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IP热对出版转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俊琳 《出版广角》2016,(11):17-19
IP热对出版业来说,或许只是昙花一现的时髦词,但是追根溯源,我们就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社会内容价值传递方式的变革正在发生.因此,IP热对于出版业乃至其他产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出版业转型必须面向各自受众,专注于价值创造和传递.本文分别针对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的转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分布广泛的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基本完成了国家层面的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实现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空间维度上的良好价值划接,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高效整合至关重要。本文以产业链理论为理论原点,以京、津、沪、渝四市数字出版基地为样本,剖析数字出版产业链空间价值维度的内涵,通过对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空间链整合陷阱的归纳分析,认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空间链整合必须要在产业融合、产业特色和产业引导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3.
江锦年 《新闻前哨》2023,(20):27-28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学IP的创作、改编、运营,甚至“出海”,整个产业价值链都离不开版权保护的有力支撑。本文针对网络文学IP创作中的版权保护规范性要求尚待进一步完善、IP改编中的版权保护违规容易维权难、IP运营中的版权衍生品及版权出海的保护力度亟待加强的现状,提出优化路径与合理对策,有利于网络文学IP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平平 《出版广角》2016,(11):20-21
目前,我国出版产业正在进入IP时代,优质的IP出版资源被出版单位竞相争夺.文章从IP出版经营的内涵阐释出发,对其核心价值、重要性以及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创新策略,希冀对我国出版产业的创新转型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智能出版概括全新技术语境下数字出版业的整体变迁,阐释出版产业链在诸种新技术助推下的可能变革方向,尝试为数字出版业在技术革新背景下的不断前行做出有一定前瞻意义的策略探索。文章从智能出版价值链角度出发,指出推进基于多源数据智能选题辅助、模拟系统支撑下的高质量内容创新与建设具备弯道超车能力的智能化专业知识服务与辅助决策系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从智能出版需求链角度出发,指出推动以智能印刷流程自动化为基点的产消合一新零售模式重塑,精准高效且以洞察营销为旨归的智能营销系统构建是出版业持续攻坚的方向;从智能出版空间链角度出发,指出虚拟物理空间向度的智能出版内容创造、跨界共融的出版产业间协同发展则是持续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激发产业活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面对数字化出版环境与出版市场的变化,传统出版需要重新构建数字出版的价值链。数字版权是数字出版价值链的核心,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是构建数字出版产业的关键技术。本文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概念和类型进行梳理,并对数字版  相似文献   

7.
王鹏涛 《出版科学》2016,24(2):91-95
从传统出版价值链在移动化转型中遇到的实际挑战入手,借鉴日韩和欧美出版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归纳移动出版价值链的构成要素,构造移动出版价值链重构的理论模式,结合产业背景和实践需要,针对如何重构、规范和优化移动出版价值链形成若干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视产业价值链包括电视传媒产品的创意、生产、播出(发行)、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电视产业价值链运营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媒介资本运营、内容运营、后内容产品经营、下游产品延伸、频道网络、广告和受众反馈等。通过对电视产业价值链构建的产业政策背景分析,对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构建现状及发展解构,基于完善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构建,提出发展广播电视行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弛  钟瑛 《出版科学》2015,23(1):46-50
传统的出版产业价值链主要是线性构造,大数据时代的出版价值链是立体多元的网状构造.这种网状构造主要表现为出版介质是纸介质+光电网络介质,出版资源是内容资源+数据资源,出版服务是产品服务+体验服务.这种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出版价值链的2+++构造改变了出版产业的盈利模式,拓展了出版产业的价值链和价值版图.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技术出现后,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在内容生产、流程管理、传播方式,还是交付形态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即生产主体多元化、流程管理协同化、传播方式场景化、交付形态多样化。数字出版逐渐摆脱传统出版的局限,向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出版等多种业态融合的趋势发展。本文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从用户画像、产品发掘与过滤、出版流程协同、供需链结构变化以及知识服务的深化等方面阐述了大数据对数字出版的应用价值,认为通过大数据精准定位,实现用户体验的优化与迭代;构建知识关联体系,实现内容的发掘与过滤;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推动产品的协同运营;优化供需链结构,控制经营风险;加强资源深度开发,实现知识服务的更新迭代。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出版价值链短期断裂、"逆全球化"导致中期脱钩、打破低端嵌入与现有价值链体系产生长期竞争的风险.为此,需要利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优势修复出版价值链,增强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感召力;找准双循环定位,有效应对"逆全球化"风潮引发的价值链脱钩的风险;通过在出版重点领域进行国内价值链重构、培育自主国际出版品牌、打造全球出版价值链链主、通过技术创新向新型产业链跃迁转型等手段,促进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媒介融合对我国出版产业价值链构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菲菲 《新闻世界》2010,(8):284-285
