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依据《左传》原文中的词与词的词义关系,归纳出《左传》中72组单音节同义形容词,并总结出《左传》单音节形容词同义词产生的4种主要原因和途径,即因客观事物的相近而产生同义词,因词义的引申而形成同义词(其中又包括甲词的本义与乙词的引申义构成同义关系和甲词的引申义与乙词的引申义构成同义关系),因词义的假借而形成同义词,以及因方言词进入通用语而形成同义词。  相似文献   

2.
所谓词义引申,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词义的引申是指某些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而有关词义引申的基本原则,在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认为:词义引申是客观事物不断发展,人类思维日益发达的反映。从本义和引申义所表达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词义发展的基本方式。从这个基本原则看,汉语词义的引  相似文献   

3.
探讨汉译佛经《六度集经》中两词同义连用的情况,从词义上将其中的同义词连用分为本义同本义连用、本义同引申义连用、引申义同引申义连用三类,并力图从词性分类、产生及结果等方面分析《六度集经》同义词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词的同一性问题是由于词义的演变而出现的。词义演变的主要途径是词义引申,而词义引申是一种很复杂的运动。词由本义可派生出引申义,由引申义还可派生出更远的引申义。这些具有联系的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意义呢?还是不同的词的词义呢?“词的同一性问题就是确定两个词汇形式是不是同一个词的问题。例如《礼记·大学》的‘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一句,前一个恶与后一个恶,前一个好与后一个好,是一个词的不同用法呢?还是两个不同的词?” “研究词的同一性,目的在于确定不同的词的界限,”主要是研究确定词的同一性的条件,即根据什么判断某些语言形式是同一个词还是不同的词,标准是什么。由于《现代汉语》中把同一语音形式,同一书写形式表示互相联系的几个不同的意义的现象都看作一个词即多义词,所以过去一般人对词的同一性问题感到很陌生。近年来这个问题已逐渐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重视。他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逐渐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用词造句,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词语的理解,培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指导学生用词造句,要抓好几个环节:一、读写词语.要把词读准确.多音字要据词定音.能正确地写出词语来.二、理解词义.正确透彻地理解词义是造句的关键.理解词义不仅要理解词的本义,还要理解词的引申义和在课文中的意思.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词义,明确了词的范围大小、轻重程度、感情色彩和搭配关系,才能贴切运用,使造出的句子完整无误.如“浩浩荡荡”,在《黄河颂》这篇课文中是形容黄河水势很大,是本义;在《飞夺沪定桥》一课中是形容红军队伍人多势大,是引申义.只有理解了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才能做到一词多用,造出内容丰富的句子来.  相似文献   

6.
词义引申是词义发展变化的重要方式,分析西班牙语基本核心词的词义引申特点是了解西班牙语词义发展变化的重要视窗。在基本核心词确定方面,参考了美国语言学家Morris Swadesh的核心词列表(Swadesh list),结合《西班牙语频率词典》(A Frequency Dictionary Of Spanish)进行取舍后,确定了63个西班牙语基本核心词。在词义确定方面,采用2008年出版的《牛津西班牙语词典》(Oxford Spanish Dictionary)对这63个西班牙语核心词进行了义项的查阅与取舍。根据对西班牙语核心词的引申义,对西班牙语词汇的平均义项数、各词类所占比例以及每类词的平均义项数进行了统计,对西班牙语基本核心词词义引申的特点与方式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游”的本义及其引申义入手,结合《汉广》一诗的原文,考证了“游女”一词的确切词义,并对程俊英《诗经译注》中“游女”一词的解作了辩证。  相似文献   

