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漱溟的新儒学是对儒学的复兴和重新诠释,他试图通过"援西入儒",对中国传统儒家进行改革,凸显儒学在现代社会的精神价值,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紧张。梁漱溟通过儒学的社会化来实践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严格区分真假儒学,援佛学入儒学,这些都对新儒学的诞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梁漱溟的新儒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当今中国的文化重构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复兴的初期表征是儒学受重视。走向深入的任务是学理、制度的重建,道场、阵地的建设,儒产、资金的积累,组织、人员的培育。儒家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是现代社团建设。儒家文化复兴三步曲:儒学——儒家——儒教。结合现实,面向未来,提出当代青年在儒家文化复兴伟业中的历史机遇和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儒学对现代社会发展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研究儒学的主要任务在于科学地揭示它的现代意义,但是,揭示儒学的现代意义只是儒学现代化的一个侧面,不是儒学现代化的全部内涵,更不是儒学的复兴。儒学研究的现代化不是儒学的现代化,儒学研究的复兴不是儒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中国和平崛起并出现儒学复兴趋势的时代背景下,具体论述了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进而评析了现当代儒学的几种理论形态,展望了当代儒学复兴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现代新儒家的新心学、新理学、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空间,但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世纪之交兴起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汤一介 《今日教育》2009,(11):53-55
我想,一个民族的复兴和它的文化复兴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文化的复兴,特别是儒学的复兴,也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儒学是源远流长的。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世界  相似文献   

6.
论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作为四大传媒之一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途径,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本文在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定义的基础上,对互联网给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际儒联近日举行小型专题座谈会,讨论当前儒学发展趋势问题。 与会者强调儒学要想真正热起来,所有研究儒学的学者都要努力做普及宣传工作,将儒学传播到百姓那里,人人都会说几句《论语》和《孟子》中的话,还能在行动中贯彻儒学思想,弘扬儒家精神。同时,儒学也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雅文化先影响知识分子,再通过他们影响全社会。我们现代社会有一个儒学复兴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怎么样提出一个不仅适合世人,而且让农、工、商各个阶层都能够认同的一个价值观。这就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儒学复兴思潮在中国大陆的泛起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与现代新儒学不同,当前的儒学复兴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众说纷呈、多元并存。基于现代新儒家之困境与传统文化研究思潮的勃兴,人们为儒学的未来前景提出一系列独到见解,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蒋庆的“政治儒学”、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与干春松的“制度儒学”。总的来说,虽然这些理论并非均有现实可行性,但它们标志着儒学研究路向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9.
重评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评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余科杰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享誉中外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一生致力于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复兴。乡村建设就是他精心设计的以儒学为指导思想的复兴民族、建设国家、解决中国问题的整套政治方案。梁氏认为它是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共...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众多的学者已经给出了积极的解答。但是作为传统文化复兴论的理论依据,大都是出自现实的利益得失比较或者民族情节。这样得出结论是不可靠的,这不应该是学者们应有的理论视角,学者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在学理上作出解释。我们并不是要否定业已大行其道的儒学复兴论,而是要质疑他们思考的逻辑。无论我们今天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都必须经过充分的理论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