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卓康 《时代教育》2007,(7Z):144-144
大众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思考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利用大众文化作为教学资源的问题,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应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已成为当代青少年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土壤,它对学生思维、思想、能力、价值的影响和渗透是直接而明显的.经过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直面"大众文化,承认青少年学生个性心理、人格态势、学习状态与大众文化的联系,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入口,从完善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能力两个方面人手,利用、借鉴大众文化的资源进行班级改造,探究在大众文化传播的强势下,班级"新文化"建设的契机和方略,拓展学生文化成人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以迅猛的态势占领学生文化的领地,成为学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积极、健康的学生文化建设受到严重冲击。大众文化的特点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契合,大众文化传播载体的多样性、先进性,以及青少年同辈群体交往的需要是其重要原因。建设学生文化,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及大众文化的研究,必须革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手段,恰当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注重同辈群体对学生文化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社会的人,学生与社会文化,尤其大众文化的关系日趋密切。语文教学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社会的重要部分——大众社会。从对大众文化发展状况、特征的认识出发,通过大众文化与语文教学的亲缘关系,探讨作为"亚文化"的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语文教学所受到的影响及其变化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的批判与怀疑中,大众文化已不由分说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课堂,对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语文教育一味地抵制或回避大众文化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客观分析大众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可行性和复杂性,探讨大众文化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对于逐步改变大众文化对学生无序影响的状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大众文化对浙江省农村青少年的影响人手,采用实证方法得出一下结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影响巨大,农村青少年和农村青少年大众文化接触和影响差异明显,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电子媒介应加强知识的传播,大众文化提供更多的榜样和优质偶像,传统媒体应该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作为当今社会强有力的文化建构力量,已经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语文教育,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语文教学必须与大众文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对提高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由于脱离了当今大众文化的背景,不但教学效果不佳,且处境尴尬。大众文化中有许多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可从语文文本、语文训练、授课方式等方面实现与大众文化的对接,以帮助大学语文走出困境,开辟新天地。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对提高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由于脱离了当今大众文化的背景,不但教学效果不佳,且处境尴尬。大众文化中有许多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可从语文文本、语文训练、授课方式等方面实现与大众文化的对接,以帮助大学语文走出困境,开辟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张龄 《文教资料》2006,(26):67-68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中社会环境不容忽视,其中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利弊兼而有之,本文从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利弊分析入手,寻找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改进的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欣 《文教资料》2015,(3):165-167
为了真实了解广大中职学生对大众文化需求的现状,有关中职学生课外生活的内容、对待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态度,以及对语文课堂教学及语文教师的评价三方面的调查分析,为大众文化资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语文审美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或桥梁.我们语文教育要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审美教育.当代的青少年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受到商业化大众文化的影响,生活在追求娱乐、享受、速成的大众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怎样加强对大众文化的调控和综合治理,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问题.本文由分析大众文化的特征入手,从四个方面谈了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消费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影响着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影响着青少年文化的变迁轨迹.大众文化成为影响现代社会青少年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现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的必然结果.大众文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发挥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是新时代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广泛对青少年的影响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趋刹避害,共同努力强化大众文化的社会效益、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不断扩大大众文化的积极影响,使之既大众化、通俗化,同时又能与健康、高雅和经典相结合,潜移默化地熏陶广大青少年,积极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是一种语文课程资源,关于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这是由大众文化的两面性特征所造成的。大众文化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大众文化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要注意符合语文性、综合性、生活化、个性化等问题。应用大众文化资源的途径有,以口语交际为活动主题进行大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以“读”、“写”为活动主题进行大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体制把重点放在学校,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认识不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强调走出校园,与社会建设结合在一起,重点研究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力量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养成既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就其正面作用而言,大众文化对当前文化格局的改变有利于青少年公民主体意识的养成,大众文化的开放性有利于青少年养成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大众文化的跨地域传播有利于青少年全球公民意识的培养。其消极影响表现在:大众文化的肯定性容易养成青少年的犬儒主义人格;大众文化的感官性容易削弱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众文化的无国界特征容易消解青少年的民族国家认同。面对这一现实,学校教育应该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作出主动调适,才能在大众文化勃兴的文化背景下开展有针对性的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9.
"灰色童谣"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已经流行起来,它的流行折射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学生对学校话语霸权的反抗等问题。为此,学校在加强德育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联系,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全社会通力合作让青少年伴随着健康的童谣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0.
吕锡锋 《学语文》2014,(5):11-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要"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见,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积极吸纳各种文化的精华。流行歌曲作为一种青少年所青睐的大众文化,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加以改造和利用,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鲜活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