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少数民族体育与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和学校对课程的决策权力进一步加大,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课程开发提出了较高要求。少数民族体育的多元化特征和多元价值功能决定其具有较高的课程开发价值和较大的课程开发潜力,利用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校课程的设置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中,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人本主义、课程改革和教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从课程开发和改革的前景看,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开发的本土化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这种本土开发是本着  相似文献   

3.
钱伟 《教师》2011,(1):73-74
我国学校课程的设置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中,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人本主义、课程改革和教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从课程开发和改革的前景看,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开发的本土化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这种本土开发是本着自主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类的校本课程开发由于其学科特点而具有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推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校本课程成为当前承传民族体育文化的理想载体。布依族体育文化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地区应将布依体育文化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之中,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更好地利用布依体育文化元素,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彰显学校体育的民族特色,以促进民族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教育的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目前课程改革的焦点。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历史及现状的回顾分析,指出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掌握实用技能,培养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新的改革征程,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学校自主机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加速了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转方式的改变.本文依据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要求,多角度阐释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曹军 《化学教与学》2010,(9):69-70,68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出了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进行课程建设的思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明确了学校的课程开发和管理权限.给予了学校开发并使用适合本校课程的权力。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2001年,国家启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它带来了三级课程管理,“一标多本”的教材体系,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开发第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取得良好效果,国家在制订有关课程管理的文件中提出,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校本课程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为此,中小学要有意识地开发符合学情、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而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我国在基础教育中推行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但校本课程开发仍很薄弱。究其原因,人们对校本课程实施意义的认识不到位,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点把握不准是重要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农村学校课改管理的专业性缺失与管理者成为研究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泡沫管理现象和课程改革的城市化、学科化、校本化等危险倾向,反映出农村教育管理存在专业性缺失。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管理者成为研究者,从而使行政化的课程管理深化为专业化的课程领导。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管理者的研究领域包括:课程改革政策和理论的本土性解读;农村教育资源与需求的调查研究;校本管理的建构与反思;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与引领;农村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蓝图的描绘与修正。农村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农村课改专家”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积极推动、配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特主办第四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和评价”。与会代表主要研讨五项议题: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反思;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反思;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分析与课程管理的反思。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英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轨迹的总结,得出英国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重视制度保障,重视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校本课程开发权力,国家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平衡发展及校本课程开发的伙伴协作等方面,进而提出对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即建立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作保障,增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寻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协调配合以及争取校本课程开发的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15.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推进德育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以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为入口和龙头,全面推进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德育内容不断完善,适应学生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德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德育形式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使德育思路得到根本转变,实现了显性与隐性,他育与自育,学校、家庭与社会,知与行的结合;改进德育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薛琦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121-123
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基本取向。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够弥补中学历史学科国家课程的不足,全文阐述了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并从中学历史的学科角度探讨了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校本课程意味着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统整,本文以江苏省江阴高中为个案,探寻其研究性校本课程构建实践中的理念、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再出发"以及深化课程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赋予了学校一定的课程开发权,但整体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而近年来京、沪、浙等地在课程政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推动了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他们调整地方课程计划、协调课程运行、改革评价方式、扩大学校的课程权限,协同建设学校课程资源等,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空间支持、权力支持、资源支持、能力支持和方向引领。这表明地方课程管理的政策供给是制约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地方课程政策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要赋予学校课程建设的权力和空间,对学校课程权限的规定要具体、明确,要规范地方的课程管理行为。应制定和颁布国家课程管理指南、地方课程管理指南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相似文献   

19.
校本管理探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校本管理是目前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尤其是课程开发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本文从研究国外校本管理的情况入手,对校本管理的涵义、校本管理地位的历史演变以及校本管理的意义及特点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教育管理的现状,着重提出了我国校本管理改革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Curriculum reform with a school-based approach is often assumed to offer schools and teachers autonomy at the site level, thus enabling them to develop 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nd pedagogies to better fit the needs of students. Over the past decad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has encountered issues that deserve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By reviewing the experiences of two schools in Hong Kong and drawing on international evidence, this study identifies key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reform in three areas. Intellectually, there is a lack of a strong and broad shared knowledge base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most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itiatives have been piecemeal, fragmented and shallow. Structurally, many teachers have wasted time ‘re-inventing the wheel’ when developing school-based curricula. This effort has left them without sufficient time and energy to be effective in teaching. Culturally, reliance on school management to steer school-based reforms has prevented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culture in which teachers have the autonomy to make changes in their daily practices. Without cultural changes, curriculum reforms are not sustainable or effective. This study proposes a cooperative platform that integrates the strengths of central intelligence and school-based initiatives to maximise support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t the teacher, school-site and system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