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长沙市60-6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群体质指数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出此类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群超重与肥胖的防治,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该群体的平均体重指数为23.80kg/m2,高于全省均值水平,人群中BMI指数正常的占49.13%,体重过低者占4.13%,超重率37.25%,肥胖率9.5%。BMI指数越高,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相关疾病患病率也越高,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所占比率最高。结论:该群体超重和肥胖人群已接近总人口的50%,体重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隐患,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了解武汉市成年人超重、肥胖人群心肺功能特征。以2010年武汉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BMI进行分组,分析20-59岁成年人超重、肥胖人群血压、肺活量及台阶指数特征。结论:1)超重或肥胖组人群的平均血压水平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人群,体重与血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人群。2)超重或肥胖组人群肺活量/体重指数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人群,肺活量/体重指数与体重呈显著性相关,但肺活量与体重无明显的相关性。3)台阶指数与体重并无明显的相关性,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南京市40~59岁中老年社区居民体质健康状况、体力活动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采用<中国成年人体质健康标准>和<居民健康及体力活动量调查表>,对社区居民进行体质测试和体力活动量调查.共1993人参加测试,其中男性960人,女性1033人.结果显示:1)南京市社区40-59周岁的中老年居民的体质综合得分仅达及格水平;女性居民的体质健康优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男性.2)75.98%的男性居民体重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女性居民超重或肥胖率为63.16%;正常体重组体质综合得分最高,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组较低;体重过重或过轻均会对身体机能和素质产生负面影响.3)南京市城市社区居民体力活动以中低强度为主,女性居民每周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显著高于男性(P<0.01);居民体力活动的主要构成来源为职业劳动、家务劳动和交通出行的体力活动.4)居民体力活动每周消耗MET-min均值和体质综合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体力活动是体质健康的保护性因素;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越多,体质健康收益越大.5)居民超重或肥胖与大、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上海、东京成年人超重、肥胖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上海、东京20~74岁居民的超重肥胖现状,分析比较两城市肥胖人群的特征;方法:数据来源于"2004—2007年中日国民体质联合调查"。选取20~74岁成年人样本4508人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判断界值均采用中国(WGOC)标准;结果:上海20~74岁人群的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高于东京。东京男性33.4%,女性26.1%。东京男性肥胖的高峰年龄比上海男性提前20岁。两城市女性肥胖率的差异比男性显著。结论:超重肥胖是两个城市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工作将是中、日两国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母肥胖对幼儿肥胖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17地市3~6岁幼儿进行调查分析,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父母的身高、体重。应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120%作为幼儿肥胖判断标准,以BMI超过25或28kg/m^2为判断标准判断父母超重或肥胖。结果:父亲正常、超重及肥胖时幼儿肥胖率分别为5.49%,9.20%和14.43%;母亲正常、超重及肥胖时幼儿肥胖率分别为6.86%,12.12%和13.98%,各组肥胖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父母均正常的幼儿肥胖发病率为6.30%,而父母均超重或肥胖时幼儿的肥胖发病率上升到20.45%。幼儿BMI与父母的BMI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62和0.133。结论:父母肥胖是幼儿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父母肥胖的幼儿应成为预防肥胖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省20~59岁成年人2005年与2010年体质监测数据分析,研究BMI分布规律及不同BMI人群体质水平的差异,探讨BMI对成年人体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BMI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BMI增大。2.体重过轻主要出现在30岁以前,以女性为主。30岁以后出现体重的快速增长,超重与肥胖率快速增长。3.体重过轻或肥胖人群综合水平较差,超重对综合体质的影响较弱,体重正常人群综合体质最佳4.体重过轻及超重、肥胖对体质的不利影响是全面的,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济、烟、滨三地区成年人肥胖现象的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东省2005年济南、烟台、滨州三地区成年人部分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身体质量指数法为评定标准,探讨肥胖者的现状及特点。结果表明:山东省三地区成年人总肥胖率达15.4%,其中成年男性肥胖率为17.0%,女性肥胖率为13.8%。三地区成年人肥胖率存在性别、地区、年龄组的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高于女性,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随年龄的增加,肥胖率发生显著性增加。城乡间无差异(P〉0.05),但城男与乡男、城女与乡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0-69岁人群血压以及不同BMI、腰围、腰臀比水平等与血压值和高血压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取52614例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组、老年人组调查资料,统计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质评分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血压值与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体质评分关系密切(P<0.01);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子的血压值显著高于女子(P<0.01);乡村居民的血压值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P<0.01),城市体力劳动者血压值高于城市非体力劳动者(P<0.01);体质未合格组的血压值高于体质合格、良好、优秀组(P<0.01);以BMI分类人群的血压值依次是肥胖﹥超重﹥正常﹥偏轻(P<0.01);腰围超标和腰臀比超标人群的血压值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高血压总检出率为17.4%,男性为20.53%,女性为14.44%,男子的检出率高于女子(P<0.01);在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腰围和腰臀比超标者检出率高于正常者(P<0.01);在不同体质等级之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压值随年龄、体重增长,并呈现明显的性别、体型、体质等级、城乡差异;高血压检出率与性别、体重、体型、体质有密切关系,控制体重和腰围,增强体质,是非药物降低血压值、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血压、超重和肥胖等形态、机能指标相关性研究,探讨PWV在体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在常规体质检测基础上,测量4下文522例普通居民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主要处理方法:1)通过血压各指标对baPWV评价的动脉硬化受试者工作(ROC)曲线、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阳性率一致性Kappa检验等分析血压和baPWV相关性;2)logistic逐步回归(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分析超重、肥胖与baPWV关系,根据ROC曲线计算BMI预测动脉硬化的最佳切点。