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14,(24):50-53
新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伦理建设面临诸多困境,既包括新闻人职业认同感的降低,也来自公众舆论的一些负面声音和"污名"现象。媒介深度融合的热潮开启后,重振传统新闻人的职业精神,以"责任"引导其适应新的传播生态转型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和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闻评论对社会和个人都产生着深广的影响,新闻评论作者和写作动机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生态。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评论将涉及哪些伦理问题,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伦理责任,就是不能再回避的问题了。本文以当代中国新闻评论的现实处境为背景,对涉及新闻评论伦理的中西学者观点与行业规范作简单的梳理,以期勾画出中国当代新闻评论伦理建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介融合现象的出现,新闻传播与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三大信息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这就要求新闻伦理必须融合一些信息伦理的理论及观点,从而应对新闻传播遇到的一些新的伦理问题。特别是要结合智慧技术的特点及媒介发展动向,及时创新发展新闻伦理。在分析智慧时代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管理信息科学专家马森提出的信息时代的四个主要伦理议题(PAPA),从新闻从业者、受众、被报道对象三个新闻核心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提出智慧时代的新闻伦理议题创新维度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苏状  王梅芳 《新闻界》2012,(18):37-40
当下新视觉技术与媒介环境下,公民新闻的传播特征实现了新闻伦理的某些新变。基于视觉传播场域,相应传统新闻伦理的"习俗的规约"、"客观的判断"、"公有之好"的伦理表现与伦理理想,公民新闻具有动机上的"自主的德性"、原则上的"正义的情感"、立场上的"弱者的反抗"的伦理特质,这些既为传播职业新闻伦理诟病,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职业新闻伦理实践盲点的补足,具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菲 《新闻世界》2014,(4):317-318
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对新闻传播伦理的研究必须更加深入,发挥伦理道德的非权力性社会规范作用。本文概述了新闻传播伦理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当代语境下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新闻传播伦理的原则和规则,阐述新闻传播伦理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由于媒介技术和传播环境的变迁,媒介伦理从职业领域拓展到了社会领域,其内涵和研究论域也相应发生变化。本文将媒介伦理划分为以新闻伦理、大众传播伦理、社会媒介伦理为代表的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适用主体、涵盖领域和运行过程各不相同。面对新的变化,应在内部组织规范和外部法律制约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职业自律拓展为个体自律,倡导社会公民媒介素养和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张义 《新闻世界》2010,(10):27-28
本文阐述了当前新闻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分析了传媒伦理责任缺失的原由,提出了推动传媒伦理责任重建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公民参与新闻传播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在新闻舆论场域也出现了一些伦理缺失、新闻失范的乱象,并导致一系列的国家法规动作。论文的问题是:来自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及其媒介伦理是否能够在当下中国发挥纠偏除弊的积极作用?其意义和价值又该如何引进?论文审视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伦理与当代中国的关系、新闻专业主义引进中国后的困境、公民参与报道给中国媒介伦理带来的挑战。论文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伦理可能促进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和政府-媒介关系的发展,但媒介改革仍面临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余子泓 《东南传播》2012,(11):60-61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公民对于各种实时信息发布工具的掌握,人们的传播开始走入自媒体时代,也有学者称这个时代为后新闻业时代。新闻传播权力走向大众使人人都能做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以前只发生在专业的新闻传播媒体身上的新闻传播伦理的问题也开始不同程度的并且以新的方式出现在民间新闻传播领域。由于民间新闻凭借新的传播技术焕发生机还只是刚刚露出端倪,所以对其面临的新闻传播伦理问题也只能根据现有现象做一些初步的探讨。本文拟就近期在北京宣武门地铁站附近发生的英籍男子性侵中国女子事件,试着探讨后新闻业时代下民间新闻在面临特殊情境时产生的新闻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靖鸣  娄翠 《出版广角》2018,(1):9-1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新闻传播领域,为传媒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传播伦理失范现象.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伦理失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新闻偏见、新闻失衡难以被发现和控制;二是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被削弱;三是公众的信息安全和著作权得不到基本保障;四是智能推荐易使受众深陷"信息茧房",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文章从传播学角度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伦理失范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新闻从业人员拥有双重身份,即"新闻人"和"社会人",由此,大众对他们存在着两种角色期望。当这些角色期望发生对立时,也就出现伦理评价的冲突。因此,在新闻活动中,新闻从业者所秉持的职业伦理标准,有时与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社会伦理标准存在着错位现象。本文试就新闻伦理中的真实性要求与社会伦理的评价之间平衡展开讨论。一、规避两种伦理冲突的理论探讨1、从新闻事实的传播过程来看,新  相似文献   

12.
