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解三角求值、化简、证明等问题的关键是恰当变形.而对其中某些常见的类型模块,往往有较为固定的变形招法.解题时,若能恰当进行模式识别,定式应对,可给三角解题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在有不少用人单位在面试时较以往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他们除了采用主考官与求职者一问一答的传统方式之外,还大量地采用一些非常规的面试招法。非常规面试的方法虽然有许多,但是,只要我们了解了各种非常规面试的招法,并且有应对的思想准备,我们就不会在面试中心慌意乱,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3.
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成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试验课题研究先进实验基地",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对下中国象棋的招法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这样的特色教育在柳州市是唯一的,在广西也不多见!她就是柳州市沙塘小学。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是工会组织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举措和招法,进一步把职工素质建设引向深入。”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邢明军在天津市职工素质建设创新发展工程推动会上提出深入推进的工作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提高职工素质的新招法目前在提高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就江苏省本县张沐镇的情况而言,首先是职工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总体状况不尽人意;其次是培训方法单一,无法大面积提高;第三是为解燃眉之急,工学矛盾很难解决等。因此,尽管各家企业施尽...  相似文献   

6.
高三复习的最后几个月,内容多、时间紧,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几个月时间内如果能讲究效率,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成绩的明显提高。在高考复习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招法”,下面我也谈谈自己在高考复习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王普 《辽宁教育》2004,(1):17-18
语文课颇受学生的欢迎,于是就有同事问有什么“招法”,每次自谦之余也想给别人一个简单明了而又行之有效的“口诀”,可化复杂为简单却并不那么简单,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全新的教学理论、全新的知识结构、全新的课程认识、全新的学生观……一两句话怎么能说得清呢?  相似文献   

8.
古诗在小语教材中占有较大比重,且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何教学生学好这些古诗?下面介绍一种“招法”: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很讲究的学问,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对象,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一位人民教师永远研究的课题。我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从教二十五年,对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作过一些探索和研究,尝试过好几种教改实验,其教学效果有苦有乐。但总感觉心里没谱,还是找不出什么好的成型的招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的内容若能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自然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有三种招法可以让你的习作达到这种效果。第一招:以时间的推移为叙,内容步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奶奶做得好     
奶奶从豆豆6个月开始就一直与他在一起,而且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隔代亲”。所以豆豆经常会在奶奶面前发点小脾气,来满足他的小私心,但也不是每次都有效。因为奶奶虽然没读过书,但对豆豆的使小性子也有她的招法,有时用起来比妈妈的“之乎者也”好用。  相似文献   

12.
感悟题境是解题的必由之路.许多学生听得懂课,却不会做题,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感悟题境的能力较弱、招法不多.现在,经常有意地引导初中生学会题境感悟方法的教学还不多见,笔者主张从初中阶段就明确建立感悟题境的意识,并引导掌握一些基本途径,从而缩短初中生与高中生对题境感悟能力的差距.事实上,许多中考题就是培养学生感悟题境能力的最好素材.  相似文献   

13.
太多的关注,太多的使命,太多的新潮,太多的理念,太多的模式,太多的招法,太多的喧闹……终于又一次将“语文教学”推向了礼崩乐坏、纷乱离析的无序境地。  相似文献   

14.
偶翻棋谱.发现有一种招法,叫做“以退为进”,它表面退却.实际上为下一着进取创造条件。笔者不由想起一期有关教育子女的实话实说节目:那位母亲对自己已上初中的儿子烦恼不己.无论她说什么,儿子都觉得她烦,母子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母亲讲述时异常激动,而教育专家却十分平静地说:“你管得太多了!”这样的情形我们生活中很常见。  相似文献   

15.
[题目]从1~9这九个数字中取出三个,由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六个不同的三位数。如果这六个三位数的和是3330,那么这六个三位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多少?(2005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相似文献   

16.
六人集会问题:试证明任何六个人的集会中,总有三个人彼此认识,或者彼此不认识.这是一个数学游戏问题,也可看成一个实际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适当的方法,把它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把六个人看作平面上的六个点,记作A1,A2,A3,A4,A5,A6(如图),两人相识或不相识分别用“实线”或“虚线”相连.显然,为了讨论六个人之间的相识情况,应当考虑每两个点之间的连线是实线还是虚线.为了避免连线重叠的情况,可以假设平面上的六点中没有三个点共线.把任意两点连起来后,一共有C26=15条线段,这样原问题就转…  相似文献   

17.
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要素薛永宽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依据人的心理整体性发展理论,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归纳概括出影响学生学习的六个主要心理因素,教师只要能有效地作用这六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六个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有些分数应用题,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事物,且用分数法解,思考过程比较复杂。如果根据比的意义,先把已知分率化为几个数的连比,再按比例分配解,就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找到合理、简捷的解题途径。例1东风小学六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在植树节时共种植180棵树苗,其中六(3)班种的棵数是六(2)班的23,六(2)班种的棵数是六(1)班的35。问:六(1)、六(2)、六(3)各种了多少棵?分析与解答:很显然,这是一道分数应用题,按分数问题的一般解法应列式为:六(1):180÷(1+35+35×23)=90(棵)…  相似文献   

19.
马静 《教育文汇》2006,(2):32-33
偶翻棋谱,发现有一种招法,叫做“以退为进”,它表面退却,实际上为下一着进攻创造条件。我不由得想起一期有关教育子女的“实话实说”节目:那位母亲对自己已上初中的儿子烦恼不已,无论她说什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中,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在氨知识教学中,应注重的六个问题,并以这六个问题为切入点,进一步阐释了,对“氨”知识教学采用的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