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是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理论,他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较有影响的德育理论流派.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类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儿童可以通过替代强化获得道德行为,其基本途径是通过观察学习.该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示范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元交互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文章对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工作的启示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黎君 《广西教育》2009,(11):21-22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研究是近年来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在对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和批判并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班杜拉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由此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  相似文献   

4.
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和形成因素,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最重要的也是流传最广的理论,他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主要以观察学习为主.其他理论包括自我调节、三元交互决定论及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的理论对教育者自身素养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改进、思想教育的进行等都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通过研究儿童的社会学习行为,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论等理论,形成了社会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自其形成起,就一直深刻地影响教育思想界,并对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以及素质教育实践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日益重要的形势下,恰当地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自我效能理论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学习动机理论,已纳入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对指导学生学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既符合信息加工理论,也符合强化学习理论的过程。个体的行为是在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的基础上获得的。班杜拉的观点在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当前的众多学习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较有影响的德育理论流派。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类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儿童可以通过替代强化获得道德行为,其基本途径是通过观察学习。该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示范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的公民道德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自我效能理论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学习动机理论,已纳入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对指导学生学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分析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评析了其主要观点,并指出社会学习理论的影响.最后指出该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班杜拉及其社会学习理论流派对学生社会行为的个人过程(获得、发展、调节、改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人类的学习方式不仅有直接学习方式,而且还有间接学习方式,即观察学习;同时他强调了强化与自我效能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和改变,即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方法,提供良好的榜样和奖励良好的行为,来帮助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班杜拉注重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的结合,这对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对道德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的相同点和差异做了较详细的区分,这一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社会学习理论的理解,对促进它的应用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浅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自我效能理论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学习动机理论,已被纳入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对指导教学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perceived 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某一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并构成他二十几年来的全部学术兴趣的核心。有关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很多,但多数都集中在教育领域,探讨学生及教师的学业和教学自我效能感状况,  相似文献   

16.
班杜拉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继承与批判了传统行为主义,摈弃了传统行为主义对环境的依赖,指出观察学习是更有效、更普遍的学习方式,认为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认知因素,将行为、认知、环境三者有机地构成了交叉互动的动态关系,并重视人的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作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效地吸收其理论精华,抓住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促进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相似文献   

17.
简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唐卫海,杨孟萍社会学习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理论。它的创始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一)。班杜拉于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由于他的创造性研究工作使他在心理学界树立了很...  相似文献   

18.
试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道德发展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班杜拉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社会因素与儿童品德行为的关系,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的交互论思想。他认为,人的道德品性形成与发展是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化过程,并深入探讨了环境和社会学习在品德中的作用及个人内部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这一双向作用过程。他的独特的道德发展观点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如何开展道德教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perceived 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某一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1]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并构成他二十几年来的全部学术兴趣的核心。[2]有  相似文献   

20.
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是当代美国普名的心理学家,从四十年代末以来,长期致力于儿童社会学习行为的研究,他论著丰富,在世界各国都有一定的影响。1974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多次荣获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班杜拉从人类的替代性学习、认知过程、道德判断、自我调节等多种角度,积极探讨社会学习的现象,尤其是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从人的可观察的外部行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了儿童大量的社会学习行为,对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也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