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EFQM卓越质量模型在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以模型中涉及的8大卓越核心理念、9大关键要素以及RADAR逻辑为切入点,尝试探索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以EFQM卓越模型为理论基础,依据RADAR逻辑,围绕课程负责人、上课师生、课程教学设计、合作关系与资源、教学过程与质量生成、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成果、学校及社会认可、课程教学绩效指标等9个要素,探索构建"课程教学班"卓越模型,并将之运用于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职专业建设是一项包括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条件、教学对象、教学管理等多个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高职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是课程体系,而第一要素则是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分工协作,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核心课程、创设校内外实训条件、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组织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岗位工作能力。这个过程就是专业建设要素的组合过程,要素组合的逻辑顺序是否正确,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越 《知识文库》2022,(18):112-114
<正>引言: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目前已成为各大职业院校的重点工作,做好专业群建设的质量保障也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专业群建设质量保障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构建更加优化的质量保障体系,给专业群建设的质量提升提供新的思路。2019年4月1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件。《意见》中强调,要“集中力量构建首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全球水准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这给职业院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学校效能理论重视组织内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和群体动力,在互动中达到整体优化效果,不断将组织目标推向更高层次,同时激发组织成员活力和潜能,追求优质与卓越。基于学校效能理论的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重视教师基层专业组织建设、重视项目模式和效能评价、重视过程评价和区分性评价、重视提高教师的评价素养和集体效能、重视教师领导的作用、重视实践改进和追求卓越。  相似文献   

6.
实践智慧即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判断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乡村校长专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运用扎根理论以30名卓越乡村校长为样本,探究并构建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经验积累、人格特质和价值信念等主体维度是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逻辑起点;重要他人、组织支持等客体维度是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逻辑中介;文化环境和时代环境等环境维度是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逻辑终点。基于此,要重视乡村校长主体素质的后天可塑性,凝聚多元力量间的协同耦合以及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优势,以生成乡村校长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7.
陆晓东 《职教通讯》2012,(36):23-26
鉴于目前尚无成熟的专业建设质量评估理论及相关体系,基于质量管理理念和系统理论,探讨了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质量要素,提出了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的框架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标准构建思路,例析了专业建设质量三方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卓越,建设世界级的教育体系,澳大利亚政府从提高教师质量入手,2011年颁布了新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新标准围绕三项专业要素——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关键性作用,为澳大利亚青年提供优质的教育,注重社会各界人士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卓越,建设世界级的教育体系,澳大利亚政府从提高教师质量入手,2011年颁布了新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新标准围绕三项专业要素——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四个连续的哜段。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关键性作用,为澳大利亚青年提供优质的教育,注重社会各界人士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的一项重点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卓越计划的实施对于各试点高校和试点专业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卓越计划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十分重视卓越试点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现从选拔、培养、保障和评价四个方面分析卓越计划师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孙百鸣  杨清  姜宇 《成人教育》2021,41(2):65-68
专业是职业院校的产品,也是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更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因此,要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和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只有将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专业质量的常态化保证体系设计好、运行好,才能提高专业办学品质与服务产业发展水平。那么如何建设专业常态化质量保证体系,就成为亟待破解的一个重大命题。通过对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大胆改革实践,生成专业诊断与改进的系列规范做法,提出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供同类院校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寿根 《职教论坛》2012,(12):56-59
现有的高职专业建设要素及其质量标准,普遍存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被忽视、绩效管理强调不够和主体标准、时间标准缺失等问题。保障专业建设的质量要牢牢抓住专业管理、人才规格定位与教育目标设计、课程与教学改革、专业团队建设、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和绩效管理等六大要素,建立和落实每一个要素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教育之本,是优质教育资源中最为核心和显著的要素,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最活跃、最有张力的重要变量。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水准决定着园所的教育质量和高度,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实验幼儿园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指向,围绕"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学术研究"三大抓手,阐述了幼儿园加快教师团队建设的创新举措,进而促进园所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与其专业特性相匹配的专业伦理要素,这是应然的逻辑。现实中由于专业伦理的缺失造成幼儿园教师的"规矩困惑",损害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当下加强专业伦理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创造优质的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职院校工作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建设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学院是否能够取得高质量长远发展。各大高职院校为了强化其核心竞争力,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都不予余力地大力开展专业建设的各项相关工作。专业建设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载体,其核心要素,诸如: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双师型团队、生产型实训基地等都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要。基于"四合、四共"校企合作工作,切实开展高职专业建设核心要素的构建和发展工作,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发展质量,优化人才培养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卓越教师是指能够创新而卓著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师,卓越教师的基本素养结构主要由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构成,其中,卓越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卓越教师成长中具有决定性的独特价值。然而,在当前卓越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由于未能恰当地处理好卓越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存在着将知识与能力等同起来、采用知识的方式来培养能力、能力的内隐性决定了能力没法教等认识上的误区,致使卓越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性地位的严重缺乏。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以及依据国家相关教育规章的规定,卓越教师专业能力成长合理性建构的要素可以划分为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兴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是高职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优势办学、特色办学的必然要求。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分析新兴专业群发展的内外部制约要素,并构建新兴专业群对外“匹配”、对内“融聚”、动态“调整”、系统“育人”的四维要素逻辑,为进一步形成新兴专业群的特色建设与竞争优势,从内外要素禀赋角度打造集群质量提升的“四位体系”,保障新兴专业群集优成特。  相似文献   

18.
同一专业内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专业层面集体教学与个性化教学存在一定的冲突。为此,我们以专业建设理念为引领,综合考虑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中各个要素,营造了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学习环境,构建了分层分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宏观的培养体系分层分流、中观的专业课程分层教学、微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从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特征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需求的视角,充分发挥专业教研室的质量保证主体职能,从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建立"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将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入机制实施全过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诊改流程,构建智能化特色质量保证体系和良好的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专业群建设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重要内容。专业群建设要真正产生成效,需要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高职教育组建专业群比较常见的逻辑依据主要是各专业所对应产业的相关性或者所对应岗位的相关性,然而专业作为一个知识传递和生产的载体,其最根本的逻辑要在知识的相关性中寻找。专业群组建的系列策略,如专业群编组策略、专业群平台课程开发策略、专业群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策略等,均应基于这一逻辑。专业群建设逻辑只有沉降到知识论层面,才能促进专业群的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