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冬娣 《考试周刊》2014,(16):44-45
<正>[教材简析]本课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朗朗上口。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的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水乡歌》是一首诗歌。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丽的水乡风光图,使人感受到水乡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想象,有了创造的想象,才可能有创造的行动。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富有幻想。所以,设计一些要求想象的训练题,对培养他们合理的、创造性的想象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水乡歌》是苏教版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诗歌,主要讲了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反映了水乡风光秀丽,人民生活幸福。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问题进行有机训练,不但丰富了课文内容,深化了原有主题,而且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诗歌第1节写水多。学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多水干什么用呢?学生想了想…  相似文献   

4.
金叶 《考试周刊》2014,(4):20-20
<正>诗歌篇幅短小,结构精当,语言精致凝练,极富表现力,特别易于学生诵读。小学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诗歌,怎样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经历美的历程,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是诗歌教学的首要任务。怎样在诗歌教学中凸显有效性呢?在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水乡歌》的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紧扣教材,各段突破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 《水乡歌》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中的一首诗歌。它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诗歌朗朗上口,学生十分喜爱,不少学生可能在课前就已经能熟练背诵了,可是学生对水乡风土人情缺乏认识,缺少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6.
仇艳 《教育艺术》2010,(1):47-48
初读《水乡歌》这篇课文。就很喜欢,这是一首江南小诗.清新活泼,如诗如画。仿佛梦里的水乡就在眼前。《水乡歌》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课。本文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课文比较简单.但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水乡歌》是一首诗歌。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丽的水乡风光图, 使人感受到水乡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美好的生活,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张秀娟 《考试周刊》2013,(20):50-51
<正>设计理念:《水乡歌》是一篇优美的诗歌。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那么,对这样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该如何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关注这样两点:首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水乡的专题片,让孩子对于  相似文献   

9.
《水乡歌》是苏教版低年级的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了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教学中,笔者以朗读教学为中心环节,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相似文献   

10.
毛丽伟 《小学教学设计》2010,(1):F0002-F0002
21 水乡歌 此板书设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图中有水、有船,还有动听的歌声,令人仿佛看到一只满载着水乡人梦想的帆船正驶向更美好的未来。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地突出了诗歌的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水乡的关,体会水乡人民的勤劳以及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水乡歌》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中的一首诗歌。描写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诗歌朗朗上口,学生十分喜爱,不少学生可能在课前就已经能熟练背诵,可是学生对水乡风景人情缺乏认识,缺少生活体验。为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目标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上。  相似文献   

12.
梦里水乡     
水乡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学了课文《水乡歌》的小朋友都知道,那是一个水多、船多、歌多的地方,是个令人神往的美丽的地方。来,我们一起去水乡游览一下吧!  相似文献   

13.
《水乡歌》是一首极富生活气息的儿童诗,它以优美的语言,活泼的节奏,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妙画卷。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感悟水乡之美、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突破这个重点,可从下面几点进行尝试:一、巧用资源,初步感知水乡的美丽景色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水乡,走近水乡,初步感知水乡的美丽景色。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插图了解水乡。2.播放水乡的音像资料,真实感知水乡。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向学生展示“小桥流水,白帆点点,歌声满船”的水乡美景,直观地唤起学生对水乡的向往,缩短学生在感官上和水乡之间的距离,走近水…  相似文献   

14.
电教媒体具有个性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特征.视觉、听觉、视听觉媒体和交互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和方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得新颖、多样,充满情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能优化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水乡歌》一课,我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借助课件展示水乡水多、船多、歌多,让学生读中悟情,引导他们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同时重点抓好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15.
《水乡歌》是一首极富生活气息的儿童诗,它以优美的语方,活泼的节奏,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妙画卷。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感悟水乡之美,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突破这个重点,可从下面几点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6.
林巧莺 《学子》2014,(12):35-35
一堂好课,就如一首好歌,抑扬顿挫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通过对《水乡歌》一课的执教,我深深地感受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对于教学的意义,它给予了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课堂成为学生体现成功、自信、快乐的平台。《水乡歌》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一首文字优美的诗歌,字里行间充满了美。全诗有三小节,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朗朗上口,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  相似文献   

17.
诗歌被称为“文学中的文学”。少儿诗歌是诗歌的一个分支,它语言概括凝练,篇幅短小精悍,形式十分丰富,可分为儿歌和儿童诗两大类。常见的儿歌形式有:数字歌、绕口令,游戏歌、问答歌、滑稽歌、连锁调等;常见的儿童诗形式有:叙事诗、抒情诗、讽刺诗、寓言诗、谜语诗、散文诗等。诗歌的朗诵是通过声音,发扬音韵节奏的和谐美。使书面语言的诗歌转化为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常常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歌:去,抓住一颗陨星》一直被认为是邓恩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其韵律的运用巧妙而独特。该文从约翰·邓恩的诗歌入手,结合英语诗歌中的韵律知识,探讨了邓恩的《歌》中的韵律音乐性。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学研究新课程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再创造成为教学过程的必须。站在课程方案的角度挖掘教材,成为新课程目标下备课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有责任对已审定的教材做出再度调试。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起学生多思、创新的火花,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水乡歌》一课教材的再创造,以及形成这些做法的心路历程。对于上公开课,许多老师都愿意选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与学生的情感易产生共鸣的课型来上。我也是这样想的。在我第一次翻阅教材时,没选《水乡歌》这一课。因为它以诗歌的形式描写的是我国…  相似文献   

20.
汤棣华 《海外英语》2014,(21):208-209,226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常常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歌:去,抓住一颗陨星》一直被认为是邓恩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其韵律的运用巧妙而独特。该文从约翰·邓恩的诗歌入手,结合英语诗歌中的韵律知识,探讨了邓恩的《歌》中的韵律音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