结果:1)江苏人群男性baPWV均值为1 383±237 cm/s,女性1 278±246 cm/s;baP-WV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2)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baPWV均高于正常人;控制年龄和性别因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与PWV均呈显著正相关,动脉硬化ROC曲线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01;但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阳性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0.402,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区分人群预测动脉硬化灵敏度只有36%,特异度较高为97.8%;3)超重、肥胖人群baPWV、动脉硬化发生率均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质测量、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福建省3城市居民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和腰臀比(WHR)的基本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MI与F%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超重是福建省3城市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男、女即使体重正常,腹部肥胖和体脂百分比超标也占一定的比率;体质指数的增加主要与脂肪增加有关,而体内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  相似文献   

11.
陈磊  施曼莉 《体育学刊》2012,(4):134-139
分析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探索PSBPR延迟作为肥胖(超重)患者新的调控标志物的可行性。将169名志愿者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组(BMI≥24 kg/m2,n=91名)和正常体重组(18 kg/m2≤BMI<24 kg/m2,n=78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分钟的收缩压与运动后第1分钟收缩压的比值(第3分钟收缩压恢复比,rSBPR)超过1.0作为PSBPR延迟的指标。比较两组rSBPR和PSBPR延迟发生率的差别并分析肥胖指数(体脂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SR))与rSBPR的相关性。结果:肥胖(超重)组rSBPR(男:0.97±0.03;女:0.95±0.05)高于正常体重组(男:0.79±0.02;女:0.80±0.04)(均为P<0.01);肥胖(超重)组PSBPR延迟发生率(男:16.0%;女:23.4%)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男:2.7%;女:4.3%)(均为P<0.01);肥胖(超重)的男性和女性发生PSBPR延迟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8.0倍和4.6倍。相关分析显示,肥胖(超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381(P<0.01)和0.316(P<0.01),肥胖(超重)组女性WSR与rSBPR相关系数为0.402(P<0.01),正常体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436(P<0.01)和0.310(P<0.01)。结果表明:PSBPR延迟可能是肥胖(超重)患者可调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7名肥胖男性青少年进行为期21天的封闭式综合干预(运动、营养、生活方式、心理教育等)减肥。通过比较综合干预前后研究对象身体形态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探讨综合干预对肥胖青少年健康的改善和促进作用。方法:以2011年参加沈阳体育学院运动智能控重中心减肥夏令营的7名体脂率>29%的男性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综合干预开始时测试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PBF)、身体质量指数(BMI)、脂肪体重、瘦体重、腰围、臀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和血脂四项、血清葡萄糖(Glu)和血清胰岛素(FIN)等血液生化指标。经运动负荷试验和体格检查,排除心血管机能障碍等危险因素后确定个体减肥方案。采取运动干预、营养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干预方案,21天后测定相同指标并与刚入营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1天的综合干预,肥胖青少年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BF)、脂肪体重、腰围、臀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和空腹血脂、血清胰岛素(FIN)指标明显改善,空腹血糖(Glu)没有变化。结论:21天的综合干预对肥胖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薇  张鸽 《体育科学》2005,25(3):40-43,51
身体质量指数与体脂肪率存在着较高的相关关系 ,是评估体脂肪率简便而实用的方法之一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应充分考虑性别和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甘肃省居民超重和肥胖现象已相当突出 ,男性 30岁、女性 4 0岁组以上超重比例已达三分之一左右 ;一般的身体锻炼对控制体重或去脂效果不甚明显。有效控制肥胖 ,一是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保持健康心态等 ;二是研究制定适宜的运动控制体重等处方进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调查石家庄市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分析其体重指数与体脂百分比的关系及对两种方法判定肥胖的比较。方法:测试95例成年人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并用皮褶厚度法计算其体脂百分比。结果:以BMI为标准判定,女性肥胖的检出率为13.3%,男性肥胖的检出率为54.3%;以体脂百分比为标准判定,女性肥胖的检出率为40.1%,男性肥胖的检出率为65.7%。结论:用体重指数和体脂百分比作为不同的诊断方法,肥胖检出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在判定超重与肥胖应将两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Recent data indicate that level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re increasing at an alarming rate throughout the world. At a population level (and commonly to assess individual health risk),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s calculated using cut-offs of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derived from height and weight. Similarly, the BMI is also used to classify individuals and to provide a notional indication of potential health risk.

