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此案正在审理中”,这是一些媒体报道追捕擒拿犯罪嫌疑人后留给读者的一句话。既然有言在先,读者、听众、观众自然期盼着审理后的连续报道。可媒体有时却只许愿不还愿。当然,作为案件,从追捕到有审理结果,需一个时间过程,但这个过程是有法律规定的,有些时间超过了,媒体仍奋无音讯。再说,犯罪嫌疑人被追捕后必然要审理,预报Y案正在审理中”有点多余,也不主动。其实,有些打击犯罪分子的报道,如时间性要求不太强,那就不一定要抢发‘毗案正在审理中”的报道,可待审判结案后再报道。宣传看效果。这样做便于一些复杂案件的侦破,…  相似文献   

2.
刘艳 《新闻世界》2013,(7):295-296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市场化运作的逐渐成熟,一些媒体越来越热衷于犯罪新闻报道,以获取更多的眼球效应。犯罪新闻中性犯罪的新闻报道以大篇幅新闻和大幅照片提升了公众的关注度,但却极有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本文从媒体性犯罪报道形式与报道内容中存在的“伦理失范”出发,探究媒体如何在恰当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并对今后媒体在犯罪新闻报道中的具体操作提出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3.
侵害名誉权案件占新闻侵权案件中的绝大多数,其中被告媒体被指控报道不实的案件又占多数。报道不实包括完全虚假的报道、报道不准确、对法制新闻随意评论等。但被告的媒体辩白说,他们由于匿名消息源、疏忽或是不知道如何选择等原因居多,绝少是出于“真正的恶意”。因此,本文认为建构媒体自身的行为规范,可以帮助记者了解报道规则、报道禁区、应注意事项,在多元的价值选择面前提供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了解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这个行为规范就是新闻行业自律大厦的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4.
侵害名誉权案件占新闻侵权案件中的绝大多数,其中被告媒体被指控报道不实的案件又占多数。报道不实包括完全虚假的报道、报道不准确、对法制新闻随意评论等。但被告的媒体辩白说,他们由于匿名消息源、疏忽或是不知道如何选择等原因居多,绝少是出于“真正的恶意”。因此,本文认为建构媒体自身的行为规范,可以帮助记者了解报道规则、报道禁区、应注意事项,在多元的价值选择面前提供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了解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这个行为规范就是新闻行业自律大厦的建设基础。新闻职业行为规范,目前所用的名称里基本都包含“伦理…  相似文献   

5.
案件报道的侵权方式和法律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案件报道虽是属于社会新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它往往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由于案件报道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案例比较多,有必要引起新闻记者和新闻传媒的注意。一、案件报道中不当公布未成年人资料涉嫌侵权案例:在案件报道中,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报道,由于记者编辑未按法律或者不熟悉法律规定,在报道中点了未成年人的姓名、地址、学校、家庭等,或从叙述中让人推断出来是该未成年人;有的违反规定将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公开…  相似文献   

6.
“虚假报道”与“有偿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一起作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之一,受到了民众的谴责和社会的唾弃。在新闻界今年开展的“铲除虚假报道”的声浪中,它已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实际上,处在“四面楚歌”中的虚假报道, 至今却仍然猖獗,时不时地还会在媒体上露脸亮相,“招摇过市”。前不久发生的有关我国“啤酒甲醛超标”的失实报道,就是在新闻界高喊“打假”的过程中“顶风作案”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罗文 《新闻三昧》2007,(8):41-43
在当今的报纸媒体中,尽管突出女性的报道比比皆是,女权主义也是方兴未艾,但有些新闻报道却以其更复杂和更隐蔽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歧视女性。我们时时可以从传统贤妻良母、现代漂亮花瓶的女性形象中,嗅到陈腐的价值观和性别歧视的气息。消除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对促进女性权益保护、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当代军人形象一直是媒体特别是军队媒体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但由于受军事新闻本身的特殊性和女性在军队总体比例限制等因素影响,媒体从业人员对构建女军人形象的分析研究却少有人涉足。勿庸置言,女军人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军人虽然从数量上来说在军队中所占比例有限,但在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女军人正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任务和使命。如何构建新时期女军人形象,客观准确、全面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当代女军人的风采。应当成为媒体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1)但就“模式”而言,该文认为最好不要提“模式”,这似乎有失偏颇。(新华日报1986.12.11一版《也谈“模式”》) (2)有一些人不理解,不相信,或惋惜,或震惊,这实在有失偏颇!(新华日报1986.6.8四版《对朱文秋报考师范的思考》) (3)有些报刊的案例报道在描述犯罪起因时,往往采用  相似文献   

