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咏物词滥觞于晚唐,五代、北宋初年渐成风气。北宋中叶,苏轼对咏物词的境界作大力拓展。使其日渐盛行,且延续了有宋一代。咏物词艺术日臻完美,大体上有单纯赋物之词、比兴词、“有寄托”词、“无寄托”词四种境界之分。当中“无寄托”词是我国古典诗歌高超的抒情艺术的综合体现,达到了最高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2.
借物兴怀,托物言志,是我国古代诗歌传统方法。自《诗经》、《楚辞》以还,诗歌中咏物一体屡有出现,至唐宋而极盛。词兴起以后,也产生了咏物之作。在宋代,特别是南宋,文人咏物词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均有显著的提高。宋以前文人咏物词是不多的。晚唐五代,词在文人中流行,咏物词却很少。以《花间集》为例,其中除《杨柳枝》等一部分与近体诗相近的咏物词外,作为长短句的咏物词只有十二首。这些都是小令,构思比较单一,多用白描,形象鲜明,语言明快,置之“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的香艳词中,尚能给人以清新之感。象牛峤的《梦江南》  相似文献   

3.
周邦彦的咏物词,论数量不足二十首,不及《清真集》的十分之一。与北来的词人相比,他咏物词的数量也不是最多,远比不上苏武和赵长卿,但是它的成就却远远超过他们。在开以咏物为词题的风气,把咏物作为词作的重要内容,显出宋词自己特色的发展流程中,周邦彦的咏物词的成就与影响是不容低估的。所谓咏物词,指的是以自然物为吟咏主要对象的词作。其所咏的物,主要是植物、动物、器具和某些天时节今风物。尽管它们是以自在的客体为吟咏对象,但进入文学作品的自然物,势必带着词人的强烈感情。周邦彦的咏物词,多以植物为吟咏对象,有咏梅…  相似文献   

4.
顾太清是清代一位出色的满族女词人,她的咏物词数量和占其词总数的比例都较大,咏物范围广,思想感情丰富,形成了清疏秀朗的风格、太清咏物词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滞留于物,而能写意传神,圆润通透,行笔超脱大气,格调高远,生活环境与自身才气的矛盾是其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咏物词作表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后世许多学者尤其是词论家对她的咏物词都有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咏物是宋词的重要题材,张炎总结咏物词之最高艺术境界为"不留滞于物"。凡臻于这一境界的咏物词作,皆于描摹物象之外寄托着更深的意蕴,形成物象层与意蕴层相互叠映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苏轼的"人格化"咏物,是于咏物词中打造多重结构文本空间之滥觞。周邦彦借咏物词抒发身世之感,并创造出"勾勒"手法,使咏物词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更加分明。南宋咏物词则继承了北宋的艺术资源,并继续深化多重文本空间结构的艺术造诣。辛弃疾创作咏物词,能够娴熟运用周邦彦的"勾勒"手法,而姜夔将物象空间转化为意象空间,转换了所咏之物与意蕴寄托的虚实关系,从而达到"不留滞于物"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炼。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今天我们将要用心走进这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现存三百多首苏轼词,竟有不少题旨众说纷纭;这些题旨歧义较大的词,几乎是清一色的咏物词。为什么咏物词会产生审美客体的的一题多解呢?这便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是宋代最著名的词人,其咏物词极具特色.本文认为,稼轩以咏物词为"陶写之具",以"气"使物,不同于宋代咏物词审美理想;基于这一审美理想,稼轩咏物词取"俯瞰式"创作姿态,极大地拓展了咏物词的情志内涵,并在具体艺术表现手法上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咏物词,北宋尚未盛行,南宋始蔚然成风,至宋末而更甚。大家里手如苏轼咏物词《水龙吟》浑然天成,陆游《卜算子》咏梅堪称绝唱。辛弃疾的咏物词用事广博,内容新奇,也别具匠心。姜白石咏物词格调高绝,委婉隽永,影响更大。然而前人论此却说:“咏物词至王碧山,可谓空绝古今”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下文引陈廷焯语出处同此)。又说“词至碧山,而词乃尊”。这些话虽然是溢美之辞,但也说明王碧山的咏物词很值得注意,确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辛派遗民词人的代表。在他的咏物词中,可以考订为暮年创作的有10首。这些词代表着辛派遗民咏物词的总体风格,继承了宋词咏物传统审美标准的形神兼备和寄情遥深,但与同时代紧紧追随传统的其他遗民咏物词相比,这些词在寄情方式上打破了对物的依附,入情而忘物,更多地直接抒发悲情;意境关系上并不追求浑化天然,而是大量运用正面抒情、直接议论和借物造境,词作风格情调激楚苍凉、真切明朗。  相似文献   

