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 《传媒》2018,(6):68-70
"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成为传媒业发展的"新常态".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新旧媒体间除了融合别无选择.传媒业在产业内融和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整个传媒业发展呈现新生态.笔者在媒体融合的视角下,重点剖析了传媒业新业态形成的五大动因:数据将替代货币成为市场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传媒技术创新是形成传媒业新业态的关键;舆论新生态催生传媒业新业态;传媒企业之间协同竞争的推动;政策扶持助力传媒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2.
郭全中 《新闻界》2012,(5):67-71
最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频出;传媒新技术和新媒介层出不穷,助推传媒业转型;传媒业与信息业、金融业的融合越来越深,新的业态和服务业日渐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此消彼长,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对传媒业作用和本质的认识更深刻,相关多元化阔步猛进;在诸多合力的推动下,传媒企业自身的"三改一加强"大步推进,体制创新亮点频频.  相似文献   

3.
媒介优质人力资源的配置,事关传媒业的发展,也是媒介竞争中的有力因素.传媒业在历来的发展中,人作为核心的因素至关重要.但是传媒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改革.从供给侧的视角来改革媒介人力资源,可从人才组合计划、高校人才培养、良好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着手,对传媒业进行优质人才的供给,增强传媒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钟静 《传媒》2017,(13)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不仅推动了传媒业的发展,而且也为传媒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央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只有培养能够适应新兴媒体发展要求的传媒人才,才能适应媒体发展,才能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力图从学科设置,教师建设,学生实践等三个方面论述传媒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郑坚 《新闻界》2007,(3):22-2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部分中国传媒开始建构新的中产阶层的社会身份,体现出一定程度的中产化倾向。传媒的这种中产化倾向,既与时代背景下社会结构的变迁有关,也决定于传媒业自身体制的变化和业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于认识和把握传媒业态的发展而言,除了产业运作的客观数据、行业专家的逻辑分析之外,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基于智能化文本分析软件所采集的社会文本的数据视角,它可以科学可靠地反映社会眼中及话语中的传媒业态,为传媒业的自身关照提供了一个来自社会面的镜鉴.本研究以科学抽样的方式搜集了来自于2012年百度新闻和2012新浪微博(认证人群)中包含"传媒业"、"传媒产业"、"媒介业"、"新闻传播业"等任意关键词的关涉文本,通过词频分析后共得到新闻词汇21928个,平均词频13.4次,微博词汇18765个,平均词频6.5次.经过同义词累加和无意义词剔除后,可以归类出2012年传媒业的地域关键词、媒体关键词、人物关键词、动态趋势关键词等.实际上,我们可以透过某个或某类词汇的凸显或变动观察到中国传媒业2012年度的热点,更可以管中窥豹预测未来传媒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传媒业将演化出怎样的新形态、新业态,是无法想象、不可限量的。传媒业的发展空间是开放的,潜力无限。  相似文献   

8.
高方  李樵  杨成 《传媒》2016,(2):24-26
媒体的迅猛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对传媒业是一场新的考验,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如何为新闻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挺立潮头,弘扬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国新闻界一样,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思考、在探索、在实践.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第一季度是人才流动高峰期,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媒体人对自身的自我定位和职业规划显得尤为重要。现今的传媒业从业人员经历了由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过渡,他们有着扎实的新闻技能功底,也存在为磨合媒体融合而出现的迷茫与困惑。2015年,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媒体融合年,传媒业人才的供需情况如何?传媒业人才结构组成有了哪些变化?如何摸索传媒业人才的培养对策?本文将基于最新的传媒业人才招聘大数据和传媒业人才细分市场现状,针对2015年传媒业最需要的人才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10.
李彪 《编辑之友》2023,(3):25-30
媒体深度融合是主流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也是实现传媒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媒体深度融合促使传媒业在新闻生产、新闻分发和新闻消费三个环节实现了高质量转变,传媒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内涵也从简单的传播矩阵转变为多元维度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社会个体关系重构、业态融通和中国式现代化支撑的三大价值功能。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动力之源、战略布局、经济保障和根本目标四个层面探讨了促进新时代传媒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新环境下,党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而培养人才也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因为传媒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优秀的人才,才是传媒业不断发展前进的最终保障.在当前的形势下,培养传媒业人才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那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化、科技化时代之下,传媒业的发展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真正突破传统媒介发展所存在的不足,我国根据时代发展的实质要求不断推动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出台了许多的新规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各种大型的新兴资本开始与我国的新闻传媒实现了紧密的联系。对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期为实现我国传媒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文化产业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报业、广电、出版、网络、手机等传媒业态加速融合,传媒业的市场结构、发展模式,组织结构等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化、资本化、集团化、全媒体化"特征日趋明显.当前,媒体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内容层面的竞争,更多是以资本为平台和纽带,融合内容、商业模式、运营管理、人才等全方位的竞争.面对传媒业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以资本、重组和上市为纽带,跳出传媒做传媒,抢抓政策机遇,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大型传媒集团和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成为摆在传媒集团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我国2020年颁布的传媒业十大新政要素进行梳理,对其规范管理、深度融合、保障体系和技术热点四个方面的内涵进行解读。提出传媒业在学习贯彻政策文件重要精神的同时,应针对传媒业技术的应用与管理、融合的路径与措施、业态的重塑和再造等方面,对标新政内容和要求,深入推进新政在传媒业宏观管理和微观实践中的作用价值,加快行业发展进程,确保传媒业在“十四五”时期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着出版业态的新发展,因而亟需新的编辑出版人才.高教社根据业态变化,尤其是数字化所带来的影响,通过三大能力的打造,即把握教育资源趋势,提供先进资源实现方式以及进行市场运作并提供优质服务,使其真正成为教育出版界的引领者.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亦应考虑如何适应新业态的发展,培养未来出版业需要的编辑出版人才.  相似文献   

16.
跨界与混搭:中国传媒业当前发展的一道景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果说到当前传媒业最大的流行趋势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跨界与混搭。所谓跨界,就是对于既往传媒业固有的业态边界的打破:传播者角色的跨界、传播渠道的跨界、传播内容的跨界、产业资源的跨界、媒介市场的跨界  相似文献   

17.
跨界的发展与混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问到当前传媒业最大的流行趋势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跨界与混搭。所谓跨界,就是对于既往传媒业固有的业态边界的打破:传播者角色的跨界、传播渠道的跨界、传播内容的跨界、产业资源的跨界、媒介市场的跨界……  相似文献   

18.
王长潇 《新闻界》2007,(5):35-37
新时期我国传媒业的社会角色及其定位呈现出多重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形成与传媒人才需求以及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密不可分.科学的人才机制是新时期我国传媒业的社会角色及其定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确立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宏伟目标,也为我国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行动路径. 十八大政治报告关于新闻传媒业发展问题的专门论述,主要集中在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报告是将新闻传媒业纳入文化产业的框架内来论述的.在第四点强调"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时,报告提出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这样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创新"、重视"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还是第一次.报告中的这两段话,既是科学地指明了传媒业和文化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明确地向传媒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