10.
案例报道是法制新闻中具有吸引力的报道产品,占据了较大比重。但案例本身特别是刑事案例,在媒体的日常报道中还存在媚俗化、庸俗化,在揭露犯罪和案例本质的同时,也存在报道失当、负面效应较明显等不足。如何对案例进行新闻选择,以实现寓案于法、寓理于法,形成正面的法制宣传效应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法制案例报道的新闻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瑞芬 《新闻知识》2003,(11):28-29
在行政不作为案件频频被媒体曝光的同时,媒体不作为现象也开始引起大众的关注。简言之,媒体不作为现象表现为媒体因为政策等外部限制、利益得失或者自身价值取向等原因,对已经发生并且了解的新闻事实不报道、不评论,或者少报道、少评论;也就是常说的“冷处理”或者“失语症”。媒体不作为尽管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但会引  相似文献   

12.
兰建芹 《新闻传播》2013,(12):200-201
目前校园暴力案件,公共场所持刀伤人案件发生频繁,作为新闻报道中非常主要的一个类别,犯罪新闻的报道可以直接与社会的秩序是否正常,人民生命和个人财产是否安全直接相关连,由于犯罪案件新闻报道的特殊性,不光是我国的媒体,其他国家媒体和社会都共同对这些新闻十分注意。这类新闻主要对个人犯罪、安全、腐败、不安全分子、法律等进行报道,并且对于各种不同的犯罪行为也同时进行相关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16,(30):109-109
媒体的渲染性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但在客观上产生了误导作用。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14批指导性案例,其中案例第66号引发多家媒体关注:明确一方在离婚诉讼期间或离婚诉讼前,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依法少分或者不分财产。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揣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有可能是针对某位明星离婚案件,转移财产的女方有可能被判决“净身出户”。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大力发展现代化教育事业的今天,我们一方面欣喜地看到教育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另一方面却也发现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公众关注、事关大局、具有普遍意义的热门话题,媒体上一般称之为教育热点问题。而媒体上有关教育热点问题的报道,有些令人思索,有些给人启迪,有些则不太妥当。 笔者认为,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报道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王志广 《新闻记者》2002,(12):52-52
今 年3月22日 ,国内大多数媒体均刊发了以《山西运城“除夕特大爆炸案”告破》为题的消息。消息的导语照录如下 :新华社太原3月21日专电今年春节前夕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南城公安派出所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 ,造成两死两伤的惨剧。目前已顺利告破 ,犯罪嫌疑人安建国日前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读了报道 ,我感到有些突兀。因为此前媒体对这起案件从未报道过。此案案发时间是2月11日(除夕) ,而报道时间是3月21日 ,时间相隔38天。按照新闻的“时效性”原则 ,这则新闻应报道两次。案发后及时报道案件的情况 ,案件侦破后报道侦…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某市法院联合召开宣判大会,依法判处了一批严重经济犯罪分子。第二天,该市报纸发消息时,在标题中有以下字样:“两名大受贿犯、贪污犯竟是女性。”我以为:“竟是女性”云云,这种提法是不妥的。“竟是”者,意料之外也。我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呢?犯罪,自古以来有男有女,莫非普天下没有女性犯罪的么? “竟是”者,也意味着前所未有。但是,这是前所未有的么?就在去年,北京判处的泄漏国家机密案,叶之枫,何尝不是女性?前几年,黑龙江省被处以极刑的大贪污犯王守信,也是女性。这些案例,编辑不会没见到吧?  相似文献   

17.
杨慧 《新闻实践》2002,(7):47-48
法制节目中,犯罪题材的报道经常让人处于两难境地。媒体都在讲究“卖点”犯罪题材容易吸引受众,媒体自然少不了要给予关注,但犯罪题材报道处理得不好,很容易引发社会负效应。另外,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有时也会与司法工作中的某些具体操作相冲突,因此报道过程中适度的把握就非常重要。笔者通过这些年在犯罪题材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一些实践,认为在司法题材电视节目中,应该避免出现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在前期采访中——避免过早介入新闻追求时效性,特别是电视  相似文献   

18.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14批指导性案例,其中案例第66号引发多家媒体关注:明确一方在离婚诉讼期间或离婚诉讼前,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依法少分或者不分财产.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揣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有可能是针对某位明星离婚案件,转移财产的女方有可能被判决“净身出户”.  相似文献   

19.
从西方媒体对华歪曲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14日,我国西藏拉萨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事件发生后,西方许多媒体对拉萨暴力事件密切关注。多数媒体进行了比较客观理性的报道,但也有少数西方媒体,有些还是有世界影响的西方主流媒体,在有关报道中无视事实,违背新闻最基本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或道听途说,  相似文献   

20.
李明文 《当代传播》2013,(4):105-107
随着我国女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和社会对她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进入大众传媒报道视域。由于她们兼具"女性"和"大学生"双重角色,也使女大学生们比一般的社会群体更具新闻价值而成为媒体热衷的报道对象。但是,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受商业利益的驱使,当前有些媒体特别是一部分网络媒体和都市报,对女大学生的报道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媒体对女大学生的偏差性报道,不仅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氛围不合拍,还可能营造出不利于她们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环境。大众传媒对女大学生群体应该给予全面、真实、客观地报道,建构健康、公正的女大学生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