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等学校教学改革实践成功案例的宣传力度的加大,很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被激发和推动,这其中也包括很多小学。他们开始了自上而下的追捧和套用,关注管理、关注模式、关注教法、关注学法……却绝少关注孩子,绝少思考别人的模式是否适合自己学校的孩子;别人的方法是否让你的孩子喜欢;别人的方式是否让你的孩子快乐;别人  相似文献   

2.
■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自己不亲自照顾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孩子每时每刻都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才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现如今,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很多家长给了孩子太多的关注,对于孩子喜欢吃的、喜欢玩的东西,给予无限制的满足.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只知道得到而不知道付出的冷漠个性。  相似文献   

4.
让他人带孩子,不自己亲自照顾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如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对他(她)说等。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有安全感。然而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大的。以致长大后缺乏爱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5.
周静 《考试周刊》2012,(75):189-189
孤僻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障碍.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要帮助这些幼儿,关爱这些幼儿。首先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其次是关注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并重视孩子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一个极端,关心孩子成了溺爱孩子,关注孩子成了"关住"孩子。因此,我们应把握教育尺度,转变教育观念,把"关住"孩子变为关注孩子。让孩子在我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栋梁之才,成为祖国未来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家庭与家教》2008,(1):70-72
很多家长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和孩子心灵的沟通.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更是少有关注.虽然也是爱子.却给孩子带来无尽的压力,感觉挫折、焦虑、沮丧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8.
《家教指南》2006,(10):32-33
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面要和别人交流。很多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相似文献   

9.
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很多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相似文献   

10.
《农村教育》2005,(1):98-98
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自己不亲自照顾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孩子每时每刻都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才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他们会变得怪异呆滞,缺乏爱的安全感。长大后更想要追求那童年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相似文献   

11.
幼小衔接是备受大班家长关注的话题。自踏入大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特别关注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担心孩子跟不上小学生活,为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由于家长的错误观念,孩子的习惯养成被忽视,致使幼儿到了小学出现诸多的不适应。在幼升小这个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幼小衔接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如果家里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那么影响这个家庭氛围的因素除了经济状况、夫妻感情外,还有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的考试分数达到了父母的期望值,全家人的心里都阳光灿烂,否则就愁云密布。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做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是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会影响家庭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夫妻之间的矛盾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与我们吃自助餐有很多相似之处。至于孩子从夫妻矛盾中整合的套餐是否有营养,营养是否平衡,是家庭教育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孩子在父母的矛盾中  相似文献   

14.
何桂香 《学前教育》2023,(Z4):13-14
<正>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学习唱歌、跳舞,或具备演奏乐器等艺术特长。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孩子可能会遇到失去学习兴趣、无法专注、半途而废,甚至产生强烈反抗等问题。在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家长往往会出现以下误区。过于关注音乐技能,忽视了孩子审美和习惯的培养许多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音乐培训班,并积极陪伴孩子学习和练习。然而,如果只关注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科研》2020,(2):75-75
疫情当前,当我们绞尽脑汁给居家的孩子们送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线上“学科课堂”之时,还有一门重要的课程一定要“快递”给孩子,那就是疫情环境下的“生命之课”。让通过学会关注当下全国发生的疫情状态,学会关心身边发生的抗疫故事。也许很多孩子已经在关注,但是我们需要孩子持续关注;也许很多孩子已经在关心,但是我们需要孩子能深度认识现象背后的信息。仙居县实验小学教师们试图通过“疫主题微拓展”语文系列微课程,从“疫情起源、病毒传播、抗疫行动……”等10个不同角度引导孩子通过“阅读新闻时事信息、思考现象背后原因、书写内心真实想法、积极参与抗疫行动”等落实语文学科要素,将“社会参与、敬畏自然、珍爱生命、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独立思考、直面人性……”等人文要素在孩子心中“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成才之路》2011,(23):98-99
在现代社会,由于竞争压力的变大,很多时候家长只是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分数和特长,很少关注孩子的情感,然而快乐才是孩子们最应该得到的。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发挥。  相似文献   

17.
<正>一、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关注的现状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照顾。而且他们把主要的经历都花在照顾孩子的生理健康上,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少。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没有太大必要,甚至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时候,也没有进行太多的干预与治疗。很多家长溺爱孩子,只顾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理成长环境,却忽略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我也曾经询问过一些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与成年人,问了问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作为班主任,在跟家长交流时,听到最多的可能就是家长们殷切的眼神看着我们说:老师,拜托您多关注我家孩子.特别是在一年级刚入学的第一次家长会后,很多家长会主动留下来,跟班主任聊一聊自己孩子的情况,以便老师尽快熟悉自己的孩子,并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家长们的心情,但时代在变化,421的家庭模式使得今天的孩子实际上被"关注过度".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有些孩子渴望被关注,有些孩子渴望不被关注.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他们吃喝玩乐的花样、方式多得令人瞠目,很多都是我们这一代闻所未闻的。可是,很多孩子不仅不幸福,相反却有了成年人因生活压力等原因才有的"心理病"。这里,搜集了几个小案例,期待引起各位父母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学生升入初中后,家长的心弦开始绷紧,对孩子往往投入过多的精力和关注,无形之中给孩子增加了很多心理压力,很多亲子之间的矛盾由此引发。比如,家长对孩子有诸多担心,想跟孩子讲讲或提出自己的要求,但是发觉孩子听不进自己的意见,或完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