It is likely that epidemiologic surveys that are reliant on BMI as a measure of adiposity will overestimate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 the overweight (and slightly obese) categories. This tendency to misclassify individuals may be more pronounced in athletic populations or groups in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more active individuals is higher. This differential is most pronounced in sports where it is advantageous to have a high BMI (but not necessarily high fatness). To illustrate this point we calculated the BMIs of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rugby players from the four teams involved in the semi-finals of the 2003 Rugby Union World Cup.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WHO) cut-offs for BMI, approximately 65% of the players were classified as overweight and approximately 25% as obese.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a high BMI is commonplace (and a potentially desirable attribute for sport performance) in professional rugby players. An unanswered question is what proportion of the wider population, classified as overweight (or obese) according to the BMI, is misclassified according to both fatness and health risk? It is evident that being overweight should not be an obstacle to a physically active lifestyle. Similarly, a reliance on BMI alone may misclassify a number of individuals who might otherwise have been automatically considered fat and/or unfi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青春期肥胖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建模7周后,选取喂食高脂饲料的肥胖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Oc)、低强度运动组(OL)、中强度运动组(OM)、高强度运动组(OH)。OL、OM、oH分别以15-18m/min、21-25m/min和28-32m/min的强度运动,坡度均为0。,lh/天,5次/周,共干预8周。干预后麻醉大鼠采集血液,测定血浆蛋白以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8周运动干预后,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运动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O.01);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0M、0H组显著低于OL组(P〈O.05、P〈O.01);血白蛋白OH组高于0c组(P〈0.01)。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实施8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后,使青春期肥胖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和体脂率明显降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调节效果更明显。该运动干预能有效调节血浆蛋白与肝肾功能,但不同运动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共轭亚油酸结合不同运动强度对青春期肥胖大鼠减肥效果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建模成功后的雄性SD肥胖倾向大鼠30只,每组6只,随机分为5组,分为:OC、OCC、OLC、OMC、OHC,经8周干预后,测麻醉后体重、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1)肥胖指标:OLC、OMC、OHC与OC、OCC的麻醉后体重、体脂肪以及体脂百分比相比降低(P<0.05、P<0.01).(2)肝功能指标:血浆白蛋白值OMC与OCC相比明显增加(P<0.01);球蛋白值OMC与OC、OCC相比增加(P<0.05、P<0.01).OCC组与其它组别的谷草转氨酶值相比明显下降(P<0.01); OHC组与其它组别的总胆红素值相比增加(P<0.05).(3)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LA结合运动具有良好的减肥作用.不同运动强度结合CLA干预后,高强度运动减肥效果最明显,中强度运动增加大鼠血浆相关蛋白,高强度运动增加总胆红素的量.CLA结合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肾功能的相关指标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运动处方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血脂与体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跟踪实验法观察24周运动处方锻炼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血脂与体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糖尿病高危患者锻炼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收缩压和静态心率均显著减少(P<0.05),肺活量、握力、座位体前屈显著增加(P<0.05);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试验2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却显著升高(P<0.05)。结论:长期、系统、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锻炼可显著改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血糖、血脂和体质指标,对患者增强体质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内蒙古20-69岁人群BMI特点,采用百分数法评价BMI,寻找超重与肥胖的触发年龄。方法:对5880人数据进行BMI数据分析和曲线拟合分析。结果:①内蒙古20—69岁人群总体、男性、女性BMI分别为24.2±3.48、24.6±3.49、23.8±3.41。总体BMI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高于女性,超重和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