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姜丽 《甘肃教育》2004,(12):8-9
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是学校沟通社会的桥梁。家长来校督促老师们上好每节课,也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家长教育满意度是家长对学校教育服务能否满足自身需求的主观评价,反映了家长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满意程度,它日益成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方差分析以及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学校差异对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在校生规模、学校家长经济地位、学校作业时间、学校等级对家长教育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建议缩小学校之间的质量差距,合理确定学校规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前,家长对学校有着近乎“迷信”的观念:把孩子交给教师保证一切没问题。他们很少了解或参与学校的教育。然而今天,家长开始更多地关注学校的教育,希望能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希望能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学校的教育正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学校也希望家长能够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好我们的学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也有极少数家长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存在着对学校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对学校教育评价不一。 家长对学校认识的主要误区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校教育的不了解,认为学校教育不当或教育不力少数家长的教育思想陈旧却爱外行地对学校教育指手画脚;也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压根就是道听途说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当学校里有了一些新的教育举措,他们总会用自己的框框来套一套,不符合他们的意志的,统统视为学校教育不对。  相似文献   

5.
有家长埋怨小学作业过多,孩子吃不消,到学校去提意见。校长和老师感到委屈,因为每次"减负",都被另一批家长告状,认为教师"偷懒"。现在办学,如筑舍道旁,教育行政管理不坚决,媒体无事生非,家长观念差距大,学校左右为难,莫衷一是。目前对教学干扰最大的,往往是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小学生的作业少而精,讲究质量,有趣味,或者没有家庭作业,有什么不好?法国小学没有家庭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他们非常渴望了解学校教育发展的现状,更希望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孩子在同龄人中的实际状况。如果学校能够为家长提供"平台",有效借助家长督学这"第三只眼",一定能有效提升办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王正青  贺锐 《中学教育》2019,16(6):90-99
家长参与是学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教育公平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是不同社会背景的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依旧有明显差异,导致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存在不均,阻碍了优质且公平教育目标的实现。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对家长参与进行倡导,并与民间协会和学术研究等组织协同构建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支持网络,成为美国维护教育公平和推动教育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相关经验对我们构建本土化的家长参与合作体系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春英 《班主任》2004,(3):32-32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往往很难协调起来.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到每天都能与每个学生的家长去沟通,而家长也都处于百忙之中,不可能经常到学校去了解孩子的情况.因而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很难形成教育合力.而事实上,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都非常高,很想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校应该为家长提供这样的机会.当然,每个学校在这方面都做过努力,如召开家长会、家访等.但这毕竟是有限的,不能使每位家长天天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实践中我发现,作业是我们与家长沟通的最好途径,因为学生每天都要做作业,每天都把作业带回家,我们何不在这上面做做文章呢?经过尝试,我发现作业本上的"留言板"是一种很好的家校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家校沟通能够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表现,开展针对性教育;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效果;便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受到更完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尝试开放的办学新路,构建和谐校园,正走进我们的视野。社会的声音、家长的情绪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教育关注的对象和热点。为此,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始尝试家长义工制。起初,家长们感到新奇与疑惑:义工干些啥?老师是不是想省劲,打发我们去干活?随着家长义工制的不断推行和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感谢学校提供这种了解孩子、了解学校、了解老师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完整的学生教育必须建立在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基础上。其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必然正向推动学生的成长。同济中学近年来改革传统方式,创新互动手段,完善联系机制,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如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决策、监督和评价,让家长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孩子、理解老师、支持学校,加强对家长关于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指导等,收到较好效果。家长会应常开常新。家长会是家校互动的传统方式,即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成长。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现实中,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面临着主体缺位与越位、个体性与公共性分离、权利实现与义务履行不能兼顾等现实困境。解决当前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困境的出路在于:巩固学校主导地位,重申学校教育功能;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加强公民社会建设,形成志愿者活动的常规化等。  相似文献   

13.
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对象的监护人,有权利了解、参与和监督学校的办学状况。因此,成立家长委员会是一种教育趋势,是完善中小学社会参与制度的需要,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建设家委会,实现家校合作与共育,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学校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家长会     
美国家长会是一个民选的机构,以学校和学区为单位。几乎每个学校、每个学区、每个州都有家长会,它是由热心教育的家长自愿组成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保护自己子女的权益,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家长会的召集人是家长而不是校方。通过这个组织,家长们可以知道学校的最新发展,各类情况变化的最新信息;学校也能及时了解家长们关注的事情。家长会不是和学校对立的组织,他们监督、督促校方的工作,同时也付出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工作。每个家长都利用自己的专长或经济实力来支持和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如更新图书馆藏书、设立各类奖学金、在学校做…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中小学校去年9月份开始搭建“枝信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这一平台,老师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手机短信方式发送给家长,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反馈给老师,更方便地实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相配合。由于低年级学生不会学话,学校布置的作业家长往往无从了解,无法形成家长对弦子的监督辅导;高年级学生因为面临升学,很多家长们尤其关心其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采用访谈的形式,围绕上海市三所辅读学校的23名自闭症儿童家长展开调查.研究试图向这些家长了解他们对于自闭症学校教育的态度和对自闭症教育安置等问题的看法,从而探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访谈内容涉及:家长对自闭症相关内容的认知水平、教育期望、和对学校教育的看法三方面.访谈结果显示,家长对自闭症及其教育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希望孩子能在学校教育和家长作用的引导下融入环境,也呼吁政府和社会力量能为自闭症儿童创造机会,使他们能在社会上有所出路.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家长委员会是高等学校中由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群众性教育合作组织。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家长委员会可营造"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家长全方位、多层次地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来,了解、支持、参与、监督学校的各项工作,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赵锋  方之桦 《上海教育》2009,(14):30-32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在政府竭尽全力履行教育义务的同时,社会、家长也提出了更多的教育需求、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也导致应该是轻松学习、培养兴趣的小学教育受困于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家长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学生自由发展日益受限等问题。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受制于社会大环境,推行素质教育难见成效,反而导致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社会和家庭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作为,改革力度小,成效不明显,自行给孩子加压。  相似文献   

19.
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两大重要领域是学校与家庭,分别以学校家长会和子女学业为重心。影响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自然属性主要是性别和年龄,影响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是社会地位、学历与家庭收入。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的经验和不足对大陆有以下三方面启示: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实质性参与;激发低阶层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动机;平衡参与家长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苗夏梅 《班主任》2007,(4):28-28
家访,作为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和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访,可以融洽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便于了解家长的心声及其对学校、教师的真实意见;也可以及时把学生的发展状况告诉家长,为家长释疑解惑;更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