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近代开始的文体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变.是中国文学逐步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站在历史的角度,分别论述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告别古典走向近现代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总结了它们以世界文学为导引,对传统文学进行革命性变革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翻开近代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带规律性的事实:站在科学最前列的国家,它们的科学优势都是以重点大学为基地逐渐累积起来的。科学的优势是从大学里累积起来的近代科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是同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里,科学技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比较先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教学中,比较的具体方式很多。1.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这是从比较对象所涉及的时空角度分类,是两种最常用的比较方式。纵向比较主要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比较逻辑是逻辑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提出比较逻辑的基本涵义,将其研究范围限定为世界古代三大逻辑理论——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形式逻辑、印度的因明学和中国的墨辩学之间的比较,并从世界逻辑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考察了比较逻辑研究的历史基础及其类型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角度探讨科学技术与世界历史、社会主义发展的同步性;重点分析近代三次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三次飞跃的内在联系。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应该互相参照,因为没有中国的世界科学技术史是不完全的,而中国科学技术的任何一项成就如果不放在世界大背景中加以考察,也难于科学地判定其历史地位.本文拟将中外科学技术发展史作一比较,重点则放在近代以前.  相似文献   

7.
张茹娟 《海外英语》2014,(9):258-259,275
认知语言学家对隐喻的研究证实了隐喻对人类认知的广泛影响,以时间为目标域的隐喻更是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无处不在。根据始源概念域的不同,隐喻可分为方位性隐喻、结构性隐喻、本体性隐喻三类。对英语和汉语中的时间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比较其始源概念域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试析“李约瑟之谜”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李约瑟之谜——科学技术发达的文明古国——中国为什么没能最先进入现代文明”产生的原因。文章提出,思想上的自由是科学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历史上,正是由于宋元以后程朱理学的兴起,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破坏了促进学术发展的社会环境,才最终导致了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出现过灿烂辉煌时期,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到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英国的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JOSePnNeedhP)博士提出过一个世界级难题:中国古代有杰出的科学成就,为什么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怎样看待“李约瑟难题”的成因?中国的科学技术怎样重振雄风?一、李约瑟难题的原因要解决李约瑟难题,必须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极其矛盾所在。虽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出现在近代,但…  相似文献   

10.
清末“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是中国近代最早编辑出版教科书的专门机构。本文对该委员会的产生、组织机构、人员构成、经费来源、编写原则、实施步骤、特点和历史意义作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从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该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科书的产生。它编写出版的中小学教科书,对中国教科书的近代化,对传播西方科学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李约瑟难题”及其解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文明与历史》等著作中评价3世纪-13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西方望尘莫及的程度。特别是四大发明对推动西方的历史进程起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耐人寻味的问题:当文艺复兴后,西方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时,中国科学技术开始却落后于世界水平,最终近代自然科学并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3.
綦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4):187-187,189
古典科学产生于古希腊,近代科学产生于科学革命,中世纪成为对科学史研究容易忽略的时间段。这一千年伴随着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到兴盛,表面上看对科学的发展基本起到阻碍作用。但启蒙运动之后近代科学的突然产生和蓬勃发展,却离不开基督教对其的孕育。本文从古希腊哲学的衰落,到基督教对古希腊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从教义到其神学体系的唯实与唯名之争,说明基督教对于近代科学的产生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墨经和印度因明分别为世界逻辑两支源流,二者对世界逻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二者产生的年代非常相近,其研究内容都涉及到逻辑学。认识论等方面。近代学者对中国墨经和印度因明的异同也做了大量的比较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欲从认识论角度来分析汉传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中国近代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潮进行了勾勒,认为严复着重于引入西方近代的实测内籀"之学,其中既包括西方近代的科学方法,也内含着实证论的原则;王国维对实证论也作了双重理解,并开始注意到近代实证科学与朴学方法的沟通,但更偏重于二者在历史考证中的结合;胡适的方法论思想既有西方实验科学的方法与实用主义的原则,又力图从一般方法论的意义上将二者与清代朴学的治学原则结合起来。近代科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沟通交融,显示了科学版图的不断扩展与科学地位的层层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一在历史教学中,比较的具体方式很多。1.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这是从比较对象所涉及的时空角度分类,是两种最常用的比较方式。纵向比较主要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比较,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比较,印度近代史上历次民族解放运动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等。横向比较主要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中国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相似文献   

17.
开口呼与合口呼是汉语语音性质的重要区别特征,从齿音的角度探讨中古到近代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开合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揭示这一发展时期语音演变的情况。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中古和近代的齿音开合口情况进行纵向比较,指出有5组齿音韵字在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开合变化。  相似文献   

18.
屈仁芬 《时代教育》2007,(10Z):57-57
中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世界历史进展迅猛,东西方经济文化接触日益频繁,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密切联系起来。有人形象地将这一时期的中西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16世纪,当近代自然科学的曙光初照欧洲大陆时,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也已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黄昏。这一时期中国影响最大的科技成就主要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而在西方,16世纪中叶,以哥白尼“日心说”为标志的近代科学产生,同时西方的物理学、生物学等也突破了古代的范围,迎来了近代的黎明。知识经济的隆隆涛声中,科技成为我们经常并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无论是科学技术、政治制度,还是文化习俗都打上了西化的烙印。近代历史事件的时间表述也是如此,用传统的天干地支、皇帝年号来表述,逐渐演变为采用西式的具体月日来表述。这一转变,其一反映了传统文化向西方文化的让步,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历史趋势;其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外患频仍的历史事实;其三反映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加速这一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活世界是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活动的发源处.是一切人的生命、生活、组织、社会的存在基础.是个体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和所形成的科学世界观,异化了人类真实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理论关照下的生命教育主张教育要走进“生活世界”,建立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构建充满温情的教育生活世界和倡导教师要使用生活化的温馨评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