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把良知和同情只用在自己社区内部的社会,这是“小德”。一个社会,如果其社区内的道德准则不扩展到社区以外,民众只守小德而无大德,这个社会的链条是脆弱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路红 《新闻前哨》2008,(4):15-15
我是“良心债”报道的参与者之一。今天到场的4位主人公和没有到场的“校正”母子,是他们朴实无华的言行和所表现出的道德力量.深深感动了我和我的同行们,我们才能写出让读者感动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赵亮 《青年记者》2009,(24):51-52
湖北恩施邓玉娇事件早就盖棺定论,可是围绕着这一事件的报道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在一个民主文明的社会,记者应该怎样去发现事情真相,从而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因为真实既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记者的职责,更是记者道德良知、叙事水平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新闻界屡屡发生的封口费事件,这是中国新闻界耻辱的暗疮。新闻记者的道德与良知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当今形势下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吕少威 《新闻世界》2014,(7):348-349
近年来,我国对矿难的报道无论从时效性还是报道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在看到这些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记者良知的界定入手,介绍了我国传统的良知论和记者良知与职业道德的区别,明确记者良知的内涵,阐述记者良知在矿难报道中的重要性,并综述记者良知在矿难报道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以来,媒体集中报道了社会中的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其中涉及企业道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等诸方面。以“小悦悦事件”为焦点,媒体就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报道似乎达到了一个顶峰,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然而,在媒体铺天盖地进行道德追问的时候,我们也隐约发现了报道的情绪性、片面性乃至游离于既有法律之外的“道德审判”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闻道德失范--读《美国新闻道德问题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中从事某些职业的人可以依靠早已规范化、条文化的原则来解决他们碰到的问题,例如律师和医生可以依据法学和解剖学来研究他们的职业道德问题。他们知道,他们的职业范畴里的这些道德准则具有普遍性,且受到行业组织的监督。但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执行道德准则是好是坏,全凭他对新闻职业道德的理解,凭他个人的良知。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间以来,媒体集中报道了社会中的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其中涉及企业道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等诸方面.以“小悦悦事件”为焦点,媒体就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报道似乎达到了一个顶峰,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然而,在媒体铺天盖地进行道德追问的时候,我们也隐约发现了报道的情绪性、片面性乃至游离于既有法律之外的“道德审判”等问题.笔者认为,在此时刻,再次审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发掘媒体新闻报道中将二者混同的问题,并提出实践中可以采取的具体解决方法,对在道德与法律之间纠结的媒体报道来说,定会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9.
"一次不实报道就能让农民桔子卖不动""一篇虚假新闻足以阻挡上市步伐""一波走偏的舆论竟能导致社会不敢扶老人"……行走在基层,总能听到不少人对新闻不良现象的吐槽。他们的微观感受,在媒体那里折射的正是道德滑坡的笔端、责任缺失的镜头和没有灵魂的点击率。可以说,正是这种"新闻雾霾",把社会生活空间污染了。而这个污染的源头,则是从一些媒体人的心灵蒙尘开始的。如何净化心灵?如何强化职业伦理?如何让道德约束刚性起来?新闻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场所道德是馆员与读者共同遵循的道德。馆员职业道德,根据职业特点、性质赋予具体的道德内容;读者道德,结合读者行为进行实质性内容规范;场合道德是馆员与读者交往、交流中的言行、礼仪等方面的相慰道德。  相似文献   

11.
治治高校的“官场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瑞  胡为 《出版参考》2005,(10):18-19
“官场病”导致学术精神的沦丧。作为学者必备的基本素养,被官场规则消磨得所剩无几;至于学者的道德良知、社会责任,更是被官场染缸改变了颜色。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报道突发事件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一旦社会道德和专业需要之间出现了矛盾,新闻记者该如何进行选择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新闻记者除了要将采编以及报道新闻的工作做好之外,同时还要积极的践行社会道德。但是现在在报道突发事件的时候一些新闻记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道德缺失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抢现场在社会主义新闻体制下应该要比抢新闻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新闻记者必须要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具有充分的认识,将正确的新闻价值观树立起来,对人文关怀予以更多的重视,从而使自己的道德素养得以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6年1月23日沈阳《华商晨报》对“贫困父亲为救女写信遍求中国富豪”的报道为文本,从新闻伦理道德的视角分析了该报道行为的道德越位与失范。报道中,记者对新闻效应的追求超越了记者对社会道义的坚守,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新闻事实的本质,看似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却践踏了富豪的道德利益;而媒体在捐资救人方面的冷淡,明显地出现道德失范,把自身也推到了与富豪一样尴尬的局面中。  相似文献   

14.
有关爱心救助的报道,常常是读者关注的热点,也是媒体经常会碰到的事,媒体担当社会责任、弘扬道德价值也常常能从中得到体现。但这一类题材的报道,有的反响大,效果较好,有的则不了了之。为什么有的时候读者反响不大呢?原因就在于对爱心引导和激发不够。读者的热心也好,同情心也罢,是需要媒体加  相似文献   

15.
记者的良心     
陈相  何芝莹 《新闻窗》2010,(2):124-125
近年来,记者伦理道德失范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收受红包,编造虚假新闻,炒作新闻……人们不禁要问。记者的良心哪里去了!何谓良心?良心是伦理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Ⅲ记者的良心就是记者对自身“环境守望、社会良知”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并以此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它包括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6.
秦恒 《新闻前哨》2014,(7):33-34
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保障社会平稳运行和发展的手段,新闻传播职业的道德也不例外,道德约束与道德评价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控制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新闻传播职业的道德概念所谓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新闻传播职业的新闻人,在长期的职业实践和新闻传播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关系的总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在新闻出现后人类在实践中,由于工作需要而总结出来的.是源于最早期的一些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闻工作本身不仅反映社会道德状况,而且也体现着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观,新闻工作者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发挥新闻的教育、守望功能,才能贡献给读者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如果在新闻报道中热衷于低级趣味,黄色新闻,势必引起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道德争议事件频发,引起媒体大量报道。如"彭宇案"、"许云鹤案"、"小悦悦事件"等,让人哀叹社会道德滑坡。道德争议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反观媒体在事件  相似文献   

19.
在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新闻记者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在新闻记者的职业需求与社会道德之间出现矛盾后,新闻记者的个人价值选取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道德素养要求,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仅要处理好新闻采编、报道工作的各项内容,同时还要践行相应的社会道德。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与道德体制下,新闻记者应当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20.
时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已被看作是一种捍卫社会公平与正义、诠释社会道德与良知的进步力量。那么,当媒体的失实报道、虚假报道等现象层出不穷,低俗报道、不良文化被广泛传播,新闻报道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屡有发生时,新闻媒体能否担当起如此重任?也许,是到了新闻工作者该认真思考"新闻媒体该如何监督和约束媒体自身"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