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俗文化旅游是将民俗文化与旅游经济协同起来,并能够在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如何从现有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中,在遵循生态旅游的理念下规划好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当前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促进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积极有效地发展旅游业的循环经济,综合体现了科学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是历史文化名城实现环境和经济双赢的最佳选择。大理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颇富盛名的、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区,在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加重、部分资源短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的背景下,如何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探索大理旅游持续发展的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八大旅游资源建设中,赫哲民俗文化旅游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是黑龙江民俗文化的特色品牌。随着黑龙江旅游文化与定位的升级,提高赫哲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水平和档次,并将其融入到黑龙江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中来,突出黑龙江省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旅游产品结构转型、旅游业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升级的过程中,依托于民俗文化的民俗旅游在现代旅游业中蓬勃发展,在发展了旅游业的同时,也给民俗文化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如何做到民俗旅游积极影响最大化,尽量规避其负面影响,让文化与经济发展取得互动共赢,这是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件大事。因此,从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民俗文化的自主发展首先要固其根本,还要实现拿来主义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指在民族地区聚集的人们所创造和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西藏地区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本文从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入手,分析了西藏民俗文化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了提升西藏民俗文化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施甸县地域广袤、气候温和,它有着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民俗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和利用这些民俗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施甸民俗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互动发展模式,便能开创一种崭新的旅游新视野,这样不但彰显了施甸县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这块黑土地上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将为施甸县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是旅游资源,旅行社的生存和发展都依靠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从我国加入WTO一来,整个旅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旅行社如何利用本土旅游资源进行国家化发展成为目前旅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体育旅游更成为重点开发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丰富的体育文化和旅游资源,并且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本文旨在探索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旅游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泰国滨海旅游业发展迅猛,近年来成为中国人出境游的首选,不仅有赖于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更得益于不断创新的旅游产品、开放有序的开发模式、精细周到的旅游服务.泰国的经验对我国滨海旅游发展以及一些沿海城市滨海旅游提升有积极的启示作用.我国可以在滨海旅游产品开发、资源保护、服务提升方面有所改进.沿海城市茂名亦可借鉴有益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思维,通过打造全域滨海旅游、拓展客源市场以及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升级为持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宝鸡发展旅游业具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等优势。但宝鸡旅游业现处于初级水平,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宝鸡发展旅游业应站在西部大开发的制高点,以改革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开放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以集团化道路,提高旅游业的整体功能;以创新精神保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一种比较新颖和流行的旅游方式,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式,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是,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尚处在初级阶段。本文将结合河北民俗旅游的开发现状,结合旅游和民俗之间的关系来探讨河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和民间遗存进行分析.徽州民俗体育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人文价值,是徽州民众在特定的环境区域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形成并积累起来的,与地区民众的生活、心理、气质、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有关,体现出徽州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借助徽州文化旅游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契机建立一套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结合节日民俗活动、特色节庆演出等形式,推动徽州民俗体育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承载着地方传统文化、科学技术、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的展示和传承,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先锋。本文以清明上河园、杭州宋城为经验借鉴,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苏州构建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构想,为推进苏州文旅融合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民俗生活是歌手的生存环境。晋北独特的民俗生活成为歌手滋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直接影响了晋北民歌的内容构成。晋北民歌所表述的情感和思想以民俗生活为载体,得以形象化和生活化,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地域性,并且获得了意义张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西部地区蕴藏丰富的旅游资源、别具特色的地理条件、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丰富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初具规模的旅游环境。认为培育西部地区体育旅游市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体育旅游人口的继续增长成为必然趋势,极具吸引力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和地域性人文景观开发前景广阔,训练基地成为体育旅游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者们的关注,而对旅游教育研究方法的探索明显落后旅游教育的发展。文章从旅游教育研究的现状入手,介绍了国内外旅游教育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国外旅游教育研究方法的总结,进而得出对我国旅游教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研究和探讨土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要从现实生活中去揭示土族传统体育在历史发展中的真面目.在深入了解土族传统体育对生产生活方式、习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风、民间文学和艺术的传承作用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土族传统体育从形成到今天生机勃勃地发展,是由于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在的传授文化思想的实用价值.土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相互交融、相互滋养、相互拥有、相互渗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Most sprots forms in Chinese folk customs at all seasons and on national ritcs cmcrged with natural worship, superstition and taboo. Due to differe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e background, sports in various folk customs were divcrsified. After the Wei Dynasty and the Jin Dynas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ulture of the feudal society, sports in folk customs on national rites gradually turned into recreatively activities in sensonal folk customs (the change was relational late in national minority area). National migration and mergence in the past dynasties led sports in folk customs of different places to absorb cach other and be further developed. Since the Sui Dynasty and the Tang Dynasty, sports such as dragon-boat race, wrestling, football, archery, horsc race, tug-ofwar and height scaling had in fact turned into the common cultural wealth of many nationalities.  相似文献   

19.
中国岁时和礼仪民俗中的体育形态大都是伴随着自然崇拜、神鬼迷信和禁忌等产生的。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和人文背景的不同,所以民俗体育也各具特色。魏晋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各民族礼仪民俗中的体育,逐渐转为岁时民俗中的娱乐活动(少数民族聚居区这种变化较晚)。而历代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又使各地民俗体育相互吸收和发展,自隋唐始,龙舟竞渡、角力、蹴鞠、射箭、赛马、拔河、登高等,事实上已成为多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了。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民俗体育的演进进行了比较研究,得知:奥林匹克运动和中华民俗体育的起源,演化和发展都受到宗教习俗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由于较好地完成了由悦神到娱人的嬗变,使之蓬勃发展,中华民俗体育由于始终难以摆脱宗教习俗的羁绊而发展迟缓;中华民俗体育只有尽快摆脱宗教习俗的束缚,才可望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