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所做的巨大贡献和现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直播过程中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听众发来的短信1…  相似文献   

7.
李卫星 《军事记者》2006,(12):11-11
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在长征这一历史题材中,属于今天和未来的,就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回首长征,缅怀红军创建的宏伟业绩,追思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为了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座精神宝库,获得一种现实力量,让我们在新长征的征途上脚步走得更远、更稳健、更自信。对长征的理论宣传是整个军报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具有不同于其它宣传的特殊性和规律。如果说报纸的新闻宣传和文艺作品,主要是…  相似文献   

8.
我代表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同志,代表中宣部新闻局,向中国国防报创办1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刚才听了中国国防报的情况介绍,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有几点感想:第一点,我觉得中国国防报创办10周年确实值得纪念。这10年确实是中国国防报非常不平凡的10年。通过这10年,中国国防报已经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军民联系的一个重要桥梁,在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对于提高民族凝聚力、鼓舞全民族的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在中国国防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读者越来越广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防后备…  相似文献   

9.
郝青 《新闻采编》2003,(2):13-14
党 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新的党章。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今天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指导报纸舆论宣传、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 ,自觉地用以指导新闻实践。理直气壮地宣传党的宗旨突出报纸的群众性现在 ,新闻界都在研究如何使党报更加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对此 ,许多报人已经形成共识 ,报业竞争 ,最根本的是对读者的争夺。笔者认为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 ,落实在报纸上就是要强化读者意识。不能占有读者 ,就会失去舆论引导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改…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记者》2004,(3):4-5
进入2004年,《中国国防报》就进入了创刊后的第11个年头。10多年来,《中国国防报》刊登了难以计数的好新闻,宣传了许多在广大读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先进典型.也培养了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特约记、通讯员队伍,这些宣传骨干中至今仍有不少同志还在从事国防宣传工作,继续为办好我们的报纸而辛勤耕耘,成为我们搞好国防新闻宣传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延边日报》是中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的机关报,创刊于1948年4月1日,是吉林省唯一用朝鲜文印刷的报纸。在创刊之始,它就公开阐明办这张报纸要注重“四性”,即:民族性、地方性、群众性、综合性。三十多年来,报社的同志们以民族的形式,以大众化、通俗化的办报方法,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实际情况,办出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报纸,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延边日报的读者主要是广大朝鲜族干部,群众。在宣传报道中,它立足于延边地区,面向广大朝鲜族读者,注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正确,宣传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对延边的支援,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宣传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形成的红色档案资源,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有力证实和具体彰显,更是为马克思主义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时代性与开放性的有机体现、科学性与整体性的有机耦合铸入强劲定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开发利用红色档案资源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维度领悟解读伟大建党精神,在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中通过红色档案资源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13.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距离我们这一代人有些远,但是长征精神却一直围绕在每个人身边。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国防报10年来的办报实践1993年9月创办的中国国防报,是在军委江泽民主席亲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一张面向社会宣传国防建设、进行全民国防教育的报纸。创办之前,江主席亲自为中国国防报题写了报名。创办3周年之际,江主席又审读了中国国防报,并签名勉励。军委和总部领导,十分关心中国国防报,给予了大力支持和许多重要指导和殷切勉励。中央书记处书记、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徐才厚在兼任解放军报社社长期间,亲自审改中国国防报大样,作过许多重要指示。10年来,中国国防报在军委和各总部的关怀下,在解放军报社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广大读…  相似文献   

15.
从今年8月起,江西《赣南日报》立足赣南作为长征出发地及其在中国红色革命中的独特历史地位,立足赣南人民对长征胜利作出的卓越贡献,立足新时期赣南广大干部群众弘扬长征精神迈步新的长征的伟大实践,来构思选题,推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型专题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文化,感悟红军精神,追忆长征的光辉岁月,缅怀红军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音像出版界紧紧围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一主题,开展了重点选题出版纪念活动。出版活动的目的是为大力弘扬和培育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  相似文献   

17.
张玲玲 《北京档案》2016,(10):51-53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和精神远征--长征。长征是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岁月荏苒,烽火硝烟早已散去,我们对长征的记忆却历久弥新。长征途中,红军在全国十四省留下大量宣传标语。从宣传标语内容、形式和功能的演变,我们可以管见党和红军在艰苦卓绝的岁月中砥砺前行,逐渐成长、成熟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为了着力讲清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吴潜涛等著的《中国精神教育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以中国精神和中国梦的关系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中国精神的“根”和“脉”,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观点建议,对于我们学习宣传中国精神具有难得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寻根探源、旁征博引,对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四个老兵的心里话》与《中国硅谷:“劳动和劳动价值”有新说》两篇记者调查,在《解放军报》和《中国国防报》刊发后,引起一些媒体的关注,受到从总部到基层的普遍好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分别摘播报纸或刊发消息,称“这是深入学习‘七一’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的好教材”,是“一篇难得的好报道”,是“深化《讲话》的一次成功的新闻实践”,是“用新闻手段宣传《讲话》精神的一个贡献。”作为这两篇调查的作者,重读两篇作品,回顾采写过程,感到一个最深切的体会是:用新闻手段宣传重大…  相似文献   

20.
报纸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阵地和舆论工具。要办好报纸,第一先让读者看得懂,第二让读者喜欢看,在此基础上,再重点研究怎样教育人,打动人。这是多年来我们办报者研究如何使报纸的传播意识契合读者接受意识的正确思路和指导原则。大家知道,对商店来说,顾客是“上帝”;对办报者来说,读者就是“上帝”,因为报纸宣传的任务最终要通过读者的接受来完成。如果读者对报纸宣传的内容不愿看,那么我们的劳动就毫无意义。毋庸置疑,对报纸宣传来讲,读者越多,一般来讲社会效果越好。要使报纸赢得最广泛的读者,就要对应读者的接受意识设置栏目,安排内容,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