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甘肃榆中高原训练基地体育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特尔菲、层次分析、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甘肃榆中高原训练基地体育资源选取综合评价指标,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并进行科学评价,进而提出甘肃榆中高原训练基地体育资源开发的主要思路和措施,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和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及实证的方法,对甘肃榆中和国内主要高原训练基地的地域和海拔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榆中基地与其周边地区,形成一个相互距离较近、海拔高度呈阶梯式递增、相对高差较大的高原训练基地群,这是国内其他高原训练基地所不具备的,在训练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高原训练”被很多国家的教练员们重视,不少国家建立了专门的高原训练基地,我国也分别建立了“云南海埂高原训练基地”和“青海多巴高原训练基地”。  相似文献   

4.
昆明、多巴基地的气候条件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体育地理学的角度对我国多巴、昆明两个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对海拔高度、纬度以及相应的气候变化特点等问题进行研究。揭示气候条件对高原训练的影响,指出从事高原训练的适宜环境及气候条件,为适时地选择高原训练点及今后确定和建立新的高原训练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统计分析、类比等方法,探讨甘肃省高原训练基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与训练的关系。研究认为,甘肃省地形地貌的垂直地带性表现强烈,海拔梯度差显著,夏秋季气温较高,空气较为湿润,为高原训练提供了优越的外部训练条件;以榆中为中心的兰州-榆中-兴隆山高原训练群落,适宜开展阶梯式高原训练;加快兴建榆中亚高原训练基地。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基地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是推动高原训练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个人深访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场馆设施、科研设施及服务能力、后勤保障体系、体育信息资源、经营收入等社会资源配置状况,并提出了其优化策略,旨在为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持续、高效和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甘肃省高原训练基地的特点,以及多年从事中长跑训练工作的实践,提出中长跑运动的高原训练,应以有氧训练为中心,完成一定训练量的积累,在阶段性训练中突出训练强度;在中长跑不同专项的高原训练中,强调针对性.并就中长跑高原训练中的高度控制、时间等,提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前沿动态     
陈小平 《体育科学》2006,26(2):95-96
日本国家游泳队的高原训练措施,日本国家队高原训练的基地,高原训练的效果,高原训练的宏观计划,高原训练的微观训练计划,高原训练效果的评价。[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高原训练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是推动高原训练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11个高原训练基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高原训练资源配置综合效率较低,处于DEA有效的基地仅有9.09%,其DEA无效主要是由规模效率的低下引起的。从发展态势来看,我国高原训练资源配置技术效率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表明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度运行较好;而规模效率值在4年间较低且处于波动状态,多数高原训练基地存在"粗放型"投入问题。规模收益变化分析表明,我国多数高原训练基地处于规模收益递减区间,要通过压缩规模达到提高资源配置综合效率的目的。根据评价结果,当前我国高原训练资源配置的关键是调整资源配置规模,实现"粗放型"投入向"集约型"投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邱俊强 《中华武术》2008,(10):17-19
自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后,高原训练开始逐渐流行。高原训练手段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提高耐力,促进恢复均有一定的效果。竞走项目是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曾有多名竞走运动员采用高原训练手段在比赛中获得佳绩。如奥苏利万、弗朗西斯科、弗尔南德斯、迪克斯以及陈跃玲、王丽萍都曾采用高原训练手段,来提高竞技能力。此外,一些国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本身具有进行高原训练的有利条件,如墨西哥、美国、中国等,对于发展竞走项目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世界杯冠军黎则文、世界杯亚军虞朝鸿、墨西哥竞走运动员悉尼奥运会50公里铜牌运动员桑切斯均为世居高原的运动员。目前,高原训练手段已经成为竞走项目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很多国家开始使用模拟高原手段如低氧帐篷来获得高原训练效果。随着很多高原训练基地的先后建立,竞走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科研工作者对高原训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高原训练手段如同其他高科技手段一样,成为训练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蹦床训练中周课次的安排及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中林  刘海元 《体育学刊》2003,10(1):116-118
通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等,研究蹦床周训练课次的安排、课的结构模式,并与前苏联和日本的训练方法和安排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国家蹦床集训队周课次安排的模式为10~11次:课结构的模式为每次课时间为3h,分为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此基础上,对蹦床项目中身体训练的重要意义和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指出在国际赛事频繁的今天,更要重视科学的身体训练方法和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12.
现代运动训练基本方法主要特点的多元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动训练基本方法是教练员科学完成具体训练任务的基本工具 ,是运动员科学提高运动成绩的基本手段。从方法论角度 ,对运动训练基本方法中的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比赛、高原等 7种训练方法的结构因素与特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世居高原运动员在平原比赛期间运动员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宁体校6名世居高原青少年田径径赛运动员,分别对高原训练和平原比赛期进行了4次测试.结果经过高原训练后、在平原比赛期间,随着比赛时间的延长,基础心律和血压逐渐下降,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都较为明显,且血红蛋白的下降先于红细胞计数;血清睾酮持续升高,血清皮质醇有所降低,其比值明显升高;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尿素氮下降明显.结论:世居高原运动员到达平原7天后,运动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发生改变.所以世居高原运动员应把握好下高原的时间.以免下高原过早,使运动员的心功能下降和红细胞过多的消耗;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也应多进行平原训练,以促进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使肌肉获得较大力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高原训练对女子竞走运动员循环与呼吸机能的影响.通过仪器测试及对比分析可见,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多指标广泛得到明显提高,表明高原训练对提高女子竞走运动员的循环,呼吸系统的机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低海拔地区男子柔道运动员在2366m高原训练的生理特点初步研究雷欣,李桦,潘均昂,任宝成,马德明,罗筱荣PreliminaryResearchofPhysiologyofMaleJudoAthletesLivingonlow-landduringTh...  相似文献   

16.
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访谈法对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现状进行了初步地研究 ,结果表明 ,长期缺乏统一的训练大纲 ,是影响我国基础训练的主要问题 ;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艺术体操训练大纲 ,是我国艺术体操界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陈萍高原训练计划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陈萍高原前、中、后训练的运动强度、运动量和训练方法的研究,探讨了陈萍高原前、中、后训练方法、计划安排的特点。研究表明:陈萍高原训练的特点是上高原前强度小,训练量大,主要采用持续跑的训练方法;上高原后训练量略有减少,经过两周的适应期后训练强度增加,并以混合氧训练为主,主要采用间歇跑、重复跑等训练方法;下高原后的前一周以一般耐力训练为主,采用持续跑的训练手段,赛前的专项训练以无氧为主,运动量减少,在训练手段方面,主要采用间歇跑、重复跑为主,兼有氧耐力为辅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