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史学的园林之中,有两株相互辉映的东汉史著作的奇葩。那就是《后汉纪》与《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优秀的纪传体史书;《后汉纪》则是一部早于《后汉书》的优秀的编年体史书。《后汉书》由于被列入纪传体的二十四史之中,因此大受人们的重视而《后汉纪》的史学价值却往往受到忽视。我们应深入对《后汉纪》的研究,以使其史学价值得以正确的认识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李晓明 《文教资料》2011,(28):83-85
范晔《后汉书》与袁宏《后汉纪》行世日久,同时代其他诸家后汉史书逐渐被淘汰。但范氏和袁氏之外的诸家《后汉书》亦有特点,保有珍贵史料,可补《后汉书》与《后汉纪》之不足。有鉴于此,清代辑佚学家开展诸家《后汉书》的辑佚工作,成果颇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后汉书》与中外史著比较,指出《后汉书》的史学特色,阐明(后汉书)的革新、求真精神。在史学体裁、内容、方法上都有某种新意。范晔《后汉书》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一部优秀的史学作品,在中国史学史上应占一席之位。发掘研究《后汉书》史学遗产,对于我国史学的现代化建设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唐朝李贤为《后汉书》作注,注重文字的训诂,成就很大,但疏漏驳杂之处仍然难免。通过对《后汉书》李贤注中的十个注释进行商榷,以期更深入地推进《后汉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南朝宋范晔所著《后汉书》是研究东汉史的基本史料,自问世后历代皆不乏研究者和整理点校者,并且取得不菲的成就。中华书局1965年唐李贤等注《后汉书》点校本,虽然广泛吸悔前代诸家之校证成果,但《后汉书》中原有的错误亦未得到校勘和清理。  相似文献   

6.
唐朝李贤为《后汉书》作注,注重文字的训诂,成就很大,但疏漏驳杂之处仍然难免。本文对李贤《后汉书注》中同义复词的现象进行探讨和商榷,以期更深入地推进《后汉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乐羊子妻     
(一)题解: 本文是从《后汉书》卷八十四的《列女传》里节选的。 《后汉书》和《史记》、《汉书》、《三国志》并列为“四史”,是我国正史中的名著。《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的史实,是南北朝时代史学家范晔(ye)撰述的。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南朝宋代顺阳山阴人。《宋书》说他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十几种有关后汉历史的著作,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后因事被害,他原拟写的十志未成,由西晋梁代刘昭选补。《后汉书》在思想倾向上比《汉书》进步,书中倾注着较多的批判精神;编次周密,文笔简洁有力。但它的人物描写却没《汉书》细致生动,故事性也没《汉书》强。  相似文献   

8.
一、容易混淆的作品 1.《汉书》与《后汉书》 两书均为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作者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后汉书》的作者是南北朝史学家范哗。  相似文献   

9.
一、《后汉书》中的歌谣范晔的《后汉书》有许多特点,如增加专传(有《党锢传》、《宦者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以及边地民族之传等);撰写长篇序、论;文辞的清新华丽;而大量的采收歌谣更是其一大特点。《后汉书》采用的歌谣,涉及面很广,大多是反映当  相似文献   

10.
后汉史书有12家之多,但除晋袁宏的《后汉纪》和范晔《后汉书》完整流传至今外,其他10家均已亡佚。迄今为止,除刘义庆、萧子显所著二书已无从考见,暂置不论外,还有吴谢承的《后汉书》、晋薛莹的《后汉记》、晋司马彪的《续汉书》等8家后汉史书还可从相关文史之注,以及种种类书中,略窥一斑。只有建立在查考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参考其他相关史料,并在先贤们已取得的诸多成就的基础上,对各家后汉史书继续进行辑录,才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已佚古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11.
运用训诂方法 ,参稽《后汉书》与《汉书》等典籍 ,考释《后汉书》中的四词条 ,或解释原书之疑义 ,或纠正李贤注之错谬 ,或有补于辞书释义之不足  相似文献   

12.
“王子吹笙”典故源于刘向在《列仙传》中记载的故事,最早见于《后汉书》和《潜夫论笺校正》,对后世影响颇大。其变体形式极为丰富,尤其是在唐宋两朝。“王子吹笙”典故在历代使用广泛,寓意深远,寄托了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自由和正义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3.
正统思想是中国古代史家解释政权合法性和政权更替合理性的重要理论。范晔的正统观念非常强烈,左右着他对东汉历史的认识,如他对东汉前后其它诸多政权贬斥,对东汉衰亡的反思,但着力点在于确立东汉的合法地位。无论体系结构,还是语言,《后汉书》都突出了东汉纲举天下、总揽一代的正统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齐梁咏物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领域中一个重要门类,齐梁咏物诗是咏物诗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但从研究实际来看,历代对此关注不够。近十年来,随着研究领域的深化与细化,研究者们开始重视齐梁咏物诗,出现了可喜局面:咏物诗评注、鉴赏作品集中相应选取了一部分齐梁咏物诗;个人研究论著陆续问世;齐梁咏物诗研究的单篇成绩显著。但对齐梁咏物诗的研究尚存在不足,有不少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词源研究成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研究可以归纳其研究特点,分析其成绩与不足.这一时期的词源研究成果在汉语词源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6.
宋至清代近 90 0年苏诗研究的漫长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形成期、过渡期、低落期及繁荣期四个阶段 ,表现出两头热、中间冷的研究态势。历代的研究呈现出四个层面 :一是收集、整理与刊刻 ,二是注释与编年 ,三是评点与选录 ,四是评论 ;每一阶段的侧重点与成就不同 ,形成其研究格局的文化背景与学术思潮也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7.
吐蕃时期(公元6世纪至9世纪)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当时,族群的认同感得到加强,藏族得到了壮大.对吐蕃时期的研究在整个藏学研究领域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加强对吐蕃时期的全面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西藏的过去.文章就近二十年来有关吐蕃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在对整体状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探讨其研究的不足及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问题。作者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划分为高等教育问题研究时期、高等教育管理学形成时期、高等教育学纵深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的基本特点;最后,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搞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博士生学费与博士学制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费与学费分离之后,对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析表明,博士生在非课程学习的研究阶段,学校没有教育成本付出,不应收学费。对博士生学习过程的分析表明,中间一年课程学习将研究阶段分割成两部分,从而造成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低效率,博士生学制因此应该变为6年一贯制,将研究阶段的时间相对集中。对现阶段博士生机会成本与未来收益的研究说明,博士生资助是当前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