媒介融合的迅猛发展是其技术背景、消费者背景和产业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正深刻影响着我国转型中的出版产业。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媒介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出版产业价值链构建的层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原有出版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以及新的价值链模式的构建,为我国出版企业的转型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产业网络被外资主导,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的联系被锁定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从而使本地企业升级特别是功能升级和链的升级面临困境。通过升级困境的原因分析,本文提出本地企业升级必须建立在培育高级要素、激励自主创新、促进本地关联、提高谈判能力、利用集群多价值链等策略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IP出版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这两年来发展形势迅猛,在业内形成的“IP热”,给出版业注入了一股强健活力,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和隐患也随之而来,严重影响IP出版的良性发展.文章通过对IP的内涵、IP热的原因分析,提出IP出版生态化概念,并探究IP在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就如何实现IP出版生态化提出几点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出版一直被视为出版产业的未来趋势之一,长期以来却存在着支撑技术待突破、内容体验待提升、产业环节待协调、盈利模式待创新等发展瓶颈.随着5G商用化进程的加速与疫情激发的非接触式经济新需求,虚拟现实出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文章在数字互动服务价值链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出虚拟现实出版2—3—6价值链模型,从理论层面构建并界定虚拟现实出版的入口型、社群型、产品型、代理型和平台型五种商业模式类型,并从价值主张、资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对行业应用予以梳理,期望对我国虚拟现实出版机构的战略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经济学和竞争战略理论研究数字化冲击下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竞争环境.通过阐述图书出版产业五力模型、图书出版产业链变化、图书出版价值链变化,针对数字化带来的新态势,提出了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不断搭建各类数字化公共平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优化各环节之间的资源配置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供给侧改革的提出背景以及含义进行梳理,结合出版产业自身产业特点,提出目前出版产业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产能过剩,产品过剩;供给跟不上需求,供需不匹配;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运行效率较低;消费能力制约出版能力,产业结构不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出版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几点建议:保持平衡,供给侧改革不能孤立需求侧;明确定位,出版产业为主导,政府为引导;改造供给体系,提高出版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供需匹配;注重融投资体系建设,为出版产业创新提供资金动力.  相似文献   

18.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逆性、信息透明性等特点在美国数字出版行业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内容分发平台在近年来陆续出现,其充分利用该技术的优势,在打破原有的产业权力格局、赋权自出版作者、建立作者-读者双向反馈机制、版权保护和开拓盈利模式方面进行尝试,给目前火热的区块链+产业带来了出版领域的思考.不过区块链技术平台的版权认证、信息透明度与被遗忘权的争议以及新技术开发过程中的交易风险将成为未来区块链在出版产业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这也可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对出版产业的渗透逐渐深入,不仅出版内容的编辑、制作、印制、发行、传播和消费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且产业融合加快,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之间出现了深度融合,因此从重构的数字出版价值链上寻找发展之路是各出版社迫在眉睫的使命. 数字出版价值链分析 数字出版价值链是指参与创造数字内容产品的所有价值活动的集合.这些活动包括从著作权人的内容提供到最终数字产品消费的每一个环节,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度与融合性越来越强.本文以"角川商法"为切入点,以影视、档案与出版业的互动共享机制为例,分析影视、档案和出版业互动共享的模式、机制,研究"影视-档案-出版"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并针对目前"影视-档案-出版"产业价值链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应从完善档案资源创意开发路径、成立关联产业中心联盟两方面入手,逐步完善、提升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