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当前乡村教育仍然存在许多农户对基础教育不重视、农村儿童深陷学业困境、乡村教育人才匮乏等问题。如何破解乡村基础教育现实困境?如何结合乡村基础教育促进乡村振兴?这是乡村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议题。2018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将改革视域转向高等院校对乡村振兴的帮扶作用。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为例,探赜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帮扶乡村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农村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能力与品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教育的质量与发展,借助对五年制农村公费师范生的成就需要理论及城乡教育差异的分析,从三个维度研究农村公费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内涵,即服务农村教育教学、扎根农村的自我专业成长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素养,以完善在校农村公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为西部农村地区培育更多优秀教师,振兴乡村文化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省属高校在乡村师资力量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实习单位和学生等方面分析省属高校英语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探索英语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各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向本地区基础教育输送卓越教师是地方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在师范生和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机制、改革举措等方面,对"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卓越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地方高校进行"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卓越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实习支教在我国教育规模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产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师范院校扶持乡村教育之路。乡村教育振兴的逻辑通路是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而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师范生实习支教提出了新要求。乡村教育振兴下,师范生实习支教改革的主旨为精准实习支教,实习与支教互利共生和教师专业成长。当前,实习支教存在着供需矛盾突出,深层合作机制欠缺,对师范生专业发展支持不足等问题。乡村教育振兴下师范生实习支教改革,应建立响应乡村教育需求的多元实习支教链条,深化师范院校与乡村学校互利共生机制,加强乡村教育环境中实习生专业成长支持,以便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育师资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C-UGS"协同培养模式在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焕发出新的价值和活力.但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师范生教学实践匮乏与教学技能培养需要、师范生乡土教育缺失与推进乡村振兴意识需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匮乏与师范生职业发展需要等现实矛盾.同时,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针对已存在的现实矛盾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8,(3):117-124
地方高校的师范生教育应立足于地方属性,从地方性出发以适应师范教育的开放化和专业化趋势,高校可通过实现师范生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建立师范生培养的动态调整体制,避免师范教育消亡论和唯教师资格证论错误导向;以培养区域基础教育师资为导向,实现与传统师范院校、非师范教育专业的差异化竞争;增强地方性特色,树立服务区域基础教育的理想,挖掘区域课程资源,形成师范生教育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是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乡村教师的精准培养为目标,基于协同论构建了包含政府、高校、地方学校和培养对象的"四方协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型,从定向招生、政府付费、订单培养、多方互动、顶岗实习和分配就业等环节全过程层层落实,有效地保证了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同时优化了师资质量;再以"河职院—博罗"师范生订单班为案例,对模型的运行过程及具体成效进行验证,认为该模型适用于基础教育师资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乡村地区教师的精准培养。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适合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需要的优质师资是河南地方高校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周口师范学院作为河南地方师范院校之一,根据农村基础教育对师资的独特要求,注重提高师范院校教师群体的教育专业化水平,加强师德教育、推行"(4-X)+X"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开设凸显教师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教师教育课程平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提升学生从教技能与技巧,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师范生,使师范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真正地成为适合农村基础教育需求的优秀师资。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统筹下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深化了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在职教师"校际交流"、"置换培训"、"教育硕士培养"等项目的有机结合,是解决城乡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不均衡的一条路径,有助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高校通过共建"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开创了高校战略联盟建设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育学是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师范生必修的教育课程。从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目标出发,探讨小学教育学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意在培养师范生未来当好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应具备的师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发挥积极作用,并鼓励师范生努力成为未来的"最美乡村教师"。  相似文献   

12.
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对于师范生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较多地集中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上,而忽略了师范生职业情感的培养与教育,这不利于培养真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秀教师。《动物学》是生物师范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野外实习及考核评价几方面,探讨了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培养人文精神,旨在将培养方式和方法内化入《动物学》课程学习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育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必要环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基础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上预期能够发挥经济、文化、社会、象征四重功能。然而,在功能实效上,基础教育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果关系有待实证检验;在理念选择上,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教育功能存在现实冲突;在目标指向上,地方性和全球化的乡村教育发展取向存在价值博弈。然而,这些矛盾分歧可以通过建立优质基础教育与乡村振兴的互促循环,以“儿童为中心”实现基础教育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耦合,以及以“全球在地化”理念促成地方意识与全球视野的辩证统一等方式化解。在此基础上,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优势,基础教育有望在打造优质特色教育以提升乡村社区吸引力、开展适合儿童发展和社区需要的社会服务以及培育心系乡村发展的“全球社会有根人”等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师范生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从源头上树牢师范生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赋能乡村教育优质发展、赓续传统乡土文化根脉、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同时师范生也面临乡土情怀淡薄、乡土文化教育渗透不全、乡村实践经验贫乏等困境。为了促进师范生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须加强国情和理想信念教育、开发乡土教材和设置乡土课程、增强乡村教育实践,不断增强师范生乡土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激励师范生到广大乡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塑造者,振兴乡村教育的“大先生”。  相似文献   

15.
实习支教对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教育见习则对于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教育见习课程存在方案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组织与管理、场所不足等问题。为有效解决教育见习课程存在的问题,适应实习支教对教育见习的要求,尝试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见习体系,以确保师范生在实习支教过程中能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实现高校支援农村基础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国培计划"中的"顶岗置换"项目是高校师范生实习与农村中小学教师脱产研修有机结合的一种新模式,是基础教育师资职前实训和职中研修协同促进模式的有效尝试。本文基于对师范生实践教学保障不足、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面临的困难等问题分析,总结了"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双向协同促进机制的状况,提出了发挥区域统筹、县域主导、经费分担和双重双向担责等进一步优化完善基础教育师资职前培养和职中研修协同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菲  赵劲松 《教育与职业》2021,998(22):58-6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的人才瓶颈凸显.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现阶段地方高职院校在乡村人才培养上面临服务定位矛盾、专业结构失衡、课程内容脱节、乡村就业尴尬等问题.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困境,地方高职院校应确立"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的乡村人才培养路径,推动面向乡村招生、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促进乡村高职教育保障体系的强化与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功能定位转型与改革.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是巩固乡村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改革背景、改革历程,剖析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中存在的师德教育实效性不强、与乡村教育需求脱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分离等问题,提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改革的举措:培养目标定位乡村教育、课程体系服务乡村教育、实践教学融入乡村教育,以此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提升人才培养新规格,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新融合,为地方师范院校推进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师范生培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培养机制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师范生培养机制中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完善,地方政府督导力度不够,中小学实践科学性不足等问题。"U-G-S"协同培养机制的建立对改革高校人才培养范式、提升地方政府的教育调控力度、增强中小学教师人才储备、塑造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以及促进高校与中小学资源共享具有重要作用,将有利于各主体参与协同,解决传统师范生培养模式中的弊端。"U-G-S"师范生协同培养机制可采取优化培养方案、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增强各方主体合作制度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支撑。作为乡村教育主力军的乡村教师,其主要来源于公费定向师范生,而公费定向师范生政策大都具有定向、分类及本土化培养三大特色。研究发现,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存在利益化、去乡土化等问题。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应注重采取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组建全程育人导师制及厚植乡村情怀教育等措施,从而为乡村地区输送一批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优秀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