陈新平  许洁 《新闻窗》2013,(5):77-78
一、网络媒体舆论引导的伦理困境分析 在媒介全球化以及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下,大众传播媒介愈发面临着伦理选择的困境,新兴的网络媒体在现实的新闻实践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伦理困境。媒体的伦理困境也是价值选择的困境,这种选择不是简单的善恶之间的选择,而是在多种善之间、多重义务或责任之间的抉择。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21,(1)
本文根据"开放伦理"理念,结合演绎法和决疑法的伦理推理逻辑,建构了智能技术伦理理论框架及智能技术伦理争议分析路径;利用内容分析法对2020年信息传播和社会治理领域中智能技术相关的十大舆情事件/话题的热门微博进行分析,通过对"微博用户关切的智能技术伦理维度有哪些、存在何种偏向"以及"智能技术伦理理论框架和微博用户关切的智能技术伦理维度及内容存在怎样的差距"三个问题的回答,本文发现:在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不同舆情事件/话题中,微博用户关切的智能技术伦理维度及偏向存在差异,"安全"和"责任"被关切的频次最高,"公平"受关注频次次之,再次是"人类尊严""人类自主""透明"和"可持续发展",最后是"个人信息保护","真实"理念并未受到关切;应然层面的伦理维度及相应内涵在舆情讨论中并不能总是被微博用户完整地关注到,而实然层面微博用户关切的智能技术伦理内容及偏向,确实可以为建构符合多元意志的智能技术"开放伦理"提供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4.
李潇涵 《今传媒》2020,(2):31-34
媒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兴起,并被运用到媒体行业和新闻领域。技术的更新对媒体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拓展了传播的渠道、改变了传播的方式、增强了传播的影响力,带来了新闻生产的革新和传播思想的颠覆。但与此同时,技术赋权也增加了新闻伦理的思考维度。本文主要选取智媒时代中具有代表性的算法推荐技术,从三个方面提出算法推荐技术带来的伦理失范现象,并对算法推荐带来的新闻伦理困境进行探讨,以期对算法的伦理规制和算法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任莎莎  田娇 《传媒》2018,(6):89-91
作为传播新技术群中的重要成员,算法新闻自出现之日起就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迅速抢占了市场并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但随着算法新闻的发展,"信息茧房"现象、价值导向偏离、低俗信息增多等伦理问题日益显现,并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解决这些伦理问题,需要从加强用户媒介素养教育、提高算法平台社会责任和加强网络平台治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社会责任论实质上是新闻道德理论,针对新闻界滥用新闻自由的表现而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进行修订,旨在通过更强的自律意识来提高新闻媒介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社会责任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职业道德"标签",对美国乃至西方新闻界的伦理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后"社会责任论"时代,美国新闻伦理在冲突与调适中发展,经历了客观性受质疑、调查性报道复兴、虚假新闻被曝光、专业主义式微和公共新闻业崛起等一系列"节点"意义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金晓艳 《大观周刊》2012,(23):13-15
大众传媒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其在报道中必须坚持自由与责任并重。但是当代大众传媒却出现了价值危机,虚假新闻、节目媚俗化现象屡见不鲜。当代大众传媒伦理缺失的种种表现,揭示出传媒自由的价值理念偏离了正确轨道。因此,修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是亟待解决的任务。彰显大众传媒的伦理向度,以期能够改善当代大众传媒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前景日渐广阔,网络信息化的影响,使新闻评论影响着个人行为导向及社会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新闻评论员的评论动机和方向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生态,伦理问题在新闻评论中显现,其在评论中承担着怎样的伦理责任?这是当前新闻评论人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新闻评论过程中存在的伦理责任及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浅议传媒伦理研究中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杨纯 《新闻知识》2006,(9):57-5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传媒伦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传播伦理”和“传播道德”、“传媒伦理”、“广告伦理”和“广告道德”以及“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在这些研究中,特别是以“传播伦理”和“传媒伦理”为核心概念的研究中。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极其相似。笔者试图探讨一下这儿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14)
自1988年"公民新闻"在美国提出以来,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公民传播权力的激活,公民新闻的行为主体发生了变化,由记者改变为公民,其理论建构也由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调整为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面对当下公民新闻的乱象与伦理拷问,公民新闻尤其需要提升公民的"记者素养"。在公民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传播伦理的追问以及媒体追求社会担当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