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从清末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开始,中国开始了现代职业教育法制化的进程。1912~1913年,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公布了《学校系统令》及各学校令和规程,又称壬子—癸丑学制,其中包括《实业学校令》和《实业学校规程》。1922年,壬戌学制由民国北京政府颁布,以综合的形式规定了职业教育学制。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戊辰学制,基本上延续了壬戌学制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定。1932年2月17日,国民政府颁布《职业学校法》,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职业学校规程》和《职业补习学校规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法规和措施,基本上形成了旧时中国职业教育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
吴汝纶与清末学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吴汝纶的《东游丛录》与癸卯学制的比较,试图发现吴汝纶及其《东游丛录》究竟在哪些方面影响着清末学制改革的。另外,《东游丛录》不仅是当时日本教育的百科全书,也是清末学制改革的优秀范本,从中折射出清末学制改革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先后任命张百熙、张之洞制定了两个学制,即《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通过比较这两个学制制定的背景及其内容,可知:由于制定者的主观原因,造成了《壬寅学制》被《癸卯学制》取代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壬寅和癸卯两个学制的制定前后相隔仅一年多时间,且后者比前者更完善。一般认为,壬寅学制公布后未及实行,很快被癸卯学制取代,清末学制始于《钦定学堂章程》而成于《奏定学堂章程》。然而,从清末蒙学堂和高等学堂的兴办状况观察,尽管壬寅学制是粗糙和不完备的,在实践中也并未完全受到漠视。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学制建设经历了一个由《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中的“实业教育” ,被《壬戌学制》中的“职业教育”所取代的过程。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 ,不仅仅是称谓的变化 ,而是有其更深刻的精神内涵。它是教育民主化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铸就的结果 ,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麾下的产物。一、《癸卯学制》中实业教育制度的确立将实业教育纳入学制系统并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制度推行是在 2 0世纪初。 190 4年 1月 ,颁布了由张之洞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 ,又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完善且实行的学制。该学制正式确…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颁布了三个重要的学制,它们对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末《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定和实施确立了教育学科在大学的合法地位;民初《壬子·癸丑学制》提高了大学教育学科的层次;1922年《壬戌学制》则促使大学教育学科趋向多元化和开放化.  相似文献   

7.
安徽职业教育发轫于清末民初。1902年,安庆即已创设武备学堂。翌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以后,安庆、芜湖、阜阳、太和等地陆续创办10余所实业学堂,设有农、工、商、医、政法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萌芽和发展经历了清末和民国两个时期。清末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出现了实业教育的萌芽,并不断发展壮大;民国时期是在清末实业教育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按照学制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实业教育改革阶段(1912~1921年);职业教育兴起阶段(1922~1926年);职业教育发展阶段(1927~1949年)。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中国学制的建立和变迁同当事人的主观因素具有直接的关系。清末的学制主要出自政治家的选择,1922年的新学制则更多地渗透了教育家的理想,二者的区别可以在"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变化当中得到反映。至于学制改革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不论它是否以学校之外的功利为中心,首要的还应取决于当时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从国外引入的职业教育带有明显的异域化倾向,过多模仿外国学制、聘任大量外籍教习、使用原版授课教材以及生搬国外职教体制等行为都影响了职业教育与中国实际的有效结合。有鉴于此,近代中国政府及教育家开始有意识地去探寻本土化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他们极为细致地调查并研究了清末民初的国情,继而提出、制定了一些列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教育理论和制度。职业教育本土化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今天的职教事业依然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验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验●高奇“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选登中国的新教育始自清末,1903年癸卯学制的颁布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儒学教育体制。但癸卯学制是清王朝的学制,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性。我国教育真正民主化的改革和现代化的进程是从辛亥革命后开始的。在...  相似文献   

12.
建国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前,高等职业教育从洋务运动到1949年,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至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期间的高等实业教育思想萌芽与教育实践形式酝酿期,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至1922年壬戌职业教育制度确立前的高职教育体制初创与教育实践形式初步展开期,1922年壬戌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至1949年间的高职教育实践形式全面发展与曲折发展期。  相似文献   

13.
从清末第一所师范学校建立到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的20多年间,中国师范教育一直是独立建制,由 国家统一办理。《壬戌学制》颁布后,受美国模式的影响,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逐渐形成了颇具自己特色的高等师范教育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对职业教育思想及其课程理论作过系统论述,对职业教育的实践作过全面推进,并对1922年学制与课程改革起过很大影响的代表人物,当首推黄炎培。他在1913年就著文针砭当时学校教育脱离生产、脱离生活、无济实用的弊病,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响应。1915年成立的、孕育新学制诞生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和1917年成立的、对推进职业教育作过重大贡献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其主要发起人和实际负责人之一都是黄炎培。  相似文献   

15.
《最新微积学教科书》是清末"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颁布后,首套《最新教科书》中的第一本微积学教科书.它是中国新学制颁布后第一本内容比较完善的微积分教科书.该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概念的解释,注重结合例子加以说明,是一部浅显易懂的微积学入门教科书.它出版于中国高等教育严重缺乏教科书的特殊时代,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开展微积分课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22年《壬戌学制》正式改称实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改旧制甲种实业学校、乙种实业学校为职业学校。以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并非仅为名称上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社会对职业教育内涵、功能以及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与当时社会主导思想的变化、职业教育家自下而上的推动以及欧美职业教育思潮的影响相联系,这一历程加强了职业与教育、社会及个人的联系,变革了劳心胜于劳力的教育传统,并借助学制的改进推进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行。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取法于西方的新学制。清末学制对于中小学文学教育有着怎样的规范与设计呢?  相似文献   

18.
190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将大学预科教育正式列入我国学制。本文在阐述清末民初大学预科教育制度演变的基础上,对清末民初大学预科教育实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以企对我国现今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04年9月14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以二年制为主,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以三年为主”的改革原则。但学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时间长短问题。教育教学改革受到职业教育体系和机制的制约,其中生源入口和国家职业资格及就业准入制度就是两个重要方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国时期,沧县教育获得长足发展。根据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政令,沧县教育在政府主管机关和民间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秉持政府的教育宗旨和学制、课程、教师资格的有关规定,通过政府拨款和民间筹资,开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