11.
“词别是一家”说,对诗词区别进行界说,是为了提高词的地位。格律派直承“词别是一家”说。对格律派咏物词的评价应一分为二。好的咏物词具有多层次的审美价值。词的衰落是由于格律派的曲高和寡。  相似文献   

12.
托物言志散文共同的特征主要有三个:1.从写作对象上看,多为咏物式;2.从思想内涵上看,多属寄寓性;3.从写作技法上看,多用象征手法。我根据散文“形”与“神”的关系而言,把托物言志散文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咏物词的创作源远流长,自晚唐、五代一直至今。清中叶在广西北部形成的桂北词人群继承了先贤的传统,大力创作咏物词。他们的咏物词题材广泛,多与日常生活有关。在表现手法上,他们或就物赋形,穷形尽相地描绘;或借物抒情,追求物我合一之境;或托物言志,委婉传情达意,艺术技法多样而成熟。这一词人群体的出现,标志着广西词坛的首次勃兴,导引了之后的广西其他词人群体的相继出现,为广西词坛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晋 《华章》2013,(31)
纳兰性德的咏物词研究从纳兰重比兴的词学思想出发,着笔于咏物词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方式以及托物言志与比兴的关系,从而诠释出纳兰性德寄托在所咏之物上的饱满情绪与感慨,窥见其内心真实的情感与心灵写照。  相似文献   

15.
咏物词的界定及宋代咏物词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咏物词是以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某种具体事物作为吟咏对象的词作,大致可分为两类:形容类咏物词止于摹状事物的体貌特征或形态美,寄托类咏物词则运用比喻或象征手法寄托作的思想感情。宋代咏物诗赋和唐五代咏物词在审题范式及艺术技巧两方面都为宋代咏物词的繁荣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宋代咏物词就是在宋前咏物诗、赋,特别是唐五代咏物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咏物词的发生与词的兴盛基本同步。咏物词的总体创作情况从数量上看与唐宋词的发展也基本同步。但是,作为一种成熟的创作类型,咏物词与整个词史的发展却不是同步的。也就是说,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咏物词的出现,较之最优秀的唐宋词精品的出现,要滞后许多,咏物词创作观念和审美理想的确立相对滞后于词史之演进。  相似文献   

17.
不少咏物诗词蕴涵谜趣。根据它们咏物时对“形”与“神”侧重点之不同 ,可分为三大类。而咏物是否有寄托 ,则需顺应自然 ,不必强求。要做到咏物而有谜趣 ,其共同之处是必须“避题”。  相似文献   

18.
咏物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较为古老的题材,姜夔在以词咏物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咏物词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史达祖一方面较好的吸取了姜夔的艺术特点,在创作风格、托物取兴、咏物手法等方面都有所继承,借此来抒发词人的深沉复杂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史达祖又独辟蹊径,,其咏物词在意境创造、创作风格和运用典故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形成了其具有自身特色的咏物词风貌。  相似文献   

19.
咏物明理     
世上万事万物,由于普通,往往不被人重视,这就是所谓熟视无睹。而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人,却又往往选择它们,对它们沉思,从它们身上展开联想,在它们身上融汇进强烈的思想感情,利用它们表达一定的观点。———这就是咏物明理。“咏物明理”不同于“托物寄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咏物明理”之“理”来得直率,来得爽朗。第二,“咏物明理”中讲“理”的文字更多,情感更强。要说“咏物明理”的写法,我们可先读读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的节选: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而最为令…  相似文献   

20.
王沂孙的咏物词,咏物与抒情言志兼容并重,既表现出对象物的生命,精神,也同时写出作者自我的个性怀抱,用曲折委婉的方式,比兴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达深沉的亡国痛楚,词境的悲剧性和苦涩味以及深深的压抑感是其咏物词所独具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