8.
汉英根词引申义的对比有三种情况 :一、引申方式相同且引申义重合现象 ;二、引申义可理解甚至相似 ;三、引申义不可理解。一是由于汉英思维一致性造成的 ,二是思维一致性和词义民族性相互制约的结果 ,三才是词义民族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滑稽",现通指言语、动作或情状令人发笑。汉代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指出:"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然而,"滑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中是怎样演变的?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旨在追寻"滑稽"一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理清词义演变脉络。得出以下结论:"滑稽"本义为流酒器,后逐渐有引申义"能言善道,辩才无疑""语言行为另类"等。"滑稽"一词经历了"器物滑稽""人物滑稽"和"调侃滑稽"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古汉语的研究和教学中,应当注意和加强同源词的研究。从汉字结构及词义演变中研究同源词,对深入理解古今词义和引申义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毛氏故训传》(以下简称《毛传》)是第一部《诗经》注书,也是现存最早成系统的传注体训诂著作。它诠词、释句、说明语法、显示修辞,而尤以词义解释为重,在其词义训释系统中,词义辨析始终占重要地位,是《毛传》词义研究的精华所在。 一 《毛传》重视释义中的词义辨析是因为在词义训释中辨析词义有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汉语单音节词引申情况复杂,最能反映词义引申情况,当它变成语素构成合成词时,仍能反映词义引申发展,不成词语素的引申义也颇能反映词义引申变化;与英语词引申义对比,语素能与英语词相对应。因此,分析词义引申应扩展到语素。  相似文献   

13.
多义词都有本义和引申义,引申义是从本义中衍生出来的。 本义为什么能衍生出引申义呢?这是由词义的特性决定的。 词义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特征的反映,这种反映并不是像摄像机那样把客观现实的特征如实地拍摄下来,而是抽象概括的反映,因而词义都具有模糊性;词义的这种特性使词义富有弹性而能伸张,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拓宽词的用法,即用原本表示甲客观现实特征的词用于乙客观现实。如“口”本指人嘴,后来也指动物的嘴,容器通外面的地方也称为“口”,甚至供出入的地方,裂开的缝隙也都用“口”表示。这样,“口”就产生诸多引申义,成了多义词。  相似文献   

14.
从词义义位之间的关系看,词有本义和引申义.词义的发展主要是由旧词义引申而来.从使用情况、词性变化、引申途径、引申类型等方面对<吴越春秋>词汇中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和分析.说明东汉汉语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要攻破古汉语难关,必须重视古汉语中一词多义之间的内容联系。一词多义是由词义发展而形成的,词义发展的规律基本是本义到引申义,各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行”字,在甲骨文中作兆,像个十字路口,本义是“道路”的意思,在《诗经》中“女执懿筐,遵彼微行”,从“道路”引申为“走路”,《论语》中又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里由动作涉及的对象引申到动作本身,属于词义转移,由“行走”再引申为“走了”,由此可见词义之间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掌握词义时要努力发现一词多义之间的线索,从而揭示词义的系统性,决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孤立的义项  相似文献   

16.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从多方面探讨了汉语词义引申现象,他使用一系列引申术语标注引申,推导引申义时.运用了由本义推导引申义和征引文献推寻引申义两种方法,还阐述了词义引申的方式,包括连锁式引中和辐射式引申。另外探讨了许慎释义时涉及到的引申现象,还对《说文解字》中出现较多的“一日”,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词义引中。  相似文献   

17.
在文言文实词教学中,比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法。通过比较词的音节、比较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比较词的古义和今义、比较词的感情色彩、比较词义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强弱、比较同义词的细微差别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中引《诗》书证词义与篆释义关系作为考察对象,在定量分析引《诗》书证中,其中多数是与词义有关的。《说文》篆释义与引《诗》书证词义是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三种关系。这充分证明:《说文》所收小篆单字,引《诗》书证中的字义在绝大多书情况下与前面的篆释义是一致的,且着眼于字的本义,而引《诗》中的引申义与假借字义只占少数。此研究有利于在辞书编纂时补充例证,并有利于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词义是词所表达的内容.词义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适应人们交际的需要,按照本民族的心理习惯和语言特点,而不断发展变化,由此而形成"一词多义".在同一个词的各个引申义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词的相互有机联系的词义系列,就是词义系统.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其词汇非常丰富,其词义系统也相当周密.在我国传统词汇研究中,较早而且最明确地提出汉语词义系统的理论,并且把它贯彻到具  相似文献   

20.
词义引申在传统小学文献中常被误为文字的假借,以""一词意义弓l申系列为例:清儒<说文>四大家及当代较为有影响的两部通假字典对"釐"本义、假借义和弓I申义有不同认定.但结合甲、金文对"趋"字形义的释读,"釐"之真正本义应为"以手扑麦脱粒",其"治理"、"家福"和"延"都是其引申义.在"釐"一词内部各个不同引申义当中,关系相对疏远的不同引申义受源于"釐"一词不同的词义特点(即所指客观事物的不同特征).如若忽略这点,词义引申常常会被误认为是文字假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