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味”离我们越来越远,正渐渐地被我们淡化、冷落。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反思,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让“数学味”回归到数学课堂。一、情境创设具有“数学味”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中数学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存在缺乏“数学化”的现象,以“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为例,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理论的解读、对数学归纳法教学的解读,呼吁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回归“数学化”的课堂教学,要让数学课堂凸显“数学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品味“数学味”,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演练场。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下,如何架起“书本”与“生活”的桥梁,让“生活数学”走进课堂,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本文围绕“数学化”这一核心,认为“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数学化”有三个策略:实物“数学化”策略,过程“数学化”策略,综合“数学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潘智 《生活教育》2014,(1):67-68
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重要还是数学化重要,一直是课改以来的争论焦点之一,还有的研究学者提出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观点。不论哪一种理论,笔者认为都要从课堂、学生的角度加以认识:数学味与生活味都是课堂中需要添加的味道,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的规划与设计及适当的操作,在"生活味"与"数学味"之间架起一台适宜的天平,让教师、学生和课堂都达到一种平衡,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让数学课充满“生活味”,让“生活味”弥漫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了我们的共同的追求。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原则,如何在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感受生活数学.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为此,在“生活数学”的理论支撑下,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生活同课堂练习有机统一,在课堂练习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将枯燥的练习同生活结合,变机械的重复为快乐的接受,让练习蕴涵生活的芬芳。  相似文献   

6.
把生活情境融入数学课堂,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新教学理念.本文以<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课例实践为载体,就如何使数学活动走进生活,让学生领会数学的实在、感受数学的价值,并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课堂向生活空间有效延伸.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呈现具有生活魅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倡导数学课堂的生活化,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因而,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本文将阐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生活化"理念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实践行为.纵观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味"是浓起来了,但"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导致数学教育走向另一种极端.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9.
王刚 《甘肃教育》2010,(11):31-3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与连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生活化,而忽略数学化,使数学和生活的本末似乎有些倒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调和好“生活味”与“数学味”之间的比例,使数学教学既有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味道,也不缺失数学本身应有的味道,使生活味与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数学教学必须强调数学学科的价值取向,不能失去数学本身应有的"数学味".那么,如何打造具有浓浓"数学味"的课堂,让学生有效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一、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 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又往往是隐含并可以被发现的,只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就可以在生活情境与现象中感受和抽象出数学知识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数学味内涵有哪些?本文从“双基”训练味、数学思考味、解决问题味、数学化过程提炼味、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味、数学语言交流味、人文情感关怀味儿等七方面作了论述,有利于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生活味儿”与“数学味儿”的关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对匡正“去数学化”现象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天利 《教师》2008,(4):112-113
最近。我好几次参加了长沙市小学数学学会组织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体现数学课堂的数学味”的专题活动,我开始思索,什么是数学味,我也努力追求着数学课堂特有的“味”儿。如何让课堂充盈数学味呢,下面我谈几点肤浅的看法,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生活化的同日寸提升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具有“生活味”的同时更具有浓浓的“数学味”,实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在新课程改革之初,一些热闹的而又走样的数学课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反思,也就是有些数学课堂上的生活味越来越浓,数学味显得有点淡,虽然新课标中指出:  相似文献   

15.
杨惠翔 《教师》2012,(30):24-25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理念、新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但有些课堂的学习气氛虽然热热闹闹,新课程的理念却“有形无实”,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走过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低。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在学习内容上,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化”,更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化”;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要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上,教师要预设各种可能,顺着学生的思路及时点拨与调整;在反馈练习上,变封闭练习为开放的活动,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6.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味”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笔者以为,造成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味”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目标膨胀,数学课堂承载过…  相似文献   

17.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昧”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昧”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8.
教学素材是进行教学的重要载体。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做教学资源的开发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选择小学数学教学素材,让数学课堂更鲜活呢?一、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真"中"求"《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并明确指出:"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因此,我们可  相似文献   

19.
把生活情境融入数学课堂,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是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一种新教学理念。本文以《一次函数的图象在物体运动中的应用》这一教学设计为载体,结合笔者在新课程实施两年多来的一些教学尝试和实践初探,提出了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数学课堂向生活空间有效延伸等看法,试图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呈现具有生活魅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习题的生活味""例题的情境味""方式的趣味化"。但是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正在逐渐被淡化。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改的同时,不忘数学的浓、重、厚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展现课堂的数学美、数学味以及课堂情境等方面入手,挖掘并展示数学之美,让数学课堂回归"本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