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已成为一个关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获得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时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今后十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和职业教育战线需要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的核心课题。什么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是什么?已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本文从思想层面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3.
论新世纪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虽取得较快发展,但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世纪,职业教育有没有发展的必要,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从职业教育是我国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最具适应性和能动性的教育这三方面分析了新世纪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数字技术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突破口,职业教育进入了数字化发展阶段。目前国家出台政策引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产业、行业等外界发展倒逼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众多国家已获得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理性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探索目前影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素,如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环境、课程体系等,进而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企业行业层面为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出制定数字化转型制度与规范、开拓更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深化企业行业产教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各项人才需求与发展战略的提出,成为了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的基本诉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终身化理念及长效机制欠缺,同社会培训的衔接机制不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滞后社会发展等成为了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要在目标层面促进职业教育学习者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在服务对象层面具有全纳属性,在路径层面构建职业教育终身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便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在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活动中,综观各种因素,质量文化已成为对质量目标的实现起核心作用的因素。通常来讲,质量文化包括四个层面: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道德层面。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缺乏系统性的质量文化建设使其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加强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必须赋予政府、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等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主体以主体性,必须以系统论的观点,统筹规划相关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徒制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实践中仍存在发展机制和法律保障有待优化、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职业资格体系标准不统一、“双导师”团队的培养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作者认为从应国家层面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行业层面深度指导、企业层面提高参与积极性、学校层面管理控制四个层面多管齐下突破我国现代学徒制困境。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三大教育板块的重点发展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制约职教发展的瓶颈在于师资,如何建设职教师资队伍以适应21世纪我国职教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的构成、资格及来源;培养、培训的特点及其管理进行研究,借鉴和吸收其有益经验,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素质,继而推动我国职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难题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引下,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中已占据半壁江山,然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已成为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文章从制度和学校操作两个层面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职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一项文化活动,职业的文化性、技术的文化性、人的文化性及教育的文化性,这四维度文化属性同社会和个体对相关文化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文化价值本质属性。现代职业教育价值选择的文化回归需要从四个层面努力:国家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层面,培育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产业经济技术层面,职业教育关注技术精神世界的构建;院校层面,构筑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个体发展层面,置于文化环境之中培养完整的职业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1.
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制定科学全面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应深入分析与之紧密联系的制度因素。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涉及的制度要素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理解和分类。文章从劳动力层面的职业教育人事劳动制度、教育理念层面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以及职业学校管理层面的教育管理制度三个层面对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相关的制度要素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人才观和完善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一招鲜,吃遍天”是老百姓对特殊技能及其作用的形象化解说,在我国加入WTO新形势下,这一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从现实来看,缺乏能工巧匠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快技术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在培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色,但受传统社会文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能力比较有限,缺乏履行校企合作社会责任的伦理自觉.文章从文化、伦理、制度方面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行社会学分析,认为职业院校不能把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手段崇拜”,而应明确为什么要进行校企合作、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回归到职业院校自身的内涵建设、质量提高上来.  相似文献   

14.
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重要利益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我国110家500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文本分析,针对当前企业履行职业教育社会责任主体意识不突出、参与方式有待丰富和参与程度有待深化等问题,并基于经济动力:建立利益内驱和补偿机制;制度动力: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制度建设;道德动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三个层面,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并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社会责任报告。  相似文献   

15.
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除政府的领导、管理和支持外,还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事实上,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正活跃着一批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企业等非政府性机构和组织。文章以一个长期以来在我国职业教育战线有较大作为的群众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例,论述了如何采取措施依靠和发挥全社会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流日益频繁。如何有效地促进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交际,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已成为企业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考察了跨文化、跨文化沟通、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沟通障碍表现的层面:即认知层面、价值观层面、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分析了障碍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消除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沟通障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价值观和工作态度等越来越成为个人、企业、社会乃至国家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劳动市场的评价标准在经历了资历取向、能力取向之后,正在向素质取向发展。劳动者个人素养和品质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价值观教育,已成为21世纪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职业教育虽然获得较大发展,但目前职业教育对学生及其家长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这在根本上削弱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职业教育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突出因素。为此,研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外部机制,扩大职业教育在社会的吸引力,已成为下一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缄默知识能够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缄默知识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类型,职业教育教师拥有大量的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缄默知识。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学校层面三个方面来触动教师的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20.
日本从政府层面提倡和推进“社会5.0”战略,为日本教育改革带来了深远影响。基于对未来社会超智能形态的认知以及“综合知”的知识定位,日本的职业教育将在坚持类型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与普通教育相融合,文理融合、研用融通以及职业教育层级壁垒的消解将成为今后职业教育深入改革的主要方向。同时,借助传统产学官协同机制,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等多元主体将进一步深度介入职业教育,从科研投入、重点领域